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内拉手,最常用却最被忽视,差别竟如此之大

咱们每天开车、坐车,下车时做的最后一个动作是什么?

没错,就是伸手去拉那个车门内拉手。

这个小小的部件,我们每天都要和它打交道,但可能从来没有真正花时间去仔细看看它、感受它。

它就像我们生活里最熟悉的陌生人,默默无闻,却又不可或缺。

车门内拉手,最常用却最被忽视,差别竟如此之大-有驾

但你可能不知道,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东西,里面却藏着大名堂。

不同品牌、不同价位的汽车,在这个小小的拉手上所花的心思,差别真的不是一点半点。

它就像一扇小窗户,透过它,我们能窥见一个汽车厂家的设计理念、成本控制水平,甚至是对消费者的真实态度。

首先,我们得了解一下这个摸上去挺有分量的拉手,究竟是什么材料做的。

很多人凭手感,尤其是摸到那种冰凉、光滑的拉手时,会觉得它是金属的。

其实,现在绝大多数汽车的车门内拉手,用的都是一种叫做“ABS+PC”的工程塑料。

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专业,但说白了,它就是两种塑料的混合物,取长补短。

车门内拉手,最常用却最被忽视,差别竟如此之大-有驾

一种塑料(PC)特别硬、耐磨,但缺点是比较脆,受力大了容易断;另一种塑料(ABS)韧性特别好,不容易折断。

把它们俩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就得到了一种既坚固耐磨又有很好韧性的新材料,非常适合做门拉手这种需要反复拉拽的零件。

那为什么它看起来像金属呢?

这就是表面工艺的功劳了。

讲究一点的厂家会用“电镀”工艺,这就像是给塑料件穿上了一层薄薄的金属外衣,不仅看起来光泽度高,质感好,而且非常耐磨,用很久也不会掉色。

但电镀工艺成本比较高,也比较复杂。

所以,为了控制成本,现在很多厂家都改用“喷涂”工艺,也就是在塑料件上喷一层金属质感的漆。

车门内拉手,最常用却最被忽视,差别竟如此之大-有驾

好的喷涂工艺,比如喷好几层再烤好几次,效果也能做得很逼真,质感也不错。

但如果有的厂家为了省钱,把工序简化,比如只喷一层烤一次,那出来的效果就差远了,漆面会比较薄,光泽度也不够,用手一摸就能感觉到那种廉价的塑料感。

别小看这个小零件,国家对它的质量和安全是有严格标准的,从耐用性到强度,再到在高温、低温环境下的表现,都有明确的技术要求,毕竟它关系到紧急情况下能否顺利打开车门,是安全的一部分。

了解了这些基础知识后,我们再来看看不同汽车品牌是怎么做的,这其中的差异就非常有意思了。

有些品牌,特别喜欢在旗下所有车型上使用几乎一模一样的内拉手,这形成了一种家族化的特征。

比如沃尔沃,无论你看它几十万的S60,还是上百万的XC90,车门内拉手的样式、手感、拉动时的那种厚重感,都保持了高度的一致。

沃尔沃甚至在一些我们平时根本注意不到的细节上做得非常用心,比如拉手内部的弹簧,它会用一层半透明的材料包裹起来,防止灰尘进入和润滑油外溢。

车门内拉手,最常用却最被忽视,差别竟如此之大-有驾

这种在看不见的地方下功夫的做法,恰恰体现了沃尔沃这个品牌一贯的严谨和对品质的追求。

奔驰则把门拉手玩成了一种区分等级的工具。

它的C级、E级和S级轿车,拉手的基本形状是差不多的,但细节上的差异却清清楚楚地告诉你这三款车的定位。

在C级车上,拉手上方搭配的是亮黑色的钢琴烤漆饰板;到了E级,这个地方就换成了和拉手本身质感更统一的材料;而到了顶级的S级,这里直接就变成了两个精致的电子锁止按键。

