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车企的电动化困局:牌桌已掀,不下重注的人,连底裤都留不住

法拉利最近干了件特有意思的事儿,不装了,摊牌了。

他们对着全世界说,之前那个2030年纯电车卖40%的目标,我们琢磨了一下,觉得有点过于抽象了,现在改成20%吧。剩下的20%,拿去继续整我们最拿手的,能吼出交响乐的燃油发动机。这操作,典中典。就好像一个修仙门派掌门突然宣布,那个飞升计划有点难度,我们决定先放一放,大家还是先把金钟罩铁布衫练好,起码不容易挨揍。

欧洲车企的电动化困局:牌桌已掀,不下重注的人,连底裤都留不住-有驾

这已经不是第一家了。之前奔驰、沃尔沃、奥迪,这帮欧洲老钱,一个个都跟商量好了一样,开始给自己找台阶下。本来一个个喊着要革自己命,要All in电动化,结果跑了没几步,发现脚底板疼,前面那条路黑黢黢的,还老有兔子蹦出来,于是纷纷表示,我们不急,我们走得稳。

欧洲车企的电动化困局:牌桌已掀,不下重注的人,连底裤都留不住-有驾
欧洲车企的电动化困局:牌桌已掀,不下重注的人,连底裤都留不住-有驾

这种集体反悔的行为,背后是一种深刻的精神分裂。一方面,他们得在慕尼黑车展这种场合,摆出一副“绿色低碳,人类未来在我肩”的神圣姿态;另一方面,转身就在小黑屋里拉着欧盟官员的手,哭着说“大哥,2035年禁售燃油车这事儿,能不能再商量商量?我们家真有几台发动机要养啊。”

欧洲车企的电动化困局:牌桌已掀,不下重注的人,连底裤都留不住-有驾

这种既要又要的拧巴感,就是欧洲汽车工业在电气化转型里的真实写照。他们不是在转型,他们是在夹缝里表演一套高难度的杂技,一边是政治正确的气候承诺,一边是真金白银的产业饭碗,哪头都得罪不起,最后把自己搞成了压缩毛巾,被挤得不成车形。

一开始,这帮欧洲贵族发现,中国那帮新势力跟疯了一样,电车跟下饺子似的往外蹦。他们一看,坏了菜了,汽车工业发源地的脸还要不要了?作为老牌资本主义的排面,这能忍?于是也开始画大饼,定一些激进得连自己都害怕的目标,一副要把中国电车直接摁死的架势。

结果呢?新计划跑了两年,他们发现这剧本不对啊。那些在中国市场看起来跟呼吸一样简单的事情,比如建充电桩、搞定电池供应链,在他们那一亩三分地,难度堪比徒手攀岩。

这里面的核心矛盾,说白了就两个字:成本。或者说,是钱和命的矛盾。电动化转型,听起来是技术革命,实际上是一场烧钱的闪电战。你看保时捷,为了搞电车,研发投入占总支出的比例从15%飙到37%,利润率哗哗往下掉。股东们的心态,估计比坐过山车还刺激。

欧洲车企的电动化困局:牌桌已掀,不下重注的人,连底裤都留不住-有驾

我作为一个开过油车也开过电车的中年人,讲真,我有时候真的怀念那种在加油站闻着汽油味,看着油价牌心疼的感觉。那是一种实在的、可以触摸的痛苦。而欧洲车主面对的,是一种更玄学的痛苦:车巨贵,充电桩在哪儿全靠缘分,电池还是亚洲进口的。这还玩个屁啊!

所以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急了,直接给冯德莱恩写公开信,潜台词翻译过来就是:“大姐,你光让我们造电车,可你没给我们创造一个能卖电车的世界啊!电池是人家的,充电桩是稀缺的,电费比油费还贵,你让我们怎么跟消费者交代?说为了环保,你得多花二十万买个爹供着?”

欧洲车企的电动化困局:牌桌已掀,不下重注的人,连底裤都留不住-有驾

这就是最荒诞的地方。欧盟的政策,像一个不懂物理的体育老师,只管吹哨让大家往前冲,却没想过跑道上全是坑。他们没有像中国一样,建立起一套从矿产到电池包再到充电网络的完整“产业链毛细血管”。没有这个,你所有的宏大叙述都是空中楼阁。

欧洲车企的电动化困局:牌桌已掀,不下重注的人,连底裤都留不住-有驾
欧洲车企的电动化困局:牌桌已掀,不下重注的人,连底裤都留不住-有驾

你以为自动驾驶的关键在特斯拉的算法?错了,自动驾驶的终极考验在中国山东的县城公路上。只要一个戴草帽的大爷骑着老头乐,以一个薛定谔的轨迹突然横穿马路,你那几万块的激光雷达和算力芯片,瞬间就得思考车生。技术的高大上,在不讲理的现实面前,一文不值。

同样,电动化的关键不在于车企发布会上那些酷炫的PPT,而在于你家楼下有没有一个不被油车占位的、能用的充电桩。欧洲车企现在就卡在这了。他们想造倚天剑,结果发现自己连块像样的铁矿都没有。

欧洲车企的电动化困局:牌桌已掀,不下重注的人,连底裤都留不住-有驾

而此时此刻,中国车企在干嘛?他们在欧洲“跑马圈地”。比亚迪说要在欧洲搞闪充网络,蔚来更绝,直接把换电站这个“任意门”修到了德国、挪威。这是一种降维打击。当欧洲车企还在跟政府扯皮充电桩归谁建的时候,中国企业已经把餐厅和后厨一起打包带过去了。如果说之前中国车企是来抢蛋糕的,那现在就是直接把整个厨房都给端走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这些百年车企比作手足无措的小学生,可能有点损,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还挺形象的?老师布置了作业,但没给发课本,只能眼睁睁看着隔壁班的学霸拿着全套教辅刷题。

所以,他们现在所谓的“多元化”,是什么?是战略性撤退。是嘴硬。保时捷说,我们还是要搞油车和混动。丰田更是早就“悟了”,天天念叨“我们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这听起来很聪明,对不对?很成熟,对不对?

但讲真,在当下这个掀桌子式的竞争环境里,“多元化”就是“没想好”的同义词。这不是存量竞争,这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当你的对手已经抱着煤气罐冲进餐厅,喊着“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时候,你还在那研究菜单,思考是吃牛排还是吃沙拉,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落后。

他们不是放弃了电气化,他们只是害怕了那个“要么成仙,要么成盒”的未来。他们想给自己留条后路。但问题是,在历史的洪流面前,从来没有后路可言。

欧洲车企的电动化困局:牌桌已掀,不下重注的人,连底裤都留不住-有驾

他们所谓的多元化,本质上就是投降。不是为了胜利,而是为了死得体面一点。在掀桌子的牌局里,不下重注的人,最后连底裤都留不住。就问你怕不怕?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