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召回电池出问题,进口车也有隐患,买车得多留心

又双叒叕召回!这几年咱中国消费者感觉自己快成了全世界最懂车缺点的“老中医”,车厂只要哪里有安全隐患、软件BUG、配件不靠谱,没等你琢磨清楚咋回事,市场监管就一通公告、就“请”你回4S店溜达一趟。这不,宝马、长城、斯泰兰蒂斯、北京现代轮番来“送温暖”了。不过说句实在话,这事你说到底算个啥事?这是不是公司负责任的表现,还是根本就车不靠谱,咱买车越来越晕了?

先说说这次名单上的“主力”——宝马。宝马iX、M760Le,你琢磨琢磨,那一看就是豪车才有的“稀有姓氏”。这次是电池模块的框架问题,听着都新鲜,意思就是“用电池的豪车,赶巧赶在某几天出厂的,有概率电池壳子没弄好,可能直接让电力系统歇菜。”再极端点,电池热失控,万一真的碰上,说得直白点就是有点危险。你说,花大几十万买豪车,为的是啥?舒适、省心、安全是最基本的底线吧?结果这次宝马就召回5辆,这产品追溯严到让人倒吸一口气。一个礼拜生产的iX,一天的M760Le,查得这么准,后边是不是还有“暗线”没爆出来?我想,这种小范围的精准召回,让你看着觉得“责任心爆棚”,实际上就是在和你玩概率游戏,快极小概率事件都当回事儿说,但谁愿意充当那倒霉蛋?

我们自己再想想,以前买车图个啥?以前汽车核心在发动机变速箱,大件扎实、开不坏——谁还会瞅那高低压电池模组卖不卖对路子?现在车操作越来越“智能”,但问题也越来越“玄乎”,一会儿软件问题显示屏瞎整,一会儿是电池组可能歇火。一句召回公告出来,又是软件升级、硬件换件、刷ECU、换模组。你作为普通人,很多时候根本搞不懂,到底是常规问题还是严重事故隐患,全靠厂商一句“免费处理”来裁定心安,需要靠自查或者等着“挂号信”通知。你要真瞅细了,这种“高科技风险”,其实根本算不上“谁家独有”,而是整个行业疯狂内卷玩高科技之后,大家不得不共同面对的锅。

假如你买托纳利、大切诺基、朱丽叶这些进口车,就会发现问题又变花样了:倒车影像、座椅头枕、发动机控制模块的BUG。你以为这些都是小事?别逗,小到屏幕没图像,倒车时一蒙圈就给墙撞飞了;座椅头枕一歪没归位,真撞一下,可能就是伤;软件有漏洞,尾气排放不合格,一查就成了“排放门”主角。这么说吧,现在一辆车上所有“看得见的硬件、摸不着的软件、捉摸不定的电子件”,只要一拍大腿出事,厂商召回那是“跑不了”的局。可问题来了,咱普通用户哪能次次都盯得住? 哪能等着别人通知才当回事?

再扯回来,很多人特别有信仰——觉得进口、合资、豪华总比国产保险。可你看看这几年召回榜单,越是技术复杂、配置花哨、电子零件多的,召回越多。一句话,现在的汽车,外观越来越炫,功能越来越神,但“失控风险、bug隐患、硬件不靠谱”就连锁反应越来越多。你别说普通电动车、混动车了,就是发动机技术号称最牛,油电混天王,都逃不脱被数码化、智能化玩垮的可能。

扪心自问,我们作为车主,这种“召回自查”到底有没有用?有!但还是太被动了。基层的“皖J”车主,这会儿都得一边刷网站,一边查微信,一边准备着万一突然变成“幸运儿”进店挨一顿烤。往大里说,“召回”其实是厂家的态度体现,但厂家的“态度”如果变成流程化、形式化,老百姓就得被动背锅。召回不是终极解决,而是权宜之计,东西造得不好的账,总得有谁埋单。

那厂商该怎么办?是不是出了问题就大大方方地喊“召回”,就当一切化解了?未必。我建议,厂商应当把“召回”做成常态化风险防范机制,把质量控制做到源头,把用户体验放在心里,把责任落实到售后——不是你出张纸,通知三五句,然后用户排队换个零部件就完事儿。就比方说宝马这事,不只是换模组,还要全流程查明当时的品控、技术工艺、合作配件供应商,把所有漏洞追到源头——不光让买家心理安慰,更是对整个市场交代清楚。

同时,“召回”这东西,媒体或者市场监管的“播报”其实也是社会责任的一种提醒。你千万别拿着这个“召回”新闻烦,大部分案例摆出来,就是想让大家重视“你不是唯一倒霉生活在召回里的冤大头”,而是千千万万车主被厂家陪着成长。你越是觉得召回抱怨没完,说明车厂越不够硬气。咱买车不是买彩票买撞大运,是希望花出去的钱换回来的每一公里都是心安理得。

宝马召回电池出问题,进口车也有隐患,买车得多留心-有驾
宝马召回电池出问题,进口车也有隐患,买车得多留心-有驾
宝马召回电池出问题,进口车也有隐患,买车得多留心-有驾
宝马召回电池出问题,进口车也有隐患,买车得多留心-有驾
宝马召回电池出问题,进口车也有隐患,买车得多留心-有驾

还有,有些咱老百姓以为的“召回”,其实说白了,得自己推着厂家干。比如说,有人接到电话、有人收到短信,有人啥都没有,自己还以为天塌不着你。结果有一天真出了毛病,想维权才发现早在“召回名单”里蹦跶好几个月。因此,我也劝各位车主,平时无论买啥车,多留心市场监管的公告,多加点行业公众号,别光等厂家的“通知”,主动去查查,万一真中奖了,早点儿处理,大家都好。

对比一下几十年前买车的那种踏实、厚道,现在技术越升级,“安全风险”像打地鼠,忙不过来。你别看现在大家买车都要啥高级别、屏幕大、灯好看,真心说,安全和可靠才是王道。就算一回“召回”解决了,你也得琢磨琢磨,这几个“大厂”的系统性隐患,其实就是提醒我们消费者——电子化时代的安全,无时无刻不能懈怠。

这年头,买辆车不是买“新科技面子”,而是买一份面对复杂世界不被技术“反噬”的踏实感。这种感,只有产品真的稳定,厂商真的负责,所有流程通透明白,才能让咱老老实实地信任“人车合一”。搞“召回”不能变成“买汽车送惊吓”,更不能变成技术人员和车主的互相甩锅。厂商要硬气,用户要自觉,社会要关注,咱们才有可能真正地把现代科技这把“双刃剑”,变成造福生活的工具。

宝马召回电池出问题,进口车也有隐患,买车得多留心-有驾
宝马召回电池出问题,进口车也有隐患,买车得多留心-有驾
宝马召回电池出问题,进口车也有隐患,买车得多留心-有驾

真心希望,以后召回新闻能越来越少,大家也不用在朋友圈比惨谁家又被“官方点名”。买车本是为生活添几分自在,不该成天担心开出家门是炭烤套餐还是拆盲盒。 最后一句话,别指望哪个品牌百分之百靠谱,所有科技时代都要和“不完美”拔河,但至少,别让自己输得太懵圈。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