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豹钛3再推新款,价格低配置更高,新增颜色和智能配置满足年轻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说实话,这次看到方程豹又出新款,我心里就有点复杂。你知道吧,豹这个品牌火得离谱,从去年开始,全国跑了个遍,18个月就卖了15万台,平均售价差不多20.6万。这个数字,不算特别高,但你白菜价加上爽快的配置,跟那些从一开始就瞄准豪华的品牌比起来,性价比那叫一个优越。尤其是九月份一爆单,两万台的单月销量,瞬间让人觉得这潮流是不是要改写了?
你要说,泰3和泰7推出后,那根本就是火上浇油。泰系列的火爆,直接带动了豹整个品牌的热度,腾势那边也得赶紧跟上节奏,憋着劲想怎么补库存。可是呢,熊总还觉得不够。不能只靠火爆定义未来,我记得他当时说这话。然后就瞄准了钛3,准备在西安车展上再整点动作。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还记得那天现场的情景:展台上坦克式的车模,亮丽的颜色吸引了路人一拨又一拨。悦色越精彩,或许就是为了迎合年轻人个性化的要求——要炫,要酷,要有自己的特色。
说回来,这次新推出的两款新色——微光粉和冰晶蓝。听名字就觉得挺带感,低调中带点高雅。价格方面也让人挺意外的——501公里的后驱Ultra版,定价14.98万,配置还升级了。主动预瞄,云辇-C智能阻尼控制系统,14扬声器瓦雷音响,整的简直像个移动的豪华厅。至于这些配置有多少人用得上,我还真没细想过。说实话,买车本就是感官和实际需求的折中——我刚才翻了眼我的笔记,其实我身边不少朋友会觉得:每次也是自己调试半天,配置那么多,到底用得几成?
另一边的四驱无人机版价格涨到17.78万,配置也更丰富。多加了四活塞钳迎宾踏板、马牌轮胎、12英寸HUD抬头显示,细节都是为了更逼格。其实我在车展现场也和朋友吐槽,便宜车要啥样?贵车配置多?其实差别就是那点细节——最爽的是还可以根据需求阶梯式调配。从13.38万到17.78万,价格跨度挺大,用户完全可以挑到心头好——要便宜的,还是要那点高端感。
其实我有点疑问,这个价格跨度会不会让消费者迷糊?买个低配还能用吗?配置都差多少?我还听销售说:多配置的就在中高端,买低配觉得差点意思。哎,感觉就是打个折让,只有体验好的才会心甘情愿掏腰包。
(这段先按下不表)但我一直在琢磨,方程豹的个性化是不是也跟上了时代潮流?毕竟年轻人喜欢不一样,追求那种独一无二的感觉。别的品牌也在搞潮改、改脸什么的,但豹的立场很明显——你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就像我昨天在路边见到一哥们儿把车贴得五颜六色,还加了个骑士盔甲套件,说就喜欢这个感觉。
我还记得一次修理工跟我打趣:你们这些年轻人,买车就跟买手机一样,配置越多越爱折腾。其实也不全错。这得怎么算成本呢?比如百公里的用电费用,我大概心算,换算下来可能0.15块钱(纯粗算,别太较真),但你买个配置再多,用个几年的,替换成本其实才是重点。有时候我觉得,车的保值率才更令人担心——估计中等水平的车大概能保留70%的价值,贵一点的可能能到80%,这也是个考虑点吧。
(这段先按下不表)对了,朋友说:你们这行,最怕的其实就是‘迎合’和‘堆砌’,偶尔还是得有人站出来说真话。我自己也想,老实说,豹这次的潮改确实挺吸引人,比起那种一上线就豪华泡沫的车,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设计能带来更多讨论空间。
买这车的年轻人到底在想啥?看车的人跑过来,笑着问:这个新配色亮不亮?我心想,亮倒挺亮,但其实最重要的是车在路上跑的体验——是不是够酷、够快,或者说足够我们自己喜欢。你们会为一个颜色走一趟吗?我觉得,在我身边,还是有人刚好喜欢那种特别的感觉。
(这段先按下)总结一句:我反而更关心,别的品牌是不是也在暗中模仿豹的玩法,把配置堆得像堆积木一样,年轻人买车,是认自己喜欢还是觉得划算?
好了,要不要也加入点潮玩元素?我这次看到现场有个DIY车模区,就像小朋友玩的积木,一块块拼出来的自己的车。也不限制,无非就是个无限想象空间——这是我值得琢磨的部分。你觉得,这个潮变脸计划或者个性化定制到底能持续多久?还是说,还是得等下一波新体验冲击?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