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动看现代,皮卡看通用,双方强强联手

最近,国际汽车行业里出了一个挺有意思的新闻,可能很多人都注意到了。

美国的通用汽车和韩国的现代汽车,这两家平时在全球市场上斗得你来我往的大公司,突然宣布要手拉手,深度合作,一起开发五款新车。

这消息一出来,不少人都觉得有点意外。

混动看现代,皮卡看通用,双方强强联手-有驾

一个是造“大黄蜂”那种美式肌肉车的硬汉代表,另一个是走精致、性价比路线的亚洲高手,这俩怎么就走到一块儿去了呢?

其实,这背后不是简单的商业握手,它反映了现在全球汽车市场正在发生的一些深刻变化,值得我们好好琢磨一下。

咱们先来看看他们具体要怎么合作。

根据两家公司公布的计划,这次合作主要瞄准的是北美和中南美洲市场,准备从2028年开始,陆续推出五款联合开发的车型。

这里面分工很明确,可以说是各显神通。

通用汽车,大家知道,在美国造皮卡那是一绝,雪佛兰、GMC这些牌子的皮卡常年霸占销量榜。

所以,这次合作里的中型和小型皮卡,就由通用牵头来研发平台。

而现代汽车呢,他的强项在于小型车和新能源技术,尤其是混合动力,在全球都很有竞争力。

因此,合作里的小型轿车、小型SUV,还有一款面向北美市场的电动商用面包车,就由现代来主导开发。

混动看现代,皮卡看通用,双方强强联手-有驾

这个合作模式说白了,就是“共享骨架,各穿外衣”。

两家公司共用一个最花钱、最核心的汽车平台,这就好比盖房子,地基和承重墙两家一起出钱出力建好了,至于里面的装修、外墙的颜色,再各自按照自己的品牌风格来设计。

这样一来,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省钱。

要知道,从零开始研发一款新车,投入的费用动辄就是十几二十亿人民币。

现在平台共享,研发成本差不多能砍掉一半,省下来的钱都是实实在在的利润。

而且,还能大大缩短新车从设计到上市的时间,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时间就是金钱,能更快地把产品推向市场,就意味着抢占了先机。

当然,省钱只是表面原因。

他们之所以要这么紧密地捆绑在一起,更深层的原因是为了应对共同的挑战,说白了就是有点“抱团取暖”的意思。

第一个大挑战,就是来自美国的贸易政策。

混动看现代,皮卡看通用,双方强强联手-有驾

近年来,美国动不动就说要对进口汽车加征高额关税,这对于任何一家汽车公司来说都是巨大的经营风险。

去年,现代汽车集团就因为关税问题,损失了相当于四十多亿人民币的利润,通用汽车也为此付出了十几亿美元的代价。

唯一的避险方法,就是尽可能地在美国本土生产汽车。

目前,通用在美国卖的车里,有64%是本地生产的,而现代集团这个比例只有40%。

通过这次合作,现代可以借助通用的生产设施,两家再一起扩建新工厂,目标是把在美国的总产能提升到270万辆。

这样一来,不仅能享受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带来的优惠,还能有效规避掉高昂的进口关税,等于是在自家院子里做生意,安稳多了。

除了关税这道“明枪”,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为了弥补各自的短板,形成“1+1>2”的效果。

通用汽车虽然在美国本土是当之无愧的霸主,但在中南美洲这些新兴市场,他的产品线就显得有点“水土不服”。

当地消费者更青睐经济省油的小型车,而这恰恰是通用的弱项。

混动看现代,皮卡看通用,双方强强联手-有驾

反观现代汽车,他的小型车和混动车在全世界都卖得不错,但在北美这个全球最大的皮卡市场,他却几乎没什么话语权。

美国消费者觉得现代推出的那款叫Santa Cruz的车型,顶多算个带车斗的SUV,不够硬派,算不上真正的皮卡。

所以你看,这次合作简直是天作之合。

通用能用上现代成熟的小车平台,去攻打中南美市场;而现代则能借助通用的金字招牌和技术,堂堂正正地杀入美国皮卡这个利润丰厚的领域。

一个想变小,一个想变大,双方的需求完美契合。

然而,如果我们把视野再拉远一点,会发现通用和现代的这次联手,并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眼前的美洲市场问题。

它其实是全球汽车行业“合纵连横”大趋势的一个缩影。

大家可以看看最近发生的一些事:德国的大众汽车,放下了百年老店的身段,主动找到中国的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合作,用中国的技术平台来造大众品牌的电动车;拥有Jeep、玛莎拉蒂等众多品牌的Stellantis集团,直接投资了中国的零跑汽车,还计划在波兰的工厂生产零跑设计的电动车,再卖回欧洲;就连丰田和宝马这两家老对手,也在联合开发氢能源汽车。

为什么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国际巨头,现在都开始频繁地找朋友、建联盟?

混动看现代,皮卡看通用,双方强强联手-有驾

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背景,就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强势崛起,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这个赛道上。

过去几十年,全球汽车市场的游戏规则基本都是由欧美日韩的车企制定的。

但现在,情况变了。

中国品牌在电池技术、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软件等领域,已经从追赶者变成了领跑者。

我们的车企推出新产品的速度、技术迭代的效率,都让这些传统巨头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当他们还在为分摊一个平台的研发成本而精打细算时,我们的新车型可能已经更新换代了。

因此,通用和现代的这次合作,从更宏观的层面看,可以理解为一场“旧时代强者”的防御性结盟。

他们通过共享技术和生产,来巩固自己在传统燃油车领域的优势地盘,节约“弹药”,以便腾出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来应对那场由中国引领的、席卷全球的电动化、智能化变革。

他们在美国市场争夺第一和第四的位置,看似是内部竞争,但更深层的动机,是在更大的风暴来临之前,联手加固自己的“诺亚方舟”。

这件事也从侧面说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让全球最顶级的玩家都必须认真对待、甚至感到一丝寒意的地步。

当他们在忙着“结盟防御”的时候,也恰恰给了我们继续加速向前、用更强的技术和产品去开拓全球市场的机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