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高兴太早,你买的10万国产车,是欧洲人花25万帮你补贴的

朋友,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

同一双耐克,国内专柜一个价,海外奥特莱斯能给你干到骨折。同一款游戏,国区玩家勤勤恳恳当“等等党”,阿根廷友人已经用一顿饭钱通关了全DLC。

别高兴太早,你买的10万国产车,是欧洲人花25万帮你补贴的-有驾

我们早就习惯了这种“内外有别”的消费鄙视链,总觉得外面的月亮不仅圆,连价格标签都眉清目秀。

直到最近,有个事儿,把这条鄙视链给干了个稀碎。

慕尼黑车展上,咱们的国货之光零跑,把新款SUV零跑C10(原文叫B10,其实是C10,不重要,精神领会)的价格牌一亮,欧洲老铁们人傻了,起售价2.99万欧元。

2.99万欧是什么概念?按汇率一算,25万人民币。

我看到这个价格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这车门把手是镶了施华洛世奇还是方向盘是LV包浆的?

因为同一款车,配置更顶的国内版本,9万9千8,直接带回家。

一台车。同一个标。里外差了一辆飞度。

魔幻不魔幻?

这背后是零跑飘了,还是咱们中国消费者终于站起来了,可以反向薅资本主义羊毛了?

想多了朋友,商业世界里没有慈善家,只有心怀鬼胎的数学家。

你以为你赢麻了,占了大便宜,其实你只是在人家宏大的战略棋盘上,扮演了一个幸福感爆棚的工兵,顺便为主帅的下一步棋,提供了最坚实的炮灰,哦不,是群众基础。

这套操作的底层逻辑,翻译成大白话就三个字:

别高兴太早,你买的10万国产车,是欧洲人花25万帮你补贴的-有驾

打出去,赚回来。

咱们先得掰扯清楚一个商业第一性原理:任何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定价,都是耍流氓。零跑在欧洲卖25万,在国内卖不到10万,这根本不是精神分裂,而是一套极其冷静甚至冷酷的组合拳。

别高兴太早,你买的10万国产车,是欧洲人花25万帮你补贴的-有驾
别高兴太早,你买的10万国产车,是欧洲人花25万帮你补贴的-有驾

这套拳法,叫做“高价圈地,低价换命”。

欧洲市场对于中国电车来说,是什么?是一片蓝海吗?别天真了,那是一片高门槛、高利润、对手还在打瞌睡的“高经验值新手村”。

那里的消费者,被传统油车品牌用高昂的选装包和挤牙膏式的配置升级,PUA了很多年。他们对于“入门即高配”这种互联网打法,是缺乏抵抗力的。而且,他们的环保补贴和人均收入,决定了他们对25万人民币这个价位的电车,接受度很高。

所以零跑在欧洲的定价策略,就是典型的“价值锚定”。我不是来跟你们卷价格的,我是来给你们上一课,告诉你们什么叫来自东方的神秘质价比。卖一台C10,赚的利润可能比国内卖三台还多。

这就像开了一家高级日料店,专门做游客生意,一份寿司敢卖500块。

那么,赚来的钱干嘛用?

存银行吃利息吗?当然不是。这些从欧洲老铁口袋里掏出来的真金白银,会立刻被空运回国,变成一颗颗致命的子弹,射向国内的竞争对手。

因为中国市场,根本不是新手村,而是“阿修罗道大逃杀”模式。

在这里,你的对手不是在打瞌睡,而是红着眼准备跟你同归于尽。价格战打到什么程度?发布会上直接掀桌子,友商高管连夜改PPT,十万块的车恨不得给你塞进一个冰箱彩电大沙发。

在这种环境里,你想活下去,靠什么?

靠情怀吗?靠PPT吗?

不,你只能靠“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血腥价格。

零跑把C10的价格打到10万以内,还给你激光雷达,给你高阶辅助驾驶,图什么?

