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聊起买车,话题好像变了味儿。
搁在几年前,要是谁家提了辆本田,不管是雅阁、思域还是CR-V,那在亲戚朋友眼里都是懂车、会过日子的代表。
毕竟,“本田大法好”、“买发动机送车”这些话可不是白叫的,省油、耐用、开着还不赖,是实打实的口碑。
可让人纳闷的是,就是这么一个曾经在中国市场风光无限的品牌,这两年的日子好像越来越不好过,销量报表拿出来一看,那数字是一路往下掉,让人看着都替它捏把汗。
这究竟是咋回事?
是本田的车不行了,还是咱们中国老百姓的口味变了?
这背后的大风大浪,咱们今天得好好说道说道。
咱们不凭感觉说话,直接看本田自己公布的成绩单,这玩意儿最实在。
就在不久前,本田中国发布了2023年7月份的销售数据,一个月卖了89691辆车。
这个数字单独看可能没啥感觉,但关键得有对比。
跟去年7月份比,销量直接少了将近五分之一,同比下滑了19.8%。
一个月下滑可能是偶然,但吓人的是,这已经成了本田的“新常态”。
咱们把时间往前倒,从2023年开年算起,本田在中国的日子就没怎么顺心过。
一月份赶上春节,大家忙着过年,销量不好看还情有可原,可从那之后,就像打开了下跌的开关,一发不可收拾。
二月、三月、四月……一直到七月,连续七个月,每个月的销量都比去年同期要难看。
咱们可以看看这组数据,简直是一条陡峭的下坡路:一月份同比下滑56.2%,直接打了对折还多;二月份下滑30.1%;三月份下滑18.8%;到了四月份最夸张,同比暴跌66.1%,三分之二的销量就这么没了;五月、六月、七月也都是两位数的下滑。
这“七连降”下来,整个2023年前七个月,本田在中国总共就卖了52.96万辆车,而去年这个时候,它可是卖了79.3万辆。
里外里少了二十六万多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生意都没了。
看到这,很多人心里肯定犯嘀咕:这不对劲啊!
本田不是一直挺稳的吗?
怎么突然就卖不动了?
难道是车子质量出问题了?
其实车还是那个车,问题出在,咱们中国汽车市场的这片天,已经变了。
要理解本田的困境,就得先看明白现在中国汽车市场在玩什么。
过去咱们买车,最关心的就是“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
谁的发动机技术牛,谁的变速箱平顺,谁的底盘扎实,谁就是好车。
本田就是靠着一手炉火纯青的发动机技术,成了无数人心中的“技术宅男”,赢得了市场。
可现在你再去4S店看看,或者问问身边准备买车的年轻人,他们聊的都是啥?
他们会问:“这车里屏幕大不大,清不清晰?”“车机系统卡不卡,能不能在车里唱K、看电影?”“有没有智能驾驶辅助,上高速能不能自己开?”“百公里加速快不快,开起来有没有推背感?”
说白了,汽车对中国人来说,已经不单单是个从A点到B点的交通工具了,它越来越像一个长了四个轮子的“智能电子产品”,一个移动的家,一个娱乐空间。
这个变化,就好比当年大家都在用诺基亚手机,比谁的手机更结实耐用、待机时间更长。
突然有一天,苹果手机出来了,大家才发现,原来手机不光能打电话发短信,还能上网、玩游戏、看视频,它是一个智能终端。
这时候,诺基亚的“结实耐用”虽然还是优点,但已经不是大家最关心的核心了。
今天的本田,就有点像当年的诺基亚,它曾经最引以为傲的“三大件”优势,在智能化和电动化的新浪潮面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而掀起这场滔天巨浪的,正是我们中国的自主品牌。
你看看比亚迪,搞出来的DM-i混动技术,直接把日系车最自豪的“省油”招牌给抢过来了,而且价格更便宜,车里还给你配上能旋转的大屏幕,智能化体验甩开一大截。
再看看理想汽车,人家压根不跟你聊什么发动机技术,直接把“冰箱、彩电、大沙发”这套家装逻辑搬进了车里,精准地抓住了中国家庭用户的需求,把车打造成了一个移动的“家”。
还有蔚来、小鹏这些新势力,在智能驾驶、软件系统和用户服务上,玩出了各种花样,把车主当成用户来经营。
这些中国品牌就像一群精力旺盛的年轻人,他们更懂中国消费者想要什么,用全新的思路和产品来定义汽车。
面对这群“新玩家”的猛烈攻势,本田这位“老前辈”的反应,明显慢了不止半拍。
它当然也知道时代变了,也推出了自己的纯电动车,比如e:N系列。
但是,咱们老百姓用脚投票,你在大街上能看到几辆本田的电动车?
身边有几个朋友会把本田的电动车列为首选?
答案是很少。
原因很简单,很多消费者开过或者了解过本田的电动车后,都觉得它像个“油改电”的产品。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就是这台车骨子里还是一台燃油车的底子,只是把发动机和油箱拿掉,换上了电机和电池。
这样做出来的车,在空间布局、智能化体验、续航能力等方面,都比不上那些从一张白纸开始、专门为电动化设计的纯电平台造出来的车。
当我们的自主品牌已经把车机系统做得像智能手机一样流畅,把高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当成卖点的时候,本田的电动车给人的感觉,还停留在上一个时代,像是把一个功能机稍微美化了一下,就想来和智能手机竞争,自然会觉得格格不入。
所以,本田销量下滑的根本原因,不是它的车变差了,而是评价一辆“好车”的标准,被我们中国的市场和消费者重新定义了。
它曾经赖以生存的机械素质和发动机技术,在人人追求大屏、智能和电动化的今天,不再是唯一的、甚至是首要的评判标准了。
这就像一个武林高手,剑法再精妙,也挡不住别人用上了更先进的武器。
这不仅仅是本田一家的问题,大众、丰田等很多传统合资品牌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会为任何一个反应迟缓的巨人而停留。
对于本田来说,这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它需要做的不仅仅是推出一两款新车,而是要进行一场从思想到战略的彻底变革,才能跟上中国市场的脚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