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车,一看你就知道它是冲着钱包来的;还有些,像享界S9T这样,看上去更像是冲着“懂货”的人下手的。
第一次在照片里看到它的时候,我脑子里蹦出来的不是参数表,而是一句:“这不就是我心里的瓦罐理想型吗?”
那种感觉,就好像在二手书摊翻到一本绝版漫画,封面还没褪色——你懂得,那一刻全世界都安静了。
其实故事要从几年前说起。
我一直开蔚揽,对旅行车的执念,是被高油价和SUV那种忽忽悠悠的悬架共同塑造出来的。
在美国呆过半年以后,这个执念更深了:SUV虽然能装,但高速侧倾大、油耗高得离谱,你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每天背着个水缸上班。
回国后再看国内市场,“广义插混旅行车”这个物种简直稀有到可以进红皮书保护名单。
所以当腾势Z9GT亮相时我眼睛一亮,可惜尾部线条太轿跑化,漂亮是真漂亮,就是空间打折扣。
而这次S9T出现,不仅没收割情怀,还跟三厢版同配同价,这波操作多少有点意思。
先别急夸它,我们绕回试驾前那天晚上。
我盯着官方图反复放大C柱之后的位置,那平直延伸出去的车顶线条,让人莫名安心——对,一个正经旅行车该长成这样。
不需要为了溜背而牺牲行李厢高度,也不必让28寸行李箱卡在尾门口发脾气。
从媒体测量的数据来看,它比ET5T多出整整一圈容积,比自家三厢版那个还不如雅阁的大屁股实用性强太多。
这让我想到以前开迈腾B8 Variant出去露营,把帐篷、炉具、冰箱全塞进去还能剩半截空地铺瑜伽垫喝咖啡,那才叫“生活感”。
不过话说回来,S9T真正让我挑眉的是配置单——四颗激光雷达加空气悬架,全系座椅通风加热按摩,还有方向盘加热这种细节控才会偷笑的小功能……这些玩意儿放两年前可能只存在于豪华品牌选装清单,现在31万增程MAX直接拉满,就算我是配置党也很难找到槽点。
当然啦,高配堆料容易,好不好用又是另一回事,这是很多新势力爱掉链子的地方,希望享界不要重蹈覆辙。
动力部分嘛,说实话,有点尴尬。
227kW后驱电机,7.3秒破百,在今天这个连紧凑纯电都敢喊五秒俱乐部的时代,你拿七秒多来吓谁?
我知道这是增程版本,要兼顾续航和效率,可30万+价位不给个双电机四驱,总觉得少了一块拼图。
不过换个角度,如果你的日常驾驶场景更多是在城市和高速巡航,那么这样的调校倒也够用了,只是少了那么一点“暴力美学”的快感而已。
有人问,为啥非要纠结旅行车?
因为它处在一个刚刚好的平衡点:既能给你掀背轿车没有的大容量,又不会像SUV那样抬高重心增加摇摆感,更省油(或者省电)。
尤其对家里偶尔周末撒欢、自驾远游的人来说,它几乎就是万能解法。
但现实残酷,中国市场一直把旅行车当“小众癖好”,厂家怕卖不好,于是不愿投产;消费者又因为选择太少只能退而求其次买SUV,这就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每次有厂商肯认真做一台瓦罐,我都会格外关注,因为这不仅关乎我的喜好,也是整个汽车生态的一丝曙光。
再补一句背景八卦:享界这个品牌,本质上是华为与北汽极狐联手孵化的新物种,用的是华为智驾体系,所以你会看到硬件规格非常卷。
但他们聪明之处在于,没有走很多新能源品牌喜欢玩的虚高定价路线,而是真的把价格压到了可接受区间内。
这对于想尝鲜但又怕踩坑的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心理缓冲带——至少买账之前不用先吞下一肚子怨气。
写到这里,其实我已经开始幻想某个周末早晨,把咖啡壶扔进后备厢,不慌不忙地沿海边公路一路向南开过去,中途随便找片草地支起躺椅晒太阳。
如果真能实现这种生活方式,那S9T可能不仅是一辆代步工具,更是一张逃离琐碎日常的小小船票。
当然,这画面最后还是取决于两个条件:第一,它上市后的真实动态表现是否匹配纸面数据;第二,我的钱包准备好了没有。
所以问题来了,如果现在摆在你面前的是腾势Z9GT和享界S9T,你会怎么选?
空间优先还是颜值至上?
留言聊聊,说不定哪天我们就在服务区偶遇,然后互相打开尾门炫耀一下各自塞了些什么奇怪装备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