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先定调:上汽大众把朗逸新锐的起步价干到6.42万起,这不是官降,是向10万级油车最后的尊严下手。
客观来说,整个燃油紧凑级碰上了新能源和自主双杀:秦PLUS DM-i 7.98万起步把油耗打下来,帝豪L雷神插混把配置卷上天,连马自达都把昂克赛拉甩到9.99万。合资要活,只剩一招——降价。而大众这波“9.88→6.42”的跳水,力度直逼当年ID.3清仓,背后其实是库存+销量双重压力:今年1-7月朗逸家族月均2.6万辆,同比下滑34%,如果不放价,年终KPI没法看。
再来拆车。朗逸新锐的尺寸4561×1740×1494mm,轴距2651mm,比正统朗逸短了一圈,定位更像“Plus版桑塔纳”。1.5L自吸+6AT输出81kW、141N·m,零百加速12.8秒,WLTC油耗6.15L。底盘依旧前麦弗逊后扭力梁,调校偏软——瑕不掩瑜,日常走烂路不颠。内饰直接把中控屏砍成8英寸,好在支持CarPlay,方向盘、座椅全是塑料感,但ESP、倒车影像和6气囊全系标配,安全面子给足。OTA只能升级车机,别指望智舱花活。官方限时价6.42-9.92万,对比老朗逸最低8.98万的经销商价,差了整整2.5万。
把它拉去跟几位主流竞品掰手腕。首先是秦PLUS DM-i,7.98万起就给你1.5L混动、纯电55km、零百7.9秒,还免购置税;朗逸新锐只能靠“德味底盘”硬撑。再看日产轩逸经典,终端到手价8.3万,空间更大但安全配置少两气囊;朗逸新锐用价格差把气囊加回来了。至于网友点名的昂克赛拉,9.99万提供2.0L+6AT+四轮独悬,驾驶质感直接把大众按在地上摩擦,这也是热评第4条的由来。大众知道打不过,只能把门票拉到6字头:“比它便宜的都没它是大众”,这是品牌最后护城河。
说点实际驾驶感受。方向盘指向轻但有虚位,连续变线稍慢半拍;刹车前段软,中段才有力,城市跟车得提前预判。60-100km/h再加速乏力,发动机噪音明显,不过胎噪控制得比同价位自主车好一丢丢。如果你主要通勤+短途高速,这套动力够用,但别幻想激情。
热评区三连怼很有意思:
• “这车5.99万还差不多”(👍65)——官方听见了,直接把官降算上置换补贴干到6.42万,再给你砍4000,真就到5字头。
• “手动高配桑塔纳卖7.99” (👍20)——朗逸新锐正是升级版桑塔纳,平台代号MQB-A0-IN,你要真在意品牌,手动豪华型现价7.29万,全套气囊+ESP,比桑塔纳高配还便宜5000。
• “感谢秦PLUS” (👍11)——没有比亚迪的价格屠刀,就没有大众的破防;合资降价,本质是新能源替大家谈判。
• “合资为何降价?自主品牌站起来了!”(👍8)——这话扎心,却是事实;燃油车利润被榨干,合资只能“价换量”。
再补一把数据:官方给经销商的销售返利1.2万/台,实际裸车利润不足8%,这波官降大概率要靠金融和售后回血。所以千万别忘看金融方案:官方0首付3年贷,综合年化9.8%,算下来你利息多掏近9000,相当于把优惠吃回半口。选择一次性全款才是真香。
最后抛个“心虚彩蛋”。客观来说,朗逸新锐的底盘调校偏舒适、动力储备够代步、性价比很高,同级别里依旧能打;当然还有提升空间,比如NVH、屏幕尺寸、智驾功能。如果你追求低成本通勤又钟情于“大众”这两个字,它值得考虑。要想体验科技、加速、油耗全面领先,秦PLUS就在隔壁等你。
你觉得,大众这记6万区间杀招,是救命稻草还是临终关怀?留言聊聊,看它能不能翻身做爆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