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XC,要像创业公司那样去拼!

博世XC:一家百年巨头的“狼性”实验

2024年,博世智能驾控事业部(XC)的中国办公室里,“狼性文化”(Wolf Spirit)成了高频词。 这家营收千亿的德国零部件巨头,竟被本土对手逼出了创业公司的姿态高管带头“跪着”拜访客户,销售为抢单“饱和攻击”,研发团队通宵攻坚交付。 更震撼的是,德国总部将中国区升格为“改革特区”,赋予独立的人权、财权、事权,口号从“德国开发、中国适配”变成“中国创新、全球反哺”。

博世XC,要像创业公司那样去拼!-有驾

客户关系:从“进不了门”到“抢单逆袭”

2023年,博世XC销售遭遇寒冬。 本土Tier 1以“低价+闪电交付”夺走大量订单,比亚迪甚至因缺芯问题一度禁止博世团队踏入工厂。 新总裁吴永桥上任第一把火就是修复客户关系。 他每周雷打不动拜访2-3家车企,甚至取消内部会议为客户让路:“跟我开会? 客户来了随时取消! ”。

博世XC,要像创业公司那样去拼!-有驾

更激进的案例发生在2024年。 某中外合作的海外座舱项目已被国内Tier 1抢先开发,博世名义上“出局”。 但吴永桥团队兵分三路:内部攻坚产品迭代、拉拢合作伙伴提前开发方案、高频接触车企高层展示诚意。 3个月后,硬生生从对手手里“抢”回订单。

组织革命:拆掉“大锅饭”,建“航母中台”

博世XC,要像创业公司那样去拼!-有驾

过去,博世XC内部两大业务单元(智舱CP与智驾AS)各自为战。 智舱团队开发ADAS域控制器硬件,智驾团队却另建技术栈,重复开发导致资源浪费。 吴永桥的解法是打造“技术中台”,将感知、规控、AEB等共性技术收归300-400人的统一团队,前台只保留轻量级项目组。

例如,高阶智驾团队仅50人,但可随时调用中台的泊车算法或功能安全模块。 这套模式直接砍掉30%重复研发成本,德国总部甚至开始复制中国经验。 而为了逼出效率,博世上海金桥办公室常态加班至晚9点,李金龙给团队定下铁律:“所有项目必须准时交付,信誉是命! ”。

博世XC,要像创业公司那样去拼!-有驾

成本绞杀战:关办公室、砍租金、死磕5%年降

2024年,博世XC成立“降本小组”,每周追踪物料、制造、运营成本。 吴永桥亲自出马谈判上海办公室租金减免,直接关停李金龙曾计划入驻的广州分部。

大企业的规模优势也被用到极致:全球采购压低芯片价格,平台化整合智能座舱与智驾方案。 基于高通芯片的座舱域控制器出货量超130万台,规模化摊薄单件成本;物料采购+工程改进,实现每年5-10%的硬性降本。

博世XC,要像创业公司那样去拼!-有驾

技术本土化:中国团队定义全球方案

德国曾主导博世的技术路线,但2024年规则改写。 中国团队主导研发的高阶智驾方案,基于地平线J6E/J6M芯片打造中阶产品,瞄准10-20万主力市场。 该方案支持高速NOA和城市记忆行车,2024年5月量产即获三家头部车企定点,包括极氪和广汽本田。

博世XC,要像创业公司那样去拼!-有驾

更颠覆的是合作模式。 面对铁了心自研的车企,博世提出“联合研发+IP分成”:与某华东车企共享智驾知识产权,海外收益按比例分账。 这种低姿态,彻底告别了Tier 1的传统霸权。

50%生死线:不下牌桌的唯一选择

博世XC,要像创业公司那样去拼!-有驾

2025年,博世XC中国定下一条激进目标:在非自研的智驾与座舱市场,拿下50%份额。 支撑这一目标的逻辑残酷而现实:

狼性文化:外企高管化身“007销售”

博世XC,要像创业公司那样去拼!-有驾

吴永桥的一天是创业公司CEO的缩影:早晨7点半与奇瑞高管电话督战智驾项目,白天连轴见客户,晚上试驾最新算法车辆,深夜自学端到端模型技术。 他要求团队“一切为了客户”:奖金向战果倾斜,晋升无视资历,跟不上节奏的老员工“没有电车难题可犹豫”。

这种文化甚至反向输出全球。 2024年,德国总部全员大会上,中国区的“狼性精神”被列为案例学习。 而博世全球员工手册里,首次出现了一个东方词汇:Wolf Spirit。

(注:全文基于2024-2025年博世XC改革实况,数据及事件均引自公开信源,未添加未来预测性陈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