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6款比亚迪夏刚推出,市场上反应挺热烈的。有些人觉得降价4万很香,特别是刚需族;但也有人觉得这是减配的套路,实际上没那么划算。我自己是一直关注研发和供应链的,从行业动向看,这次新车其实也透露出不少端倪。今天就从几个角度跟大家唠唠,实在是有话说。
一、版本选择——还是老款库存车实惠
先别急着被新车的价格吸引。有点冷静,预算在20万以内的,直接搞老款库存车,性价比高多了。你想啊,26款入门版标价19.68万,没了补贴后落地接近21万,没配天神之眼和膝部气囊了。反观老款,这边库存优惠打得很实,之前有人18万就提车,配置还不错:高速领航、自动泊车、段式全景天窗,实打实的配置。
我翻了翻之前看过的笔记,偶尔收到朋友的评价:买车就是个性价比问题。这话说得挺实在。那如果非要买顶配?26款选装包价格超过28万,但拿老款库存顶配,配置相差不大,价格还更实诚。这不就像买手机一样,配置一样,价格便宜一大截。
除非你拼命追求激光雷达和城市NOA,否则我真的建议优先考虑库存车。因为升级空间有限,说明新车也没有说特别猛、特别震撼。
二、外观设计——太保守,缺少惊喜
这次车的外观变化,基本没有。龙鳞格栅,倒是大方,但老派得让我一眼就记不住。跟腾势D9比,少了点精致感;比起一些新势力车型,连双色车身都要加钱,颜值党们真是没法买账。
我记得有个朋友开车路上对我说:这个车看起来像是死板的摆设,都没有一点设计感。线条规规矩矩,没有特别的记忆点。唯一亮点是贯穿尾灯,倒是能让我多看几眼,但想让人惊艳还是差点火候。
这让我想到,汽车设计其实是说话的。它要让车主有一种我很酷,我很独特的感觉,才会吸引年轻人。而比亚迪夏这次似乎更偏向传统,缺少那种创新与突破。
设计这东西走在路上不会被人细细琢磨,但饿了就想看点不一样的东西。
三、内饰体验——细节乱糟糟,实用性打了折扣
说到内饰,还是挺失望的。记得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很多细节都很拿不准。比如钢琴烤漆面板,沾指纹快比指纹收集器还厉害。每天早上开车,非得擦个两遍。而且颜色也只剩浅色,好像设计师不考虑家里有娃的家庭,用完之后只能教娃捡指纹。
关键是,26款还砍了副驾娱乐屏、后排独立音响。虽然我觉得这些不是刚需,但你换成老款,什么都留着。相对来说,二排座椅还能享受零重力、车载冰箱,倒是让人有点良心。这倒让我想起之前朋友说:车内配置就像家里厨房的调料,缺了点调味料就不好吃。——你看,生活中很多细节其实都很实在。
(这段先按下不表)但我确实在想,厂家是不是有点精打细算了?用减配换低价,但用户体验被影响的也不轻。
四、空间表现——应急座有点扯
空间嘛,没啥也就那样。7座布局其实挺实用,但你让180cm的我坐进去,膝盖顶着前排,长时间坐还是受不了。更离谱的是,26款顶配才有第三排一键折叠,但你还得腾出后备箱空间才能用。
曾经碰到个朋友,他说:这设计真鸡肋,平常带个行李都折不了,真是费劲。我觉得,这除了贵,没有啥太好的地方。
五、动力系统——油耗有所降低但刹车让人担忧
动力方面,说实话,省油倒是有点看头。新款油耗降到4.9L,省得我心里觉得哇,省油车真香。但刹车的感觉,硬得让我吃惊。小时候开车惯了脚软点,这次明显感觉刹不住,急刹会刮到心里。
高速行驶后,油电混合的续航也不稳定。官方说能跑1163km,但实际开到110km/h后,耗电比想象中快得多。作为一个自媒体作者,我当然知道,很多数据其实是理想状态下的假象。但试想,这样的车,日常上下班安全感是不是打了个折?
六、续航能力——区别很大,差距让人迟疑
我没细想过,低配版本只有100公里续航。其实这还符合一些新法规,要么你就得换车,要么用油,这里面的差距体现得非常明显。
要是你在大城市铺天盖地的红绿灯下走,城市通勤用低配不靠谱,续航不够,车子尾气排放不符合环境理念,反倒多花钱充电。
高配版本续航218km,勉强能一周通勤一充。可这价位也不便宜,尤其考虑到市场上其他同级车型,比如腾势D9,续航都在300km上下,真是差点意思。
七、价格分析——表面降价,实际暗中涨价
价格这事挺微妙。一开始看叹一句,降4万确实诱人。但算算实际情况,优惠落地价或许比之前还低不了多少。比如去年买25款时,优惠多得让我觉得真划算,但现在26款表面降了,实际上配置减了,价值也缩水不少。
而且,厂家还少提一句,用配置换降价,不是很阴阳怪气的套路?很多安全配置被削减,安全不是用钱衡量的事,但相比价格,确实打折了。
哎,你们会不会觉得,像我这种只看数据从研发角度看,厂家其实就是在用成本换销量,那不过大多数用户都不知道。
八、最愚蠢的点——减配无底线
亮点来了。入门版砍了膝部气囊、电动侧滑门。安全配置敢动?看得我直接一脸懵。去年买了25款的车友,刚不到一年就亏了五六万,厂家一点补偿都没有,用户信心崩了。
我还猜测,车身漆面和内部工艺是不是也被缩水了?毕竟成本在那摆着。你试想,一个车还能用价格来作为唯一卖点吗?其实我一直觉得,汽车的核心还是安全、耐用和实用。
(这段先按下不表)你们觉得,减配到这种地步,厂商是真的考虑用户体验了吗?还是说,只是为了短期的销量?
总结——
整体看,这次比亚迪夏其实算是看似降价,实则减配的典型例子吧。要我说,追求性价比的建议还是老款库存车,配置更全,价格更合理。新款车的亮点,除了一些微调,也就价格便宜几个字。
你们觉得,现在的市场趋势,是不是也在暗示安全配置最后可能要变商品?或者说,工程师们在怎么平衡成本与安全间,真的没有更好的方案?
嘿,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去年我家小区门口那辆出租车外观全是剥落的漆面,似乎暗示着:有时候价格战最牺牲的,是细节这块砖。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