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买车如买房,都是成年人最后的体面”。
可你有没有发现,随着新能源和智能化的热潮,咱们买台车的难度,堪比挑对象:既要看脸(外观),还得看才华(动力和配置),更得看三观(安全和续航)。
问题来了,30万出头的预算,到底能不能买到让全家人都满意、爸妈不反对、孩子觉得酷炫、丈母娘坐得舒服的“大六座SUV”?
别说你没有纠结过!
这不,智己LS9来了,直接喊出个“全系Ultra”,仿佛不是在卖车,而是卖奥运会顶配门票。
听起来,像不像那年人人都在“全员高配”的朋友圈里发自拍?
生活已经够卷了,连车也开始比谁更“Ultra”了。
回头看看这次事件,事情大致是这样的:上汽集团推出的高端品牌智己汽车,在11月4日官宣LS9全球预售,首发的52 Ultra和66 Ultra两款超级增程版,预售价分别定在了33.69万和36.69万。
打的旗号很简单——“旗舰大六座SUV”,直接瞄准30万级细分市场。
这车号称是上汽70年造车底蕴的集大成之作,主打“全系Ultra”的配置策略,全系标配800V架构、激光雷达、四轮转向,双电机矢量四驱系统,峰值功率390kW,零百加速进4秒俱乐部。
重点还不止这些,“恒星超级增程”系统拍着胸脯说,即使高原、极寒环境下,性能衰减也能控制在2%以内,1500km全程动力都在线。
再加上ERNC 2.0主动降噪、402km纯电续航+1508km综合续航,直接把续航焦虑打包寄回原产地。
底盘用“灵蜥数字底盘3.0”,双向24°四轮转向系统让近5.3米的大家伙转弯半径只有4.95米,灵活得像个小车。
智能方面,全系520线激光雷达+英伟达Thor芯片,AI越野补盲、雨夜模式2.0、L3级安全感知,一应俱全。
座舱主打“移动的野奢酒店”,B&O音响、4D机械按摩座椅、三排零重力座椅、21.5英寸大屏、12.3L冰箱、行业首创24小时热水的野奢户外套装,简直是搬了个小型高端会所进车里。
预售开启30分钟订单破8000台,一股“买到就是赚到”的气势。
讲真,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有点心动?
但这事真有这么美好吗?
我偏偏就爱挑刺。
首先,全系Ultra听上去好像直接拉高了入门门槛,就像你点个外卖发现连最低消费都涨价了,“科技平权”变成了“起步就顶配”,谁还敢说自己是小资之选?
而且旗舰大六座SUV这个细分市场,真有那么多刚需吗?
别的不说,咱普通家庭一年能全员出动几回?
第三排永远是小孩专座,还是“行李专用仓”?
厂家把第三排做得再高级,最终是用来放纸巾和矿泉水的概率更大。
所谓“大六座=家庭幸福”,是不是也有点营销滤镜在里面?
再说说智己LS9这次玩的几个技术“梗”。
800V高压平台、激光雷达、四轮转向、双电机四驱、1500公里超长续航……听起来每个都是行业天花板,可咱们真用得上吗?
你有多久没开车出过省了?
高原极寒,这些场景离咱们大多数人是不是比火星还远?
就像手机天天宣传IP68防水,结果洗澡都舍不得带进浴室。
再高级的性能,落到地面,最后还是得看维修成本和二手保值率,别到时候一堆“黑科技”变成了“高价配件”。
车厂喜欢用“全家出游”、“极端路况”这些极限场景刺激消费,但大多数家庭买车,需求其实很朴素:省心、省钱、安全,坐得舒服点,能装点东西,偶尔装个人。
当然,咱也不能全盘否定。
智能化、高端配置往下放,技术普惠确实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以前30万买SUV,顶多混个高配汉兰达或者途昂,现在国产车一出手就刷屏,硬件拉满,智能体验直奔科幻片。
说句良心话,智己LS9的配置表,已经能让合资品牌汗流浃背了。
但问题是,这种全系高配模式到底是“技术平权”,还是“消费升级”下的价格新陷阱?
你花30多万,买到了以前50万才有的体验,看着是赚了,但顺手也帮厂商抬高了市场天花板。
以后主动刹车、空气悬架、激光雷达都成了标配,新手司机是不是要被“科技焦虑”淹没?
再来点真实的自黑:我家那辆老帕萨特,最大科技含量就是一键升窗和自动大灯,用了十年,没出过毛病。
现在新车别说四轮转向了,连冰箱都能装热水壶,按摩座椅比我在家还舒服。
问题是,这些配置换来的是更贵的保险、更高的维护成本和更多的学习成本。
你以为买了高配,生活就更精致了?
其实可能只是多了份对科技的敬畏和对说明书的恐惧。
真要考验一辆家用SUV的核心竞争力,还得看:关键时刻维修方便不方便?
换电池贵不贵?
残值率扛不扛打?
家里老人能不能一个键就操作明白?
说到这儿,我想起前段时间和几个朋友讨论买车,大家普遍一个观点:科技升级、配置堆料,都是好事,但别让“高配焦虑”成了新困扰。
咱买车不是为了朋友圈炫技,是为了让生活更省心。
如果说智己LS9这波全系Ultra真的有啥启发,那就是:中国车企的技术自信正在肉眼可见地提升,用户的选择也确实更丰富了。
可高端平权走到极致,是不是也意味着“原来买得起的,还是那些人”?
科技内卷了,价格依然没卷下来,这样的“平权”,你真的觉得够用心吗?
说到底,车是拿来开的,不是用来攀比参数的。
高科技好配置,谁不喜欢?
但别忘了,家用车的本质还是工具,是情感载体。
你更看重极致动力、科幻配置,还是一家人踏实出行的安全感和舒服感?
下一个“卷到飞起”的国产SUV上市时,你是会被配置单上的花里胡哨打动,还是回归理性,看看自己和家人的真实需求?
留言区见,聊聊你们买车时最看重啥?
高配全都有,你真的用得上吗?
豪华、智能、舒适这些词,和你的用车场景到底有多大关系?
欢迎理性开杠,等你来抬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