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估计不少朋友都听说了,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跑车品牌保时捷,好像在电动车这条路上踩了一脚急刹车,甚至还悄悄挂了个倒挡,重新闻起了汽油的香味。
这事儿就挺有意思的,前几年,全世界的车企都跟商量好了一样,玩命地往电动化转型,恨不得第二天就把加油站全换成充电桩。
保时捷作为顶尖的豪华品牌,那更是冲在前面,又是推出纯电跑车Taycan,又是规划了一大堆电动新型号,那架势,感觉就是要跟烧油的时代彻底说拜拜了。
可谁能想到,这才没过几年,风向就变了。
保时捷自己站出来说,计划得改改了,咱们得重新拥抱内燃机和混合动力。
这到底是咋回事?
是电动车不香了,还是保时捷自己玩不转了?
这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可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捋一捋。
咱们先看看保时捷具体都做了些什么调整。
根据他们官方的说法,这次的战略调整可以说是相当彻底。
首当其冲的就是他们正在开发的一款全新的大型旗舰SUV,内部代号叫K1。
这台车本来是保时捷纯电家族的顶梁柱,对标的是宝马X7、奔驰GLS这个级别的大家伙,按原计划,它只会推出纯电动版本。
但是现在,计划变了,保时捷说,这台车上市的时候,不仅会有纯电版,还会提供传统的内燃机版本和插电混动版本。
这个信号就非常强烈了,连自家未来的旗舰车型都不敢完全押宝在纯电上,说明保时捷对高端纯电市场的未来,心里是有点打鼓的,还是觉得用熟悉的燃油车来稳住市场基本盘更靠谱。
其次,对于保时捷的两大销量支柱——卡宴和帕拉梅拉,他们的车主和粉丝们可以彻底放心了。
保时捷明确承诺,这两款车型的内燃机和混合动力版本将会一直生产到2030年代,并且它们的下一代换代车型也已经列入了长期发展计划。
也就是说,在未来至少十年里,你依然能买到烧油的卡宴和帕拉梅拉。
这对于一个曾经高喊全面电动化的品牌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转向,等于公开承认,内燃机在可预见的未来里,依然是他们不可或缺的利润来源。
更关键的一个变化,是关于纯电动车技术平台的。
原本保时捷计划在2030年代开发一个全新的、属于自己的下一代电动汽车平台,这就像盖房子要打的地基一样,是未来所有新车型的基础。
现在,这个宏伟的计划被按下了暂停键。
保时捷决定不再单干了,而是要回头跟大众集团的其他品牌合作,重新设计一个新的平台。
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就更深了:一是自己独立研发的成本太高,压力太大;二可能是他们发现自己原先的技术路线或者说对未来电动车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需要推倒重来。
他们自己也坦白,这么做是因为“纯电动汽车需求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了”。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向高傲自信的保时捷,做出了如此重大的战略调整呢?
表面上看,是全球电动车市场整体增速放缓了。
在欧美等国家,新鲜劲过去之后,普通消费者面对电动车高昂的价格、不够完善的充电网络以及续航焦虑等老问题,热情有所消退。
但如果深挖下去,我们就会发现,真正给保时捷上了一堂深刻教育课的,其实是我们中国的汽车市场。
如今的中国市场,已经不是过去那个只要贴个进口标就能随便卖高价的地方了。
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速度,让所有传统巨头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当保时捷还在强调自己的品牌历史和赛道基因时,我们的国产品牌,比如比亚迪、理想、蔚来等等,已经在另一个维度上展开了竞争。
你花一百多万买一台保时捷的电动车,可能会发现它的车机系统反应迟钝,智能驾驶功能乏善可陈,整体的科技体验甚至还不如一台三四十万的国产新势力车型。
中国的消费者越来越聪明,也越来越务实,大家开始明白,豪华不应该仅仅是一个车标,更应该是实实在在的科技配置、舒适体验和人性化服务。
当理想汽车把“冰箱、彩电、大沙发”带进车里,并且做得非常出色时,保时捷可能还在纠结于如何调校出零点几秒的圈速优势。
这种竞争,已经不是同一个维度上的较量了,我们称之为“降维打击”。
保时捷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驾驶乐趣,在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上,似乎并没有转化成预期的销量,反而在智能化和舒适性上被远远甩开。
这才是他们感到真正寒意的原因。
当然,做出这样的战略调整,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商业决策不是儿戏,推迟甚至取消一个已经投入巨资的研发平台,意味着前期的钱都打了水漂。
保时捷自己也预计,仅仅因为这个平台的调整,就会导致公司在2025年的营业利润减少高达18亿欧元。
这是个什么概念?
这笔巨款的损失,直接让保时捷对2025年的销售回报率预测,从原来比较健康的5%到7%,一下子暴跌到了区区2%。
对于一个常年以高利润率闻名的奢侈品级的汽车品牌来说,这几乎是无法接受的。
但即使再痛,这一刀也必须砍下去。
因为这代表着他们认识到了错误,及时止损,总比在错误的道路上蒙眼狂奔要好。
所以,现在保时捷的新策略就很清晰了:两条腿走路。
一方面,继续发挥自己在内燃机和混动技术上的优势,牢牢抓住卡宴、帕拉梅拉这些能稳定赚钱的“现金牛”产品,保证公司的利润和现金流健康,为未来的转型积蓄弹药。
比如说,他们计划推出一款基于奥迪Q5平台打造的新款燃油版Macan,和纯电版的Macan一起销售,让市场和消费者自己去选择。
另一方面,放慢在纯电领域的冒进脚步,回过头来,联合整个大众集团的力量,踏踏实实地去研究下一代电动车技术,尤其是补上在软件和智能化方面的短板。
这无疑是一次痛苦但清醒的自我修正,是传统豪华汽车巨头在面对时代洪流和中国市场这个“超级鲶鱼”时,被迫做出的现实选择。
这也给所有传统车企提了个醒:在今天的汽车市场,光有品牌和历史是不够的,谁能真正理解并满足新时代消费者的需求,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活下去,并且活得更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