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智己LS6增程版订单破万,大电池纯电续航引发抢购潮
那天赶去智己新车发布会,天气闷热得很。现场人头攒动,有点像年前我在南京参加新能源展时的盛况。主持人话音刚落,说预售价只要20万出头,台下就炸了锅。我旁边的小伙子直接掏手机下单,他女朋友还拉着他问“你确定不跟爸妈商量?”结果他说,“现在不抢怕是晚了。”半小时不到,据说订单已经过万。后来刷朋友圈、微信群,各种门店试驾排队照,一水儿的“挤爆”状态。
其实这车也不是啥新鲜面孔,两年多前上市过一次,只不过这回是焕新版。一开始我还纳闷,大五座SUV市场早卷成麻花,每家都来一款,到底凭啥又火?直到销售顺嘴提到,这次搭载的是智己恒星超级增程系统,还和宁德时代一起搞了个66度的大电池——比很多纯电SUV都大块头。据群里有位上海老哥自测,说CLTC能跑450公里纯电,比Model Y后驱还多几度。他笑称:“买个增程,其实就是想省心,不用天天找充电桩。”
有些事只有真车主才懂。我记得2020年理想ONE刚出来那阵,我们做过一次小调查,那帮买增程的用户其实特别爱充电。有些原本打算买纯电,但最后还是怕远途焦虑才选了增程。师傅常说:“加油方便,可惜贵啊!”结果用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充起来比加油划算太多。同样跑200公里,加油的钱能顶三四次充满。
不过以前插混、老式增程最大的问题就是:纯电续航短,每周总得两三次去补;而且慢充慢死个人。所以理想后来把L系列续航和快充速度都提升不少,现在轮到智己接棒,把大容量800V超快平台搬进来了——据销售介绍,15分钟能补310km,比图书馆翻书声音还安静(这是他们宣传语)。但冷知识是,这块超级骁遥MAX用的是单晶材料,不走行业常见路线,为的是抗衰减、寿命长点。听维修师傅讲,在北方冬天也能170kW起步功率,不至于掉链子。
这里插一句,我上个月在苏州碰到一个LS6准车主,他纠结自己家楼下没法装家充。这类人其实挺多的,所以官方调研数据才会显示,要把日常通勤覆盖率做到100%,至少需要400公里以上纯电续航。这也是为什么这回LS6直接冲到了450km——不用频繁找桩,也不会因为亏点儿就动力掉下来。
再聊聊油耗问题吧,新款只配50升小油箱,但满油满电脱手1500+公里综合续航。有意思的是,他们没学别人搞60升甚至70升巨型桶,而是在节省上下足功夫。据技师说,用保时捷同款可变截面涡轮,还有废气再循环系统,高压缩比米勒循环这些玩意儿,都为降低燃耗服务。而且还能吃92号汽油,这对养护来说成本低不少。有位修理厂老板曾吐槽,“别整那些挑剔发动机,老百姓图个皮实耐造。”
关于驾驶体验,我倒觉得最明显区别还是亏点时候动力表现。我之前开过某品牌旧款插混,一旦剩余里只有个位数百分比,加速感觉像踩棉花一样干吼不走路。但据销售描述,新一代LS6通过AI实时计算工况,让低剩余储备功率保持275.5kW左右,所以即使没多少剩余,也不会出现“一条虫”的尴尬局面。而噪音方面,据厂家工程师吹牛(当然要打折),主动降噪技术让发动机介入声音几乎听不到,多层隔音包裹后座舱最低36分贝,有群友开玩笑,“晚上睡觉都嫌太安静”。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就是震动抑制。他们用了陶瓷球轴承替换传统金属件,又重新设计气缸端盖材料,再加上液压悬置吸收振幅。不少老司机关心长期使用是否易损坏,目前看维修难度一般,但零部件价格估计不便宜(这一块只能等二手市场反馈)。
除了这些硬核配置,其实生活细节更重要。例如灵蜥数字底盘2.0首发超级后驱系统,可以让近5米长的大SUV转弯半径缩到4.79米,小区地库拐弯不用担心蹭墙角。另外磁吸拓展口挺受年轻用户欢迎,比如装行车记录仪或者放香薰盒子,都很方便;雨夜模式升级之后,下暴雨视线差还能自动提醒盲区危险,有网友戏称“终于不用靠副驾老婆瞎喊啦”。
对了,上汽集团多年发动机积累也是背后的支撑之一,据传研发团队每个工况点调校要处理三天数据,经常全国各地,包括漠河极寒和海南高温路段,总共累计百万公里以上。“我们修汽车这么多年,看技术迭代就是这样一步步来的”,这是我熟悉的一位老师傅经常挂嘴边的话。
当然有人质疑,为啥等2025年才推这个版本,是不是晚一步?实际上项目立项追溯到23年底,中间一直在摸索怎么做出真正符合中国家庭需求的新型产品。据圈内消息,当初方案定下来时内部争论挺激烈,因为既不能简单跟风,又不能丢掉智能化特色。从最终效果来看,大容量高效率方案确实戳中了不少城市无家桩用户痛点,也带动了一波行业认知升级。
最近看到二手市场已有早期版本流通,不过焕新版暂未见货源流入,看样子首批交付周期比较紧张。有朋友打趣道:“以后可能又是一堆抢订黄牛。”但谁知道呢?反正现在大家讨论最多还是到底该选哪种配置,以及维护成本到底如何。目前售后反馈主要集中在软件更新偶尔卡顿,还有部分地区因客流量暴涨导致预约试驾排队时间变长。这些琐事,说起来都是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现场采访、微信群聊天、自媒体圈传闻、维修师傅口述及公开信息整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