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A在中国失宠,国产新能源崛起,用户需求彻底变了

曾经的BBA(宝马、奔驰、奥迪)在中国豪华车市场呼风唤雨,那份“开上BBA就成功一半”的光环,是多少人奋斗小目标的终极标配?可眼下情况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有没有认真想过:那些挥舞着绿牌的国产新能源,就这么快把BBA赶下神坛,背后的原因,真的只是电池换了能量吗?

为什么头顶光环的BBA不灵了?有些人可能会将问题简单地归结为“国产品牌便宜”“新能源便宜”“补贴政策”,可如果真是这样,BBA随便一砍价,难道就不能把用户拉回去?但事实是,哪怕现在4S店把34C(3系、C级、A4L)贴着裸价卖,BBA的日子依然不好过。

仔细想想,中国人自古讲究“面子工程”。曾几何时,BBA就是人脉、事业、气场、身份的代名词。朋友圈的合影,领导的后排,谈单的场合,有BBA的地方气氛都自带高光。可现在你去停车场看看,蔚来、理想、极氪、智界……国产新能源品牌开着流光溢彩的氛围灯,顶着自动泊车、车机智能、随叫随到的售后,你再去看BBA那个套娃屏幕、字正腔圆的导航,除了雕琢工艺,功能体验上是不是已经落后一截?

有人问:“豪华车的豪华,难道不是发动机的低沉嘶吼、指针仪表的写意、真皮的手感?”问题来了,如果真是这样,那为什么当新能源汽车性能上来了、内饰科技感走前面的时候,大家不再愿意多掏十多万只为了咬定一个百年logo?这是不是说明,老一代所谓的“豪华”标准,已经被新一代消费者彻底颠覆?

BBA在中国失宠,国产新能源崛起,用户需求彻底变了-有驾

说到底,中国本土汽车品牌为啥能冒头?核心技术和体验碾压。智能语音、可升级的OTA、搭载自己的车机生态、更丰富的娱乐体验、甚至可以带你自动泊车,陪你堵车发呆,孩子还能坐后一边看动画一边点外卖。你说这种车谁不喜欢?回头看看BBA,不是在搞“历史情怀”,就是用换壳、拉皮解决“新需求”,面对中国用户想要的智能化和本土化服务,说句重一点的,真是在用脚应付。

其实,早在几年之前,新能源已经悄悄开始挤压BBA的地盘。当年理想ONE单月销量反超奔驰GLC的时候,外资品牌还在说中国用户“还不懂真正的豪华,我们有技术积淀,有品牌背书”。但市场从来不按品牌方自嗨的逻辑走。今年开始,鸿蒙智行、极氪001、问界M9、理想L9、智己LS7……这些车型的名字在豪华车榜单上一站,BBA的光环直接褪色不少。你会发现,消费者投票用的是人民币,不是历史课本。

更要命的是,价格战根本没有救命稻草的作用。大家说BBA价格下探到20万了,56E(5系、E级、A6L)有时候只比高配极氪贵几万,这么卷,难道不香?但等你真坐上去,发现打开的不是未来,而是“过去的现在”:车机操作迟钝不说,功能也不多,副驾娱乐啥都没有,OTA只是个新闻发言稿。你再看身旁国产新能源,副驾坐个女朋友能有屏幕做游戏,车上还能放个小冰箱、化妆镜,晚上氛围灯调色球一滚,感觉比星级酒店还带劲。这还不提冬天远程预热、夏天自动降温,日常用车体验直接碾压。

为啥BBA还不“醒”?是他们不知道趋势吗?是德国大佬傻吗?显然不是。问题在于,传统的燃油车供应链实在太庞大,涉及发动机、变速箱工厂、全球几十万产业工人、配套零部件公司,牵一发动全身。要真的一点不管一脚踹掉,德国经济都得轰一声震响。所以BBA选择了“走一步看一步”:一边想吃剩下的燃油市场红利,一边又不敢真跟新能源对着干。结果瞻前顾后两头不到岸,看着中国本土新能源真把市场盘子炒起来,BBA反倒成了犹豫不决的“老黄牛”。

外企其实体现在中国市场的“慢三拍”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互联网刚爆发时多少高高在上的外资科技巨头倒下?同理,电动车革命来临后,原先的“技术壁垒”就是纸老虎。你说宝马还在推双肾进气格栅,奔驰拼命堆大屏,奥迪改小改小的LED日行灯,可中国用户真正关心的是:你车好开吗?你充电方便吗?你手机能不能无缝衔接?你自动驾驶敢不敢放权?这些问题没解决,全世界的logo都只是个贴纸。

再说回用户认知的变化。年轻人还在意“牌子大”?当然还有一部分人会,但他们更在意自己生活的“爽感”和“实用价值”。你给我自动驾驶、智能助理、手机联动、省钱省事省心自在,一辆二三十万“国产”的电车照样能给他们带实施的幸福感。而BBA还在拼命讲“百年工匠精神、德系操控、精致豪华”,就像一个老歌手站在春晚唱老歌,听得人越来越少,却还死不承认时代过去了。

其实换个角度,我们要问自己一句:中国汽车产业靠什么崛起?这几年,不是政策东风吹出来的全员狂飙,而是真真实实的用户需求变化。中国品牌敢用新技术、敢试新体验、敢大刀阔斧砍旧模式。以前我们觉得国产车低端,现在就敢喊“BBA不过如此”。一旦自信心上来了,品牌幻想就破灭了,豪华本应属于谁也就一目了然。

假如你是BBA高管,现在最需要想明白的不是“还能撑多久历史溢价”,而是“是不是该放下面子认真接地气”?讲真的,中国市场逼着任何一个品牌解决的现实问题,不是谁历史悠久谁就无坚不摧。谁抓得住中国用户的心,谁能用科技构筑新的用户壁垒,谁懂本土细节和下沉市场,谁才是王者。

未来一两年窗口真不大了。中国自主新能源品牌继续内卷,技术和体验都狂飙突进。再加上智能化、车机互联、生态拓展都成了新赛道,BBA如果只是换个电池包、一块屏幕糊弄了事,还是用百年故事搪塞年轻用户,用户分分钟给你拉黑。消费升级不是“花钱买历史”,而是用钱给自己生活提体验。豪华车的标准再也不是浅显的“德国感”,也不是“能装门面”就一劳永逸了。

最终,曾经的BBA神话正在一步步被现实打破:谁也不是永远的王者。在中国市场,不努力创新、不适应变革、不真正尊重用户,只会越来越快被边缘化。所谓溢价能力、品牌距离感、历史光环,最后都会被一票票来自中国用户的选择所替换。

留给BBA的时间窗口有限。要么“推倒重来”,以中国速度和思维真的做一波用户价值爆改,也许还有一线生机;要么继续祈祷欧洲美国拉一把燃油市场,再和中国用户慢吞吞“讲情怀”,最后只能含泪告别“神车地位”,成为旁观者。

BBA在中国失宠,国产新能源崛起,用户需求彻底变了-有驾
BBA在中国失宠,国产新能源崛起,用户需求彻底变了-有驾
BBA在中国失宠,国产新能源崛起,用户需求彻底变了-有驾

市场从来不骗任何人。谁真正为中国用户造好车,谁就能留下,管你叫啥字母,百年品牌也得从头排队。这场用户体验革命,早已不再看荣耀与过去,只看明天与现在。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