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到90%,表显续航居然跑出了454公里——原本以为是虚标,结果反被真实打脸。
说实话,我一开始看到这个数字还挺震惊的。这次我也算是行业老兵了,平时锻炼出点敏感度,也知道怎么看数据。你要我说,454公里这个数据,绝对不是什么虚标。在我工作里,很多车子充到满,实际能跑到这个距离的,少说也得是中大型纯电或者配置不算差的车型。
其实这个测试的背景也比较有意思。车主在朋友圈晒的那个截图,标注着充能到90%,然后表显显示剩余续航454公里。没多想,我以为他是用了那种加了程序后面包修改的工具,毕竟某些品牌的车有点捉迷藏的味道。结果我才翻了下笔记,发现最近市场上普遍的续航虚标问题,被揭穿的案例其实屡见不鲜。
你知道,我在供应链环节工作过,知道零部件和配置对续航影响挺大。比如电池包的容量,多少大致能折算出实测续航。一般市面上,官方标称400公里,相差50公里左右都能算正常。这个454公里,基本达到了最大续航(官方显示一般是450+左右),也就是说,车企在官方标标时,似乎没有推虚标或误差。
但这里我得小跑题一下,大家会问:这个续航是不是跟气温、驾驶惯有关?当然。这个时候我得告诉你,实际测试还受很多变量影响。测试当天气温大概在20度左右,路况较平坦(几乎没堵车),司机还特别注意节能驾驶。你看,所有这些细节都可以让续航跑得更远。但我自己猜测,也可能是他开车的状态比较顺,比如:电子助力转折很轻,空调用得节能模式,没有剧烈加速。
也不能只说这个。提到为什么会出现真实续航反超虚标,我觉得其实有两个大原因。一是技术升级带来的续航优化。二是可能在标定时,车企为了赛场夸大一点,实际的工况要比实际用车差点。这个差点其实也挺大的。
我还记得去年跟一位在维修厂工作的朋友聊天,他说:我们这边那款车,只要一充满电,真能跑个420公里左右。虚标说450,希望也太天真了吧。他也是行业内的老手,自己用车我信得过,他每次用那车时得告诉我:实际上,能跑到这个距离基本都是平坦的高速路段。可见,制造商的标标策略落到实处其实挺微妙。
说到这里,又跳跑题——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那么多品牌开始强调真实续航?其实不光是市场压力,也包括消费者心理。毕竟,买个车,不能每次都被虚标迷惑。我朋友打趣说:要是每次充满电,能跑450公里,那和油车比,差距就不大啦。这话我倒不太认同,毕竟比油车便宜啊,但这种心理在行业内其实蛮普遍。
对了,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份不过几十人的样本统计——三款目前市场上热卖的紧凑型纯电SUV,平均续航大致都在380-410公里,少数能达到430左右。454公里的这个极端值,我想更像是个特殊情况。讲真,要达到这个距离,车主得把空调关闭,胎压保持在偏高值,甚至得避免超速驾驶。你知道,现实用车根本就不可能全部这么标准。我的猜测是不够科学的。
这让我想到,车辆的实际续航跟什么关系最紧?我觉得,除了电池本身的容量外,还得包括物理层面的能量转换效率。就像我妈买的那台老式电饭煲,虽然容量有限,但只要控制好火候,也能最大限度利用有限的电能。同理,车里的电机、变速系统、热管理系统,都是影响续航的因素。
还要提一句,这次测试很理性。它没有机械地去夸大数字,没有搞什么虚标+,就像大部分人实际用车:用得省,续航就长。尤其现在很多车型的电池管理系统变得更聪明了,有的可以动态调节能耗,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这里我还试图联系一点生活细节: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见前几天借修车的人,跟我说:我这车,充电一次,平时跑个五六十公里也就差不多了,想想也挺不值。其实对比我自己用车——每天上下班,百公里油钱也得算算,电费算下来便宜不少,但续航还是个心头肉。你们觉得呢?有没有哪次你因为续航焦虑,心里会鼓点点?比如:快到目的地还剩一半电,就开始慌。
我就想问一句:如果某天,你知道一辆车的真实续航远比宣传的还长一点点,那你还会觉得虚标像过去那么重要吗?或者,这是不是跟你驾驶惯息息相关?反正我现在有点讨厌那种被操控的感觉,也许我偏激,但真心希望,未来的车都能给出最真实的数字——那才算真果。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