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周日2025广州车展即将落幕,这也意味着今年的车市,正式进入尾声。而在今年最后的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国内车坛的格局以及各式比拼,其实也并非一切都已盖棺论定,事实上还有不少的悬念,等待揭开......
笔者挑选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且对行业有着一定影响的“悬念”,想和大家探讨一下,这些悬念究竟会以哪种方式被揭开,悬念背后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结局。
悬念一
年度车企销冠:比亚迪or上汽?
众所周知,2024年比亚迪凭借着427.2万辆的年度销量,终结了上汽集团连续18年蝉联中国车企销量冠军的纪录。一方面得益于比亚迪自身的强势表现,销量同比增长了41.26%;另一方面,也因为上汽自身下滑比较明显,同比下滑了20.07%。此消彼长之下,比亚迪夺得去年的车企销冠也并不让人意外。
然而自进入2025年以来,上汽集团突然一改去年的颓势,整体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复苏和反弹。
据上汽集团发布的最新销量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上汽集团销售整车45.4万辆,同比增长13%,在自主品牌、新能源、海外市场“新三驾马车”强力拉动下,今年以来上汽月销量已实现同比“十连涨”。1-10月累计实现整车批售364.7万辆,同比增长19.5%。
反观比亚迪,虽然其在国内的新能源领域依旧保持着领先地位,但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和增速放缓的压力。特别是在今年9月份,比亚迪新能源销量同比下滑了5.5%,这也是比亚迪自2024年2月以来首次单月销量同比下滑。随后的10月份,比亚迪虽创下了年内的月销新高44.17万辆,但却不及上汽集团的45.4万辆,从而终结了连续14个月的月度销冠纪录。
目前来看,截至10月底,今年这两大车企的年度累计销量非常接近。上汽为364.7万辆,而比亚迪则为370.2万辆,两者的差距还不到5.5万辆。而最后的这两个月销量,将直接决定着今年车企销冠的最终归属。
悬念从何而来?
在笔者看来,首先是因为新能源赛道上的不确定因素所导致。
目前比亚迪虽然在新能源市场份额高达29%,可它面临的竞争着实不小,包括吉利、零跑等品牌今年在新能源市场的强势表现,使得比亚迪面临着比去年大得多的竞争;而上汽方面,则通过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提速,正在加速追赶,使得两者差距不断缩小。
其次,两家车企的海外市场竞争格局也存在变数。今年1-10月,上汽集团海外销量已达86.2万辆;而比亚迪在海外市场则是增速迅猛,10月海外销量同比增长了155.5%,1-10月累计海外销量达78.5万辆,缩小了与上汽集团的差距。
此外,从增长趋势来看,上汽集团下半年的势头更为迅猛,特别是把握住了“金九银十”这个传统旺季,而比亚迪则在环比增长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
最后两个月的销量,将直接决定了最终年度销冠花落谁家,而这一悬念,也将一直持续到两家车企公布各自销量时,才会最终揭晓答案。
悬念二
合资转型,哪家强?
今年作为国内合资品牌的反攻之年,到底谁的反攻力度更强,反攻成绩更理想,自然也成为今年车坛里的一大悬念。
如果从体量以及路线丰富程度来看,南北大众当仁不让依然可称“最强”。
它们两者有个较为明显的共性,即始终在坚持“油电并进”。一汽-大众方面,从年初的“油车智能辅助驾驶扛把子”探岳L与一众新能源车型齐出道,到上海车展上,即使有近八成展车都是新能源车型的情况下,依然在一汽-大众的展台上看到了全新揽境在“扛旗”。
上汽大众方面则在加紧新能源研发的同时,依然推出了全新凌渡L等多款燃油产品。在近日举办的广州车展上,上汽大众还官宣了明年计划推出增程车型,进一步丰富了自身品牌的动力形式。
从发力本土化的维度来看,丰田则走在了前面。
例如广汽丰田推出的铂智3x就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这款由中国团队主导开发,并将激光雷达和无图城市NOA的辅助驾驶配置拉到了14万元级别,上市后销量也呈现稳步增长态势,9月销量超9000台,更是成为了合资纯电车型的亮点。
从技术破局维度来看,日产则是合资品牌中的一抹亮色。
今年以来,开始聚焦新能源的东风日产,4月推出N7打响了东风日产反击战的第一击,依靠着相对低价的策略以及和本土技术加强合作,N7成为了东风日产的销量“新”支柱;同时,在不久前上新了号称“插混N7”的日产N6,更是完成了其在新能源市场上的进一步突破。
合资转型哪家强?悬念其实并不大,因为从不同的维度来看,都有着比较突出的代表车企。而真正的悬念,在于谁能在未来的时间里,率先召回合资品牌昔日的荣光,在中国汽车市场里持续释放光芒。
悬念三
自主出海,谁最顶?
