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Model 3降价2万,续航提升200公里,26.95万起售

最近,特斯拉推出了一款新的Model 3车型,叫做后驱长续航版,标价26.95万元。

从纸面上的数据来看,这台车确实非常吸引人:官方宣称的CLTC续航里程高达830公里,搭载了78.4度的三元锂电池,百公里电耗也控制在了9.4度,这些数字听起来都让人眼前一亮。

但是,很多细心的消费者在仔细研究之后,心里却犯起了嘀咕,总觉得这个价格定得有点蹊跷,好像里面藏着什么玄机。

特斯拉Model 3降价2万,续航提升200公里,26.95万起售-有驾

这究竟是特斯拉给消费者的一份大礼,还是又一次市场策略的巧妙布局呢?

咱们今天就来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好好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得把这款新车放到特斯拉自己的产品序列里去比较一下,这样才能看出问题所在。

目前在售的Model 3,最基础的入门版是后轮驱动标准续航版,价格是23.59万元。

现在新出的这款长续航后驱版,价格是26.95万,比入门版贵了整整3.4万元。

那么,这多出来的3.4万元,我们得到了什么呢?

主要是两样东西:续航里程多了将近200公里,从600多公里一下子蹦到了830公里;另外就是零到一百公里的加速时间快了1秒。

对于那些对续航有很高要求的用户来说,多花三万多块钱买个安心,似乎也说得过去。

但问题就在于,我们不能只往下看,还得往上瞧。

在它之上,还有一款四轮驱动长续航版,售价是28.59万元,只比我们讨论的这款新车贵了1.6万元。

这1.6万元的差价,换来的可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变化,而是实实在在的硬件提升。

它多了一个前置电机,从两轮驱动升级成了四轮驱动,这意味着在操控稳定性、动力响应以及应对复杂路况的能力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特斯拉Model 3降价2万,续航提升200公里,26.95万起售-有驾

不仅如此,还额外附赠了一套更高级的音响系统。

这么一对比,这道选择题就变得很有意思了:是多花3.4万单纯为了增加续航,还是再加一点预算,直接一步到位,拥有性能更强的四驱和更好的听觉享受?

显然,对于大多数理性的消费者来说,后者的吸引力要大得多。

这就使得这款新推出的长续航后驱版,处在一个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显得性价比并不突出。

历史上,当特斯拉出现这种不符合常规逻辑的定价梯度时,往往都预示着后续会有价格调整的动作。

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市场策略,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去年发生在Model Y身上的事情。

2023年10月,特斯拉先是宣布Model Y全系车型名义上调价格,涨幅从两千到一万四千元不等,这个消息一度让很多准备购车的消费者感到紧张。

然而,就在涨价的靴子落地后不久,特斯拉马上就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8000元的保险补贴、各种低息或免息的金融贷款方案等等。

消费者把这些优惠折算进去之后,发现最终的落地价比涨价之前还要便宜。

这种“先扬后抑”的操作,特斯拉已经玩得非常熟练了。

所以,这次新款Model 3看似“不科学”的定价,很有可能是在为未来的优惠活动提前铺路,悄悄地预留出了大约两万元左右的降价空间。

其次,我们再来算一笔经济账,看看特斯拉到底有没有降价的底气。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底气非常足。

特斯拉Model 3降价2万,续航提升200公里,26.95万起售-有驾

这款新车所使用的78.4度三元锂电池包,是由位于我们国家南京的LG工厂直接供应的。

作为全球领先的电池制造商,其生产线经过多年的运营,规模化效应已经非常显著,电池模组的成本被控制得很好。

更重要的是,特斯拉位于上海的超级工厂,其生产效率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顶尖的。

工厂的产能利用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的高位,这意味着工厂的固定成本被大量生产的汽车所摊薄,每多生产一辆新车,其边际制造成本都在不断降低。

这些成本优势最终都体现在了特斯拉惊人的利润率上。

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单车毛利率大约在23%左右。

这个数字是什么水平呢?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国内的几家头部新势力车企:蔚来汽车同期的毛利率是13%,而小鹏汽车则为11%。

当我们的自主品牌还在为每一个百分点的利润而努力奋斗,甚至面临“卖一辆亏一辆”的巨大压力时,特斯拉却能轻松地从每辆车上获得接近四分之一售价的毛利。

这就意味着,即便特斯拉在26.95万元的指导价基础上,再给出两万元的终端优惠,它的毛利率依然能够保持在15%以上,这仍然是一个非常健康的水平,并且远高于竞争对手。

所以,对于特斯拉来说,降价从来都不是“割肉求生”的无奈之举,而是一种游刃有余的“以利换量”的市场策略。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当前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早已不是几年前特斯拉一家独大的局面了。

特斯拉Model 3降价2万,续航提升200公里,26.95万起售-有驾

我们的国产品牌,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拼杀,已经成长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它们的产品在技术、设计、智能化体验等多个维度上,都具备了与特斯拉正面抗衡的实力。

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数据是,就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特斯拉Model 3的单月零售量是9851辆,这个成绩本身并不差,但一个强有力的挑战者出现了——小米SU7,当月的销量达到了10811辆,实现了对Model 3的反超。

这无疑给一直以来都以行业领导者自居的特斯拉,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

尤其是在25万到30万元这个价格区间,这里是纯电动轿车竞争最为激烈的核心战场。

现在,一款车的续航里程如果达不到700公里,基本上就很难进入消费者的主流视野。

特斯拉这次主打的830公里续航,虽然很出色,但也并非是独一无二的优势。

环顾四周,同价位的竞争对手个个都来势汹汹,比如前面提到的小米SU7 Pro版本,售价仅为24.59万元,比新款Model 3便宜了两万多,但它搭载了容量更大的94.3度电池,同样宣称拥有830公里的续航能力。

特斯拉一贯的打法是依靠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核心的“三电”技术,特别是续航能力来吸引消费者,而不是堆砌各种舒适性配置。

可是现在,当我们的国产品牌在续航这个核心指标上已经追平甚至超越,并且在智能座舱、辅助驾驶、内饰豪华感等方面全面领先的时候,特斯拉曾经引以为傲的价值感就在被迅速削弱。

当一张王牌不再那么有效时,最直接、最快速的应对手段,毫无疑问就是调整价格。

综合以上三点分析,无论是从它刻意设计的价格体系,还是从它雄厚的成本控制能力和利润空间,再到当前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格局,我们几乎可以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这款定价26.95万元的Model 3后驱长续航版,极有可能只是特斯拉抛出的一个“烟雾弹”。

这个价格本身已经为后续1.5万到2万元的优惠活动,预留出了充足的操作空间。

我们可以预见,如果未来一到两个月,这款新车的订单增长速度未能达到特斯拉的预期,那么官方大概率会再次启动我们熟悉的“组合拳”,通过提供保险补贴、免息贷款等方式进行“精准降价”,这样做既能刺激销量,又能保住官方指导价的“面子”。

因此,对于那些对这款车感兴趣但又不是非要立即拥有的消费者来说,保持一点耐心,多观望一段时间,或许是一个更明智的选择。

也许再过两个月,你就能用25万出头的实际花费,把这台官方宣称续航830公里的新款Model 3开回家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