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汽车告别中国,四十载征程落幕!

三菱汽车,一个曾经在中国汽车市场叱咤风云的名字,如今却悄然落幕。7月22日,三菱汽车宣布终止与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公司的合资合作,正式结束其在华全部生产业务。这家成立于1997年的合资企业,曾是三菱与中国车企深入合作的纽带,为国产车提供30%发动机份额的日系巨头,终以“战略调整”之名离场,为长达40年的中国征程画上句号。

三菱汽车告别中国,四十载征程落幕!-有驾

三菱汽车在华的历程可谓跌宕起伏。上世纪80年代,三菱以发动机技术合作切入中国市场,其4G系列发动机成为自主品牌的“心脏”,奇瑞、比亚迪、长城等均依赖其供应,2003年销量达15万辆,登顶日系品牌榜首。帕杰罗越野车更成为公务车标配,奠定市场口碑。

三菱汽车告别中国,四十载征程落幕!-有驾

然而,进入21世纪,三菱汽车却逐渐走向衰落。2000年“刹车油管事件”引发大规模召回,品牌形象首次重创;2016年油耗造假丑闻再度打击信任度。产品迭代停滞加剧危机:主力车型帕杰罗的核心部件十年未更新,发动机技术仍停留在1990年代水平,而自主品牌已实现技术自研。2019年起,因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内耗陷入混乱,6年未推全新车型。

三菱汽车告别中国,四十载征程落幕!-有驾

三菱汽车败走中国的多重原因:

电动化转型的致命迟缓: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在2024年突破50%,三菱却始终依赖燃油技术。其末代电动车阿图柯实为广汽埃安V的换标车,缺乏核心研发能力,被市场视为“贴牌投机”。

战略摇摆与联盟内耗:三菱在雷诺-日产联盟中处于边缘地位,资源投入不足。中国区业务长期缺乏独立决策权,产品规划反复调整,错失SUV热潮后的转型窗口。

三菱汽车告别中国,四十载征程落幕!-有驾

信任崩塌与技术脱节:多次质量丑闻摧毁消费者信心,而发动机技术停滞使自主品牌集体“断奶”——2022年沈阳航天三菱销量暴跌至20万台(峰值80万台),客户仅剩众泰等边缘车企。

三菱汽车的退场标志着燃油车时代技术依附模式的终结。其发动机合资厂更名“沈阳国擎动力”后由北京企业接盘,中国本土供应链已完全掌握核心环节。反观丰田、本田等日系品牌,正以混动技术及本地化研发艰难维系份额。

三菱汽车告别中国,四十载征程落幕!-有驾

三菱汽车的退出,对中国汽车市场而言,既是结束,也是新的开始。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电动化、智能化成为主流趋势。外资车企需要更加重视中国市场,加快转型步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汽车新资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