比亚迪新车上市仅9.88万!价格屠夫再掀价格战!

最近汽车市场可真是不太平,尤其是咱们普通老百姓最关心的十万块钱左右的家用车领域,简直就像是扔进了一颗重磅炸弹。

这颗炸弹,就是比亚迪推出的一款新车,内部代号好像是叫e7。

咱们先不管它叫什么,关键是它干了件什么事呢?

比亚迪新车上市仅9.88万!价格屠夫再掀价格战!-有驾

它把起步价直接定在了9.88万元。

这个价格一出来,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都是“这车得有多小啊?配置得有多寒酸啊?”可等大家仔细一看这车的资料,才发现事情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比亚迪这次,可以说是完全没按常理出牌,直接把这个价位的游戏规则给改了。

咱们老百姓买车,十万块钱的预算,过去几十年,脑子里想的无非就是那么几款车,比如日产的轩逸、大众的朗逸。

这些车确实不错,皮实耐用,省油,没什么大毛病,买回家开着放心。

但说实话,大家心里也都有数,这个价位买到的,也就是一个基础的代步工具,空间够用就好,配置别想太多,动力也别有啥追求。

可比亚迪这台新车,就像一个突然闯进来的“野蛮人”,它告诉所有人,花差不多的钱,你可以得到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首先最让人震惊的,就是这台车的尺寸。

它的车长达到了4米78,轴距更是有2米82。

可能很多人对这些数字没什么概念,咱们来做个最直接的比较。

大家最熟悉的大众朗逸,车长是4米67,轴距是2米68;日产轩逸,车长是4米65,轴距是2米71。

这么一比就清楚了,比亚迪这台新车比这两位常年的销售冠军,整整大了一圈,它的尺寸已经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A级车了,而是实实在在摸到了凯美瑞、雅阁这些B级车的门槛。

车子大一圈,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车内空间,尤其是后排。

它的后排地板是纯平的,中间没有那个高高的凸起,这意味着如果后排坐三个人,中间那位乘客的脚再也不用憋屈地岔开放了。

比亚迪新车上市仅9.88万!价格屠夫再掀价格战!-有驾

而且因为轴距长,腿部空间特别宽敞,别说正常坐着了,就算你想稍微伸展一下,翘个二郎腿,都轻轻松松。

这对于咱们中国家庭来说,意义太大了。

平时一家人出门,或者逢年过节带上父母孩子,后排坐得舒不舒服,直接决定了整个出行的幸福感。

以前花十万块钱,你买的是一个“够用”的空间,现在比亚迪告诉你,你可以买到一个“宽敞”甚至“奢侈”的空间。

看完了空间,咱们再看看它都给了些什么配置。

外观设计上,它跟上了现在新能源车的潮流,车头是封闭的,大灯设计得很犀利,车身线条也很流畅,带着点溜背的感觉,配上熏黑的轮毂,整个车看起来特别精神,一点都没有传统家轿那种中规中矩的沉闷感,开出去也挺有面子。

车里面,一块15.6英寸的大屏幕可以旋转,横着看导航,竖着刷视频,用起来跟个平板电脑似的,非常方便。

但最关键的,是比亚迪把钱都花在了咱们平时开车坐车最能感受到的地方。

比如,前排座椅带通风功能。

这个功能在二三十万的车上才比较常见,夏天开车的朋友肯定都懂,车里空调开得再足,后背贴着座椅还是容易闷出一身汗,有了座椅通风,那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清清爽爽。

再比如,它给后排配备了独立的空调出风口,家里的老人或者小孩坐在后面,可以自己调节风量和温度,再也不用因为前后排温差问题而争执了。

这些配置,听起来可能没有自动驾驶那么高科技,但它们解决的,都是咱们日常用车时最实在的痛点。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问,尺寸做得这么大,配置给得这么足,价格还这么低,比亚迪难道不赚钱吗?

比亚迪新车上市仅9.88万!价格屠夫再掀价格战!-有驾

它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这里面其实有两个关键,一个是“做减法”,一个是它自己的“硬功夫”。

所谓的“做减法”,就是比亚迪在这台车上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取舍。

现在很多车企都在拼命宣传自己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什么L2级别的自动跟车、车道保持,好像没这个就不算智能汽车。

但比亚迪反其道而行之,在这台车上,它全系都没有装这套系统。

它可能判断,对于买这个价位车型的消费者来说,那些一年也用不了几次的高阶辅助功能,远不如每天都能享受到的舒适性来得重要。

于是,它把省下来的这部分成本,全部用在了提升基础体验上。

比如,它用了更厚的隔音材料,你把车窗一关,外面的风噪、胎噪一下子就小了很多,车里特别安静。

座椅里的填充物也用得更软,更有弹性,你开长途车,腰和屁股就不会那么累。

这种取舍,可以说非常精准地抓住了核心用户最在意的点。

而它能这么做的底气,就来自于它的“硬功夫”。

首先就是大名鼎鼎的刀片电池。

这个电池的安全性已经是有口皆碑了,更重要的是它的结构创新。

比亚迪新车上市仅9.88万!价格屠夫再掀价格战!-有驾

比亚迪通过一项叫CTB的技术,把电池和车身底盘整合在了一起,这么做的好处太多了。

第一是省地方,电池包的体积利用率大大提高,同样大小的底盘能装下更多的电;第二是降成本,省掉了很多传统电池包的结构件,整个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的成本比行业平均水平低了15%还多;第三是车身更安全、更坚固。

再加上比亚迪本身就是一个“全能选手”,从上游的电池原材料,到中游的电池、电机、芯片,再到下游的整车制造,几乎所有核心的东西都自己生产。

这种“自产自销”的模式,让它对成本的控制力达到了一个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这些我们普通消费者看不见的技术积累,最后都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价格优势,让我们能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产品。

所以,当这台车上市之后,市场的反应也印证了比亚迪策略的成功。

据说上市才一个星期,订单就超过了两万三千台。

这些订单的构成也很有意思,其中有四成是网约车公司采购的。

这很好理解,对于跑活儿的司机师傅们来说,这车空间大,乘客坐着舒服;续航有450公里和520公里两个版本,就算打个折,实际跑三百八九十公里也妥妥的,一天充一次电足够了,而且电费比油费便宜太多,运营成本极低,简直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赚钱工具。

而剩下的六成个人用户里,有相当一部分,是原来开着轩逸、朗逸这些合资燃油车的车主。

这就说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比亚迪这台车,已经不再是和其他新能源车在小圈子里竞争了,它是直接冲进了燃油车最核心的阵地,去抢那些最稳固的客户了。

过去你买轩逸,图的是省油可靠。

现在有一台电车,用电比用油省得更多,核心部件还给你终身质保,空间更大、内饰更好、开起来更安静平顺,价格还差不多,你会怎么选?

答案已经不言而喻了。

它的出现,让红旗E-QM5、荣威D7 EV这些同级别的国产对手也相当被动,因为比亚迪用一个几乎不给别人留活路的价格,重新划定了这个市场的标准。

它就像一条“鲶鱼”,搅动了整个池塘,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这些持币待购的普通消费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