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燃3初体验:颜值与性能兼备 先说结论:这鞋真的很棒,你越强,它越强。 测试环境:健身房跑步机、城市道路 温度:室内25度、室外-16度 跑鞋目前跑量:20km 一打开鞋盒,颜值上(白色款)我就一见钟情,上手一掂,轻得像羽毛。第一感觉让我想起了next2和next3。于是我开始仔细检查鞋带和鞋舌,为什么先看这里呢?因为我的上一双361(飞燃ST)的鞋舌设计让我有点失望,但这双飞燃3的鞋舌贴合度简直完美,鞋带采用了麦穗纹理,摩擦力大,跑动中不容易松开。这里再次让我想起了next2和next3。看来产品经理在外观和细节上真是下了不少功夫。 室内健身房体验 🏋️♂️ 在健身房跑步机上试穿的第一感觉就是软。分别试了12(对应配速500)、13(对应配速436)、14(对应配速417),坡度0,跑了10km。跑动中能清晰感受到碳板在不同配速下的反馈,非常舒适,属于软弹的类型。碳板跑鞋就应该让你在需要软的时候它软,需要弹的时候它弹。而且我认为即使把速度拉到15、16,这鞋的性能也完全跟得上。 室外城市道路体验 🚶♂️ 出差赶飞机,没慢跑热身,直接上速度400内,感觉真的太像next2,过弯感觉比next2还要稳一些。后面分别430配速、500配速各跑了几公里,并尝试了几种跑姿,完全没有不适感。我想这一定是因为这双飞燃3后跟部分更宽(对飞燃ST依然耿耿于怀),这双鞋整体的一致性和脚的贴合度,至少对于我而言是非常适合的。原以为-16度肯定会脚非常冷,但实际情况是,并没有那么冷。前面几公里感觉落地时脚底有很多类似吸盘的感觉,可能是因为北京雪后道路撒盐,鞋底和盐粒摩擦导致。后面几公里就没有这种感觉了。这两天在出差的城市再试试还有没有这种感觉。和朋友交流361跑鞋感觉整体更偏向前掌或者外侧优先着地跑法,朋友告诉我飞燃系列是偏向所有落地方式的跑法,而飞飚更偏向前掌或者外侧优先触地跑法。从穿着体验上,这双飞燃3肯定是所有跑法都适合,但飞燃ST我坚持更适合前掌跑法,因为它的后跟更窄。 总结 📝 虽然只穿了20km,但已经能感受到这双鞋的强大之处。至少目前看是适合半马的,是否适合全马等跑完厦马再来补充。一双跑鞋或者一双好跑鞋对于配速的提升是非常有限的,但不同跑鞋对于穿着感受截然不同,感受越好越能让我们啃下艰难的课表又或者更长的距离,而决定跑者能力的关键永远是你的自身实力。
飞燃3初体验:颜值与性能兼备 先说结论:这鞋真的很棒,你越强,它越强。 测试环境:健身房跑步机、城市道路 温度:室内25度、室外-16度 跑鞋目前跑量:20km 一打开鞋盒,颜值上(白色款)我就一见钟情,上手一掂,轻得像羽毛。第一感觉让我想起了next2和next3。于是我开始仔细检查鞋带和鞋舌,为什么先看这里呢?因为我的上一双361(飞燃ST)的鞋舌设计让我有点失望,但这双飞燃3的鞋舌贴合度简直完美,鞋带采用了麦穗纹理,摩擦力大,跑动中不容易松开。这里再次让我想起了next2和next3。看来产品经理在外观和细节上真是下了不少功夫。 室内健身房体验 🏋️♂️ 在健身房跑步机上试穿的第一感觉就是软。分别试了12(对应配速500)、13(对应配速436)、14(对应配速417),坡度0,跑了10km。跑动中能清晰感受到碳板在不同配速下的反馈,非常舒适,属于软弹的类型。碳板跑鞋就应该让你在需要软的时候它软,需要弹的时候它弹。而且我认为即使把速度拉到15、16,这鞋的性能也完全跟得上。 室外城市道路体验 🚶♂️ 出差赶飞机,没慢跑热身,直接上速度400内,感觉真的太像next2,过弯感觉比next2还要稳一些。后面分别430配速、500配速各跑了几公里,并尝试了几种跑姿,完全没有不适感。我想这一定是因为这双飞燃3后跟部分更宽(对飞燃ST依然耿耿于怀),这双鞋整体的一致性和脚的贴合度,至少对于我而言是非常适合的。原以为-16度肯定会脚非常冷,但实际情况是,并没有那么冷。前面几公里感觉落地时脚底有很多类似吸盘的感觉,可能是因为北京雪后道路撒盐,鞋底和盐粒摩擦导致。后面几公里就没有这种感觉了。这两天在出差的城市再试试还有没有这种感觉。和朋友交流361跑鞋感觉整体更偏向前掌或者外侧优先着地跑法,朋友告诉我飞燃系列是偏向所有落地方式的跑法,而飞飚更偏向前掌或者外侧优先触地跑法。从穿着体验上,这双飞燃3肯定是所有跑法都适合,但飞燃ST我坚持更适合前掌跑法,因为它的后跟更窄。 总结 📝 虽然只穿了20km,但已经能感受到这双鞋的强大之处。至少目前看是适合半马的,是否适合全马等跑完厦马再来补充。一双跑鞋或者一双好跑鞋对于配速的提升是非常有限的,但不同跑鞋对于穿着感受截然不同,感受越好越能让我们啃下艰难的课表又或者更长的距离,而决定跑者能力的关键永远是你的自身实力。
0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