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埃安RT新款一公布,曾毓群亲自下场拍宣传视频,这事儿把我整懵了,细琢磨还真挺有意思。咱们往常看,哪个董事长天天出来拍视频啊?都躲在办公室,吃饭谈合作、决策大项目,这种大佬,一般都不面向顾客直接表态。现在曾毓群亲自上阵,是不是有点不同寻常?这到底是广汽太给面儿了,还是宁德时代要秀一波存在感?还是这背后有更深的盘算?
大家都知道,宁德时代在电池圈就那一块招牌儿。手底下给全球两百多家车企送电池,市占率第一,年年都在升级技术。换做其他厂商,估计抢着让宁德时代当供应商都来不及。可是这次,宁德时代老板大张旗鼓给埃安RT站台,这事开天辟地头一回,这是不是有点“不对劲”?到底广汽埃安RT改款有什么料,让他这么上心?
咱们先从产品本身说起。新款的埃安RT,10万级全系标配宁德时代电池。你品品这意思——便宜车也能用上最顶级电池,换在以前,低配基本都是用二线或者性价比的电池,主配才给你拉满。但广汽这次明显就是下血本拉配置,要拼一个“低价高配”,而且拿650公里续航出来,直接把同价位选手按着摩擦。再想想,30分钟就能充到80%,还有快充,这体验怎么跟20万级的车没啥区别?这也难怪曾毓群愿意亲自出镜给站台,“拍胸脯保证”这车的电池就是行业顶流,这不是拍视频,是直接挂名背书。
但问题来了,这波操作到底图啥?广汽埃安刚好处在自主品牌努力往上冲的节骨眼,10万级价格段是最卷的,各家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为了抢用户,各种花样百出。但绝大多数车企嘛,堆配置是一回事,把电池拿出来做噱头,是另一回事。曾毓群出镜,明显不仅仅是帮着广汽卖车,更像是在传递一种信号——未来顶级电池不再是豪华车的专属,普及化就是趋势。用顶级供应链铺路,给更大的市场用户带来“平权”升级。你想想,是不是就像当年智能手机从旗舰机标配大存储,慢慢下放到千元机一样?一旦用户体验形成新的门槛,谁还愿意花钱买用二线电池的车?这就逼得同行不得不跟进,谁落后谁被市场淘汰。
说句大白话,现在大家买电车,最怕的是啥?铁定是电池不靠谱。续航短,充电慢,换车贵,安全还没底。虽然宣传什么智能驾驶、屏幕多大啥的都挺唬人,但到头来大家最关注的还是实用。广汽这波联动,实打实把电池放到台前,而宁德时代也用自己行业领袖的身份给背书,这就相当于给消费者吃了一颗定心丸。你想砸锅卖铁买台10万级电动车,扩展到650公里,还能快充,还不用担心经常坏,这谁不心动?这种实打实的提升,比啥都强。
但我又琢磨另一个问题:宁德时代这么做,会不会有更深层的战略考量?大家都知道,宁德时代的生意做太大了,强到有点“一股独大”。但这几年,市场变得越来越卷,电池厂商不是孤立的玩家,车企开始自研,资本也往电池赶。比亚迪自己玩CTP,特斯拉涉足电池,理想、小鹏、蔚来也都试图减少对供应商的依赖。宁德时代想要继续保持行业地位,不能只当“供货商”,要学会做战略联合、利益绑定。这次跟广汽不是简单供货,实际上之前就合资建了“时代广汽”和“广汽时代”两家公司,基本绑定了命运。那曾毓群亲自出镜,更多像是把宁德时代直接捆在广汽的战车上,告诉所有人:我们就是一起冲的队友。这种深度合作远超一张合同的关系,甚至能在新能源车企尔虞我诈大环境里提前锁定一块肥肉。
再看广汽这边。从老牌车企转型做电动,这几年看似风生水起,但真要细算,压力可不小。新势力一波又一波,刚卷完价格,又开始卷智能。广汽一直靠合资品牌打天下,这几年自主才猛冲出来。电动化转型并不是一句口号那么容易,供应链、研发、品牌、技术,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现在拉着宁德时代这种大腿,意味着产品力、技术力都能有保证,甚至还能借力打力用曾毓群的影响力抢市场。如果十万块的车都上顶级电池,能不能像当年红米手机拉低智能机门槛那样,带动广汽的整体销量和声量?这一步如果走成,广汽就在自己的新能源版块里直接下一步棋。
但想归想,问题依旧不少。首先,电池技术虽然高端,但十万级车到底盈利空间有多少?广汽敢冲,宁德时代敢配,但你这指望后期补贴、成本控制,万一市场反过来压价,车卖得多了,利润被挤干,结果谁都不讨好。再说了,哪怕电池好,其他配置跟得上吗?智能化体验、做工细节,消费者其实都越来越挑。你用电池当媒体爆款,大家买单是冲着续航、充电去的,但其他短板一旦暴露,用户还是会挑毛病。双发联手,也有战略风险:广汽如果没撑起来,宁德时代的背书反而成了负担;广汽太火,宁德时代同类型电池供应给其他车厂怎么定价?利益错综复杂,时间久了也不是没风险。
还有更大一层,曾毓群这波亲自露面,是不是也在试探市场对宁德时代品牌力的接受度?以前大家买电车,更多看车企和整车配置,供应商只能躲在背后。现在宁德时代出来了,这是不是一种“电池品牌IP化”的开头?大家以后买车,会不会慢慢认电池品牌而不是整车品牌?电池也有品牌溢价了,如果宁德时代以后直接挂名推荐,其他车企会不会跟着学?供应链从幕后走到台前,这行业生态会发生啥变化?是不是未来拼的不是造车、不是智能,而是谁家电池更硬、谁能形成闭环生态?曾毓群这一出,不只是一次宣传,更是整个行业规则的试探。
总结一句话,曾毓群为广汽埃安RT站台这事,表面上是给新车背书,潜台词却是:行业到了一个节点,大家不能再搞花里胡哨的噱头,而是要靠实打实的底层技术、供应链合作,把产品力直接摔在台面上。电池品牌、车企品牌都在重塑认知,大家得重新学会怎么做好产品、怎么建立信任。谁最懂消费者需求,谁最敢突破行业天花板,谁就有机会卷到新领地。
但说到底,还是留给大家一个问题:咱们以后买电车,真的是电池定胜负吗?有没有可能,像芯片之于手机一样,电池最终成为整个行业“话语权”的核心?车企和电池厂的绑定,会不会出现新的格局,重塑整个市场和用户习惯?
广汽这局,下血本用顶配,宁德时代亲自背书,能不能破局,市场自会给答案。而我们吃瓜群众,也该想一想,自己买车,到底看重什么,是噱头,是配置,是品牌,还是实打实的续航、安全和供应链。这次曾毓群出镜,只是打破了行业旧规则,接下来怎么走,大家都还得继续看下去。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