图的就是用一个让对手无法呼吸的价格,快速抢占市场份额,把产能拉满,把供应链成本压到极致。这是典型的互联网打法,先用亏损换规模,再用规模换效率,最后用效率换利润。

所以你看,这盘棋就活了。

欧洲市场是高利润的“现金牛”,负责输血。中国市场是高强度的“主战场”,负责用低价打江山。

欧洲消费者用真金白银,为你我能买到10万块的C10,支付了那一部分“战争经费”。

我们享受到的所谓“内部员工价”,本质上,是零跑全球战略里,最锋利的那把尖刀。我们是受益者,更是这套商业模式能够闭环的关键一环。

这事儿魔幻就魔幻在这里,零跑甚至不需要做什么特别的营销,只要把两边的价格和配置单一亮,国内消费者立刻就产生了一种“占了大便宜”的自豪感和“不买就亏了”的紧迫感。

这种感觉,比请一百个网红喊“家人们,上链接”还有用。

当然,光有战略,没有能打的产品,那就是“瞎积薄发”,纯属扯淡。

零跑C10这台车,就是他们敢于在全球棋盘上这么走的底气。你不能把它当成一个单纯的代步工具看,你要把它看成一个“战争兵器”。

它的每一项配置,都是为了在某个特定战场上,形成局部优势。

比如那个所谓的和玛莎拉蒂团队联合调校的底盘。这玩意儿就像给拳击手请了个顶级教练,比的不是谁拳头硬,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闷拳。实际开起来,可能你感觉不出玛莎拉蒂的味儿,但它的核心卖点是告诉你,我一个十万块的车,用的是百万级豪车的技术理念,这种“降维打击”的心理暗示,比什么都重要。

再比如那个智能辅助驾驶。什么高速领航,什么记忆泊车。这东西是让你彻底躺平的吗?当然不是。

它的本质,是把你从“开车”这个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一点点。

就一点点。

高速上犯困。车子自己跟着走。下匝道也稳得一比。

爽不爽?

它的价值,是让你在精神内耗和肉体疲劳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让你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晚上吃什么,而不是跟前车斗智斗勇。这对于每天通勤几十公里的社畜来说,是真正的“喂到嘴里”的科技福利。

还有那个被津津乐道的空间。2735mm的轴距,后排能跷二郎腿。这解决的是什么?是“家庭唯一用车”的终极痛点。

你买这车,可能不只是为了自己开,还要考虑带老婆孩子,偶尔还要塞进周末回家的爹妈。车内空间就是家庭和谐的物理基础,后排腿部空间多一拳,家庭矛盾就少一半。

当这些产品力,被压缩到一个不到10万的起售价里,它就不是一辆车了,它是一把“价格屠刀”。

这把刀,砍向的是那些还在犹豫“要不要为了品牌多花五万块”的消费者,砍向的是那些产品力跟不上、价格还端着的合资品牌。

而零跑自己呢?去年销量近30万台,今年上半年净利润转正,成了新势力里第二家能赚钱的企业。

你再回头看它的财报,就像一份体检报告,虽然P得跟写真一样,但核心指标已经由负转正,肝上的阴影不见了。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套“欧洲割韭菜补贴国内打价格战”的模式,已经跑通了。它不是在烧钱,它是在用一种更高级的方式,实现了“快种快收”的全球化资本循环。

所以,咱们中国消费者是赢家吗?

短期看,绝对是。我们用全世界范围内都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买到了一台产品力还不错的车。

但从更宏大的视角看,这场游戏里没有绝对的赢家,只有动态的平衡。

我们是零跑这盘大棋里的“势”,是帮助它在国内市场完成原始积累和规模扩张的基石。当它在国内站稳脚跟,把成本压到极致,再回头去打欧洲市场,就会更有底气。

那时候,可能欧洲的C10也会降价,但国内的C12、C15可能又会用一个匪夷所思的价格,开启新一轮的循环。

这就是当代商业的本质。

它不是温情脉脉的请客吃饭,而是冷冰冰的数字游戏和资源调配。

你以为的“国货之光”,背后是精密的成本控制和全球市场博弈。你以为的“价格福利”,背后是资本用脚投票的必然结果。

所以,下次再看到这种国内外巨大差价的新闻,别急着激动,也别急着自豪。

多问自己一句:

在这场游戏中,谁在为我的“便宜”买单?而我,又为谁的“江山”贡献了人头?

想明白这个,你对商业世界的理解,就又上了一个台阶。

至于这车到底买不买?

朋友,当你开始纠结25万和10万的差价时,答案其实已经写在你脸上了。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