这种 subtle 的差别,普通人平时可能不会注意,但当你把三台车放在一起对比时,那种等级感就立刻显现出来了,不得不佩服奔驰在营造豪华氛围上的功力。

日系车,像丰田、本田、日产,则普遍喜欢一种比较传统的设计,就是在门拉手旁边配一个红色的机械式锁止拨杆。

这种设计非常直观,实用性很强。

丰田更是在不同车型上把这种“差异化”做得淋漓尽致。

车门内拉手,最常用却最被忽视,差别竟如此之大-有驾

比如普拉多、RAV4荣放和皇冠陆放,用的都是同款拉手,但普拉多用的是耐磨的黑色漆面,皇冠陆放是闪亮的镀铬,而RAV4荣放可能就是最朴素的塑料原色。

通过这种材质和工艺上的区别,厂家清晰地划分了车型的价格区间。

而且你拉动丰田车的门拉手时,通常会感觉到一点旷量,上下晃动时不是那么紧实。

这并非是做工不好,而是一种故意的设计,体现了丰田作为“工具车”的属性,保证在各种环境下都能轻松、可靠地使用。

当然,我们自己的国产品牌在这方面也很有想法。

比如理想汽车,从L6到MEGA,都采用了一种简洁的长方形拉手,设计语言统一,实用性也很强,符合它作为家庭用车的定位。

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降低开发和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也说明这套设计已经非常成熟和可靠,得到了市场的验证。

车门内拉手,最常用却最被忽视,差别竟如此之大-有驾

一个好的门拉手,除了看起来要顺眼,用料要扎实,更重要的是使用过程中的感受。

你可以试一下,下次看车的时候,把内拉手拉到头,然后突然松手,听听它弹回去的声音,感受一下那个过程。

真正有高级感的拉手,回弹的过程是受控制的,而不是像一根弹簧生硬地“啪”一下弹回去。

在这方面,一些国产车的表现真的让人刮目相看。

比如奇瑞的瑞虎8 PLUS,它的内拉手在松手后,会以一个很平缓、优雅的速度收回,最后结合处还有减震块,所以闭合的声音非常轻柔、沉闷,给人一种很高级的质感。

这种细腻的调校,过去我们可能只在一些豪华品牌的车上才能体验到,现在十几万的国产SUV也能做到,这说明我们的汽车工业在细节品质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还有像魏牌的蓝山,拉动时的阻尼感均匀顺滑,回弹声音悦耳,本身造型也很有分量感,这些都共同营造出了一种超越其价位的豪华体验。

车门内拉手,最常用却最被忽视,差别竟如此之大-有驾

当然,也有一些“用力过猛”或者说比较特别的设计。

比如奥迪A8L的门拉手,它的高级感就不是通过平顺和安静来体现的。

它的拉手尺寸很大,当你拉开它时,能清晰地看到内部好几个机械结构在联动,并且伴随着清脆的“咔哒”声。

这种感觉不像是在开门,更像是在操作一个精密的机械仪器,充满了浓浓的工业风和仪式感,这是一种属于工程师的浪漫。

有做得好的,自然也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为了减轻重量,门拉手内部通常是中空的,这很正常。

但有些车型在处理内部的加强筋时就比较粗糙了。

车门内拉手,最常用却最被忽视,差别竟如此之大-有驾

从一些刁钻的角度看进去,会发现里面的结构杂乱无章,甚至还有毛边和不平整的地方。

虽然这不影响使用,但给人的观感很不好。

这就好比一件漂亮的衣服,外面看着光鲜亮丽,一翻开内衬却发现线头到处都是,瞬间就会让人对它的整体品质产生怀疑。

在这方面,宝马就是一个很好的正面例子,它连拉手内部看不见的加强筋都做得很有设计感,工艺平整光滑,体现了大厂的风范。

总的来说,车门内拉手虽然只是一个小部件,但它每天都要与我们进行最直接的“身体接触”。

它的造型设计、材质用料、工艺水平,以及拉动时的手感、回弹的声音,都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对这台车的整体评价。

现在,随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开门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

比如按键式开门,设计得好的话,手握住扶手,大拇指顺势一按就能开门,非常方便。

还有更具科技感的电动门,轻轻一按,车门自动打开,那种仪式感和便利性是传统机械拉手无法比拟的。

但无论技术如何发展,这个小小的拉手,作为人与车之间最直接的交互界面之一,它所承载的设计思考和品质追求,永远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和品味。

下次你坐进一辆车时,不妨也花几秒钟,好好感受一下那个最常用却最容易被忽视的地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