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车企破产,售后停摆,车主手中的智能汽车瞬间沦为“电子孤儿”。2025年夏天,哪吒汽车进入破产程序,40多万车主发现,曾经的“终身质保”承诺化作泡影,车辆维修无门,保险拒保,车联网服务中断。
这仅是新能源“烂尾车”现象的冰山一角。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已有近30家新能源车企倒闭,波及车主数量可能已达百万级。这场由资本狂欢埋下的雷,最终由普通消费者踩响。
2025年6月,哪吒汽车破产后,车主高畅收到了车联网服务终止的短信。她无法再用手机远程启动车辆,空调预冷,车辆定位等功能一夜消失。更糟的是,她的车后保险杠受损后,跑遍全城找不到原厂配件。
类似遭遇在威马,极越,高合等品牌的车主中已成常态。上海车主王先生的威马EX5电池鼓包,连跑5家维修站均被拒,理由竟是“电池为定制款,供应商已停供”,深圳车主陈先生的极越01在品牌解散后,车机系统停服,AI智驾功能清零。
维修成本的高昂更让车主窒息。有车主反映,动力电池主板故障后,仅拆开检测就被报价1000元,维修总费用高达6000元。部分车主被迫自学维修,在电商平台购买配件后找小店安装,比如自购轮胎轴承仅需50元,比维修店全包价省下300元。
社交媒体上,车主互助群成为信息中转站,有人分享拆车件渠道,有人众筹破解车机系统,但这一切仍是杯水车薪。车企破产后,质保体系首先崩溃。汽车售后领域专家宋全业指出,新能源车的配件供应链高度封闭。
配件来源仅剩三条路,原配件厂库存流通件,报废车拆车件,倒闭4S店的积压库存。但副厂件几乎绝迹,因小众车型量小利薄,无人愿生产。与此同时,保险公司将烂尾车列入高风险名单,保费上涨40%或直接拒保成为常态。
车企倒闭引发上下游连环爆雷。上市公司天奇股份因威马拖欠5765万货款,计提2882万坏账,浙江一家小型零部件厂被欠300万后直接破产。如今供应商与新势力合作时要求预付款50%,不再信任“合作伙伴”承诺。
经销商损失更为直观。北京一家哪吒4S店投入500万建店,破产后库存车贬值30%,每卖一辆亏2万,上海高合经销商因厂家拖欠装修补贴,亏损800万后关店。产业链信心溃散,供应商与金融机构只敢合作头部品牌,腰部企业融资更难。
当多数车主挣扎时,部分人视烂尾车为“性价比之选”。原价25万的极越07现仅售13万,50万的高合HiPhiX跌至16万,二手市场甚至出现9万抄底价。一些买家认为:“电池和空间配置仍领先,只要不求智能升级,开3年就回本”。
市场应运而生“专修店”,但专家宋全业揭底:所谓威马,哪吒专修多是营销噱头,因配件来源不稳定,技术依赖破解,收费混乱。途虎养车等平台虽尝试新能源标准化维修,但面对加密系统仍难突破。
2025年9月,工信部等六部门启动汽车行业网络乱象整治,重点打击虚假宣传。部分车企开始弃用“小订数据”,转向公布锁单率等真实指标。广汽埃安接管合创售后,地方政府推动二手车检测体系等案例,成为有限补救措施。
然而,根本问题未解,法律未规定车企破产后的售后责任,三包法在车企消失后形同虚设。车主李女士的哪吒U停在地库,她苦笑道:“现在开车像捧瓷器,不敢撞不敢坏,否则连修的地方都没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