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买大7座四驱,还是凯迪拉克底子,美系车真是被冤枉了吗?

说到美系车,很多人第一反应还是老印象——费油、爱出小毛病、保值率低,甚至连车标都成了槽点。尤其是雪佛兰,在国内十几年,一直在“爆款”和“被遗忘”之间摇摆。

但有些事得说清楚:这几年,美系车的油耗、质量控制已经和十年前完全不是一个水平了,可消费者的认知,却没跟上更新。

“换标凯迪拉克”的尴尬

14万买大7座四驱,还是凯迪拉克底子,美系车真是被冤枉了吗?-有驾

今天说的这台雪佛兰开拓者,定位是中大型SUV,7座,四驱,2.0T+9AT,还配48V轻混系统。平台、底盘、动力总成都和凯迪拉克XT6同源。

换句话说,花14万多,你能买到一台有豪华车骨架的SUV。可问题是,大多数人压根没意识到这一点,因为它的车标是雪佛兰。

我试过朋友的2023款开拓者,第一眼的感受是——这车外观看着比照片更大气,腰线硬朗、车头宽厚,有点美式硬派SUV的味道。坐进车里,第二排空间很宽松,第三排成年人坐着不挤,这在同价位SUV里真的罕见。

同级对比,优势和短板都很明显

为了让数据更直观,我对比了一下同价位(15万内)的合资SUV:

• 本田CR-V 1.5T:动力193马力/243牛·米,CVT变速箱,前驱为主,空间够用但第三排没有。

• 丰田荣放2.0L自吸:171马力/207牛·米,CVT变速箱,油耗更低,但动力差距明显,依旧无第三排。

• 大众途观L 330TSI:186马力/320牛·米,7速双离合,空间宽敞,但7座版价格普遍在20万以上。

14万买大7座四驱,还是凯迪拉克底子,美系车真是被冤枉了吗?-有驾

横向一看,开拓者的动力储备、加速性能和空间表现都是同级一流,唯一的劣势就是——燃油经济性比不上混动,品牌溢价也低。

用起来是种什么体验?

我朋友家是三口之家,加上父母偶尔同住,七座的好处很快就显现出来。第三排放倒的时候,后备厢平整宽大,能塞下全家五人的行李。出远门时开高速,2.0T的动力储备让超车非常干脆,9AT变速箱在80-120km/h区间降档积极,不会拖泥带水。

底盘是美系车的老优势——高速巡航一百二很稳,遇到并线、侧风时车身姿态控制得住,不像一些轻量化SUV那样发飘。

油耗方面,他的车主要在市区跑,表显平均11L/100km,这个成绩放在接近1.9吨的大车上,其实不比汉兰达2.0T高多少。

为什么卖不动?

开拓者的产品力不差,甚至有性价比优势,但销量却月销个位数。这背后原因挺现实:

1. 品牌认知滞后:老一代雪佛兰的“油老虎”“小毛病多”的形象还在影响新车。

2. 消费趋势转向新能源:燃油大七座的关注度在下降,消费者更愿意加点钱买插混,油耗低、牌照友好。

3. 营销投入不足:雪佛兰在国内的广告声量小,产品亮点没有被大规模传播,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开拓者是大七座。

14万买大7座四驱,还是凯迪拉克底子,美系车真是被冤枉了吗?-有驾

适合买的人

• 家里人口多,需要真七座+大空间的家庭用户。

• 经常跑高速或长途,需要动力储备和稳定底盘的人。

• 对品牌logo没执念,愿意用低预算买到高平台、大尺寸SUV的人。

不适合买的人

• 极度看重保值率的用户——雪佛兰的二手市场行情普遍比日系、德系低。

• 油耗敏感且年行驶里程高的人——虽然它不算费油,但和混动相比差距依然存在。

行业背景

14万买大7座四驱,还是凯迪拉克底子,美系车真是被冤枉了吗?-有驾

其实开拓者的困境不是个例,而是美系燃油大七座在中国的普遍尴尬:车做得扎实、驾驶质感好,但赶上新能源渗透率快速爬升,用户心智被日系+混动占领,美系的品牌溢价又不足。

这意味着,即便它的价格杀到骨头里,也不一定能换来销量,因为用户的关注焦点已经转移。

总结

开拓者是个典型的“好车卖不动”案例:

它有凯迪拉克同源的平台、扎实的底盘、足够的动力和空间,还给你一个14万多的落地价。唯一的问题,就是车标和时代节奏。

如果你愿意跨过“品牌”这道坎,它能在同价位里给你买到最大的车、最稳的高速体验和不错的舒适性。

14万买大7座四驱,还是凯迪拉克底子,美系车真是被冤枉了吗?-有驾

但如果你想要保值率和超低油耗,那就老实去看混动吧。

有时候,懂车的人买开拓者是占了便宜;不懂的人,连去4S店试驾的机会都不会给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