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冠军比亚迪召回11万辆车,安全隐患敲响警钟,警示整个行业

最近这阵子,大家都在聊比亚迪,这个咱们国家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卖车卖得是真火,一年卖出三百万辆,这个成绩单拿出来,可以说是相当给咱们中国人长脸。

可就在大家伙儿都觉得比亚迪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一则召回超过十一万辆车的公告,就像一盆冷水,突然浇了下来。

很多人心里都犯了嘀咕:这销量第一的背后,是不是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问题?

销量冠军比亚迪召回11万辆车,安全隐患敲响警钟,警示整个行业-有驾

车子卖得是多,但质量到底过不过关?

这事儿,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

这回召回,一共涉及到两款车,一个是比较早期的唐DM,另一款是现在的元Pro,加起来总共有十一万五千多辆。

咱们先说这个老款的唐DM,它的问题出在设计上。

通俗点讲,就像是盖房子的时候,设计师选的一根梁,强度稍微差了那么一点点。

平时住着没事,风平浪静的,可万一遇上个极端天气,比如大风大雨,这根梁就可能撑不住,导致整个房子的安全出了问题。

这个车也一样,它的驱动电机控制器里头有个小零件,当初设计选型的时候就没选到最合适的,在一些特别极端的情况下,这个零件可能会“罢工”,导致电路板烧坏。

你想想,车开在路上,特别是高速上,动力系统突然失灵,那后果可真是不敢想。

销量冠军比亚迪召回11万辆车,安全隐患敲响警钟,警示整个行业-有驾

这属于是“先天不足”的问题,是比亚迪在早年间探索新能源技术时,可能因为经验不足、技术不够成熟留下来的一个隐患。

如果说老款唐的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那元Pro的问题就更值得我们警惕了。

它的问题不出在设计,而是出在生产制造环节,是“后天”的毛病。

简单来说,就是动力电池包的“防水服”没穿好。

咱们都知道,电动车的电池最怕的就是水,所以电池包外面都做了严密的防水密封。

元Pro的问题就是,在生产线上,给电池包装配一个叫“密封垫”的东西时,可能有的车没装到位,留了点缝隙。

这就好比你穿了件雨衣,结果拉链没拉严实,平时小毛毛雨可能感觉不出来,可一旦遇上瓢泼大雨,或者需要开车趟过一段比较深的积水路面,水就可能顺着缝隙灌进电池包里。

高压电池一旦进水,轻则让车直接趴窝,动弹不得,重则可能引起短路,甚至起火。

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密封垫安装疏忽,却直接关系到车上人员的生命安全。

销量冠军比亚迪召回11万辆车,安全隐患敲响警钟,警示整个行业-有驾

这事儿就引出了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比亚迪这几年发展得太快了,销量跟坐了火箭一样往上冲,工厂也是一个接一个地开,产能疯狂扩张。

但在这种追求速度和数量的过程中,它的质量管理体系,从供应链的把控到生产线上的每一个细节,真的都跟上脚步了吗?

是不是为了赶工期、冲销量,有些本该慢工出细活的步骤,被打了折扣?

一个密封垫安装不到位,这可不是什么高精尖的技术难题,说白了就是生产管理和质量检查上的一个漏洞。

这个漏洞的出现,难免不让人担心,在那些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是不是还存在着类似的疏忽?

更值得我们琢磨的一点是,这次召回并不是比亚迪自己主动发现问题后站出来承担责任的。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公告,是在总局启动了缺陷调查之后,比亚迪才提交的召回计划。

这句话背后的信息量可不小。

这就好比一个学生,不是自己发现作业做错了主动找老师改正,而是等老师检查作业,发现了错误,点名批评之后,他才承认自己做错了。

销量冠军比亚迪召回11万辆车,安全隐患敲响警钟,警示整个行业-有驾

作为一个行业的领军企业,理应有一套比国家监管更严格、更灵敏的内部质量监控系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预警风险,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外部的压力。

这种“被动式”的召回,多少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

大家会想,如果监管部门没有介入,那这些存在安全隐患的车,是不是就会继续在路上跑,直到真的出了事故才会被发现?

当然,我们也要客观看待这件事。

汽车是个极其复杂的工业产品,由成千上万个零件组成,出点问题在所难免,所以召回制度本身就是汽车行业成熟的标志。

就算是国际大牌奔驰、宝马,也经常因为各种问题召回车辆。

从这个角度看,比亚迪能够直面问题,进行召回,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但问题在于,这已经不是比亚迪今年的第一次大规模召回了。

前前后后,像海豚、元PLUS,甚至是高端越野车方程豹5,都因为转向系统、电机螺栓等关键安全部件的问题发起过召回。

销量冠军比亚迪召回11万辆车,安全隐患敲响警钟,警示整个行业-有驾

这一连串的事件串联起来,就不仅仅是“偶然”可以解释的了,它更像是一种信号,提醒我们比亚迪在飞速奔跑的同时,可能真的需要稍微放慢一点脚步,回头看一看,把质量的根基再夯实一些。

这件事,也不仅仅是比亚迪一家企业的问题,它更像是给整个热火朝天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敲响的一记警钟。

现在国内的汽车市场竞争太激烈了,大家都在拼命地“内卷”。

今天你发布个续航一千公里的新车,明天我就推出个零百加速三秒以内的猛兽。

车里的屏幕越来越大,智能功能越来越多,恨不得把KTV和电影院都搬进车里。

这些东西固然能吸引眼球,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于一辆车来说,安全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

它是一切的基础,如果安全这个“1”都保不住,后面再多的零,比如续航、智能、舒适,都失去了意义。

消费者也越来越理性了,大家买车,已经从最初只看续航、看配置,转变为越来越关注车辆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用性。

这次比亚迪的召回,无疑会让更多的人在选车时,把“安全”这个选项放到更重要的位置。

这对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来说,其实是件好事。

它会倒逼所有车企,不能只顾着在宣传上玩花样,必须真正把功夫下在看不见的地方,把安全这件小事,当成天大的事来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