前文在分析上汽和比亚迪销冠之争时,简单提及了自主车企出海,而事实上,出海的车企可不止这两家,近年来积极布局海外市场的车企愈发多了起来。
从成绩来看,目前出海“最顶”的依然是奇瑞汽车。其连续22年保持中国乘用车品牌出口第一,去年出口更是超过了百万辆。用奇瑞汽车的话来说,每4辆中国出口乘用车里就有1辆是奇瑞品牌。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奇瑞汽车海外市场已覆盖了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海外用户达到440万。
今年上半年奇瑞出口量达到了54.83万辆,稳居中国车主出口第一。其中,SUV车型贡献了超过90%的出口量,而其主要的市场集中在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到了下半年,奇瑞开始在欧洲市场加速布局,包括西班牙合资工厂投产等举措,让奇瑞找到了新的突破口。有机构预测,今年奇瑞汽车全年出口量或将超过120万辆,中国车企出口第一的宝座,基本不会旁落。
如果但从海外销量看,似乎今年的出口依然没有太大的悬念。而真正的悬念,或来自于上汽、比亚迪等与奇瑞体量相差不大的车企。
如果说奇瑞的出口强势主要得益于燃油车,或者说燃油SUV,那么随着海外市场的需求变化,这也可能成为影响格局的变量之一。
比亚迪方面,今年以来在欧洲、东南亚、北美和大洋洲等市场持续领跑,尤其在很多车企还未真正站稳脚跟的欧洲市场,比亚迪今年1-8月出口量达到了18.3万辆,成为了多个市场里的中国新能源车企出口标杆。
实际上不止传统车企,部分新势力车企在今年也积极推进了全球化进程,最具代表性的车企当属零跑汽车。得益于与Stellantis集团的合作,零跑在欧洲市场目前已建立起超550家销售及服务网点,包括B10等车型更是一举打入了德国等中国车企过去偏弱势的市场。
虽然目前来看,零跑的出口体量还不能跟奇瑞、比亚迪等车企相比,但从其发展势头,以及自身优势来看,未来或将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中国“新实力”出海车企。
故而今年自主出海的悬念,并不在于谁是出海销量冠军,而在于谁能打开更多的海外市场,带去符合当地需求的产品;在于谁能在未来的出海竞争中,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和更好的发展前景。
悬念四
蔚来四季度,能否盈利?
“第四季度盈利”似乎已经成为了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近年来心中那道最深的“执念”。以致于2023年提,2024年念,2025年更是在多个场合反复出现。
而真正迈入了四季度,这个“执念”却又变得有悬念起来。
如果只看蔚来刚刚发布的三季度财报,你可能会觉得蔚来“又悬了”。毕竟三季度调整后净亏损(非公认会计准则)27.351亿元,以及综合毛利率13.9%,似乎都难以支撑起蔚来盈利。
可笔者之所以将这道李斌的“执念”也放在了车市待解悬念里,很大一部分原因,或者说信心,来自于蔚来全新ES8这款新车型。
该车自9月上市后销量增长迅速,从10月交付6703台,到“四季度交付预计12万至12.5万辆”,可以看出ES8成为了蔚来真正的年底冲量担当。据了解,ES8不光销量给力可以带给蔚来显著的营收,同时其毛利率大幅高于目前蔚来的平均毛利率,或将成为四季度盈利的最要助力。
如果李斌的12万辆预计交付能够顺利达成,预计收入将达到327.6亿元,加之其预测的毛利率攀升到18%,没准还真能实现李斌的“四季度盈利执念”。
此外,笔者此前也曾撰文分析过,蔚来之所以迟迟不能盈利,跟它的成本支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研发成本投入高,另一方面还有着“不太合理”的销售成本,这也使得很多人都不看好蔚来能在短期内实现盈利。
而事实上,蔚来也明白,并已经针对成本支出的问题,做出了大幅调整和改善。三季度,蔚来的研发成本降至24亿元,同比下降了28%;非GAAP研发费用更是只剩19亿元,同比下降33.2%。
综合来看,对于“为了节省3万彩排费用而改签机票”的李斌而言,当一切都按照预期推进,今年的“四季度盈利”或许真有可能实现。总之,这算是行业里的一个个小小悬念。
当然,车坛大事千千万,能够造成悬念,让人有所期待的事情远不止笔者列出的这几点。其中,有的悬念或将影响中国车市未来的格局,而有的悬念可能直接决定了某些车企的“生死”。总之,这些悬念可能都将在一个多月后一一被揭开,我们不妨再等等,届时再看看最终的答案,是否与我们目前的预判一一对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