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么,让人们对燃油车还念念不忘呢?这年头不是谁都在争着追电动化风口嘛,有的还嫌自己踩油门不够丝滑。可就在成都国际车展这样人声鼎沸、光影交错的场合上,竟然有一辆快被“淘汰”的大众CC,悄悄换了新衣,对外观和内饰来了一波大改,还掏出了个2.9T的动力“核弹”,四驱系统安排得明明白白,妥妥的性能怪兽气息。这事儿猛一看颇有点魔幻现实主义——电动车都开始卷续航了,这货却在燃油领域死磕,不服输还要抢眼球。
话说CC这个名字,年轻时候的“车迷”听着都带点滤镜。毕竟,那会无框车门一落,仿佛电影里的主角就要上演飙车戏码了。掀背造型也不是谁都敢做,在一众乏善可陈的“三厢”之间,CC总是能以一种优雅又凌厉的姿态划开空气。可现实呢?中国市场早就停产了,海外销量也是胳膊肘往下拐,一路往底走。看看现在,街头跑车越来越像大号家电,只有那些坚持燃油信仰的“老绅士”还死守自己的美学阵地。问问身边朋友,有几个还在讨论发动机峰值、轮圈翘边?大多数都在比屏幕大小、车机刷点评。
但这新一代的CC,画风有点不一样。先看那张渲染图,精致归精致,骨子里却透着一股不服气。前脸延续了过往低调奢华的套路,没有啥夸张镀铬、浮夸气场。中网横向铺陈,银色格栅错落有致,底下再来一条装饰线,直接把大灯组和进气口收在同一个视觉领域。你说这种“克制的美”,是电动车能模仿的吗?显然不是。电动化的调性,是越简洁越“性冷淡”,这个偏偏要把时代的气息都浓缩在细节里,每一寸都留了点骨气。
大灯组也是给力。要说现在矩阵光源都见多了,可关上之后还能如此有冲击力的,恐怕就是CC特有的工程师“执念”。你看那些线条,分明就是机械美学范本,每一笔都在喊“有活儿”。燃油车时代,设计师们更愿意把控线条和结构的意义,“颜值即正义”的那种直男审美,在这里完全hold住。反观电动汽车,有些设计是为了降低风阻,有些就是为了给摄像头找地方,这种全然不同的价值观,令我不禁想起那句老话:“你玩的是性能,我拼的是情怀。”
说到侧面轮廓,CC可是一点都没丢。硬朗腰线从前翼子板拖到后尾灯,就像给车身画了一道无形的“肌肉线条”,又不会太过生硬。前后轮拱微微隆起,还配合侧裙的内凹处理,视觉立体感推出来了。很多电动车一味主打极简、流线,结果导致看起来像是两个馒头焊一起。可燃油车还愿意用点光影变化,车顶那种从B柱遛下来,直接拉出溜背姿态的——只要太阳底下,打个角度拍大片都能出效果。真能感受到设计师在追寻机械韵律、努力唤起共鸣。
尾部嘛,细节决定成败。小尾翼做得既不突兀,也不媚俗,反倒凭藉一抹黑色勾勒出点点赛道气场。贯穿式尾灯虽然“顺应潮流”了,但做得精致,光源纤细又有层次。下方扩散器加持,双边双出排气布置很有讲究。这种热血范儿,电动车看都没法看得懂。毕竟那些靠电能驱动的,连排气管都不需要,哪来的轰鸣和机械共振?这个两者的割裂,仿佛是千禧年的MP3和老黑胶唱片,不可同日而语。
车内一进,不追科技噱头,也不盲目炫酷。大众这套设计语言,自始至终走的就是低调精致,用料讲究。三幅方向盘,双色皮革握起来就是那种温润柔糯,能感知工艺的温度。仪表盘液晶化,显示清晰,没必要整成两三尺大屏,让车内氛围变得“智能家居式”。再看中控,屏幕尺寸适中,嵌入式结构用得老道,不会让驾驶员产生空间压抑感。这种分寸感,是德系车几十年打磨出来的,外行人看不懂,懂行的一眼就知道“这就是味儿!”
动力部分,瞄着就让人激动——据传会用到奥迪家那台2.9T双涡轮增压神机。这东西啥配置?450匹马力、600牛米顶点,和火箭起飞分分钟能打一打。匹配8速自动变速箱再加四驱系统,想象一下公路上那种爆发的热血,绝不是电动车的静默加速可比。说心里话,电动车再怎么牛,加速就是无声无息,少了发动机咆哮、变速箱顿挫时带来的肾上腺素冲击。老司机们都说,燃油机器的快感,电驱永远只有“快”,却没有“味道”。
但别高兴太早。残酷现实摆在眼前——海外CC销量持续下滑,大众转型做电动好像是板上钉钉。曾经的“机械美学”也正在慢慢淡出主流。大家都在聊续航、能耗、智能操作——谁还会细品轻盈油门里的力与美?即便这次CC华丽转身,未来还是免不了要被“新能源浪潮”吞没。你想找这样的设计,可能下回真的只能在老爷车协会的聚会看到。
到了这个节点,我倒有点发愣。难不成我们真的要跟机械美学道别?燃油时代那些关于驾驶纯粹感受的故事,那些关于“油门一踩带我飞”的浪漫遐想,今后大概都只能成回忆录里的片段。新款CC每次小改,都像是在为燃油告别仪式添上亮色。仿佛天真的孩子,拿着心爱的玩具,希望时光慢一点别收走心底的热血。
不要小看这份坚持。未来某一天,我们的孩子索性就是在电动车里面“开机上课”,完全不知道啥叫发动机咆哮。等到翻开车坛史书,看见CC的轮廓、无框门、掀背和尾翼,或许会冒出一句,“原来汽车还能这么帅!”虽然从没拿过销量冠军,“叫好不叫座”没错,但它是一个年代的标签,是那些坚持自我审美、不跟风潮的人独有的记忆。
说到底,这种固执和坚持还能值几个钱?有人说现在“美丽不重要,经济才是王道”,但哪有那么多能被记住的人和物?CC这样“任性一把”,其实也是对效率至上时代的自我挑战。不是说大家都必须固执到底,而是在看得见的进步和消逝之间,谁愿意多留点浪漫,从细节里找点滋味?或许这就是机械美学最后的一口余温。
回头想,汽车不光是移动工具吧。它曾经是青年人的梦想,是父亲手里的方向盘,是彼此并肩出游的风景,也是德系工程师责任心的延续。大家都说要跟上科技,别守旧。但有些故事和设计,是电动车没法承载的。那些轰鸣、曲线、尾翼、小尾灯,每一样都织进了汽车人的审美DNA里。这种由内而外的美,因为“老派”而接地气,因为“燃油”而带点血性。说得俗点,这是一种舍不得割舍的岁月痕迹。
当然啦,世界不会留步等你怀旧。就算CC这次再怎么华丽转身,大众集团也不太可能因此原地踏步。未来产业布局一变,燃油车势必成为小众玩法。可这份坚持、有点“最后的倔强”的味道,正是让爱车人心生敬意的地方。也许我们需要的不是“油电之争”的赢家,而是那种肯于守护情感价值的勇气。你说呢?新款CC值得为它的坚持鼓掌吗?
那我们今天就扔个灵魂拷问出来:如果给你选,是紧跟科技风的电动“省心怪”、还是偶尔闹脾气、但审美在线的燃油老绅士?你的答案,真的会不会影响汽车文化的未来?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