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丰田暗中反弹,电车难再巅峰,新势力面临危机!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这句话,映照当下车市,尤为贴切。

近来,车圈数据纷繁芜杂,令人目眩。这边厢,新能源车渗透率扶摇直上,恍若电驱纪元将至;那边厢,传统燃油车巨擘又悄然回暖,大众、丰田的销量报表,又让人觉得电车想“黄袍加身”,恐非易事。

大众、丰田暗中反弹,电车难再巅峰,新势力面临危机!-有驾

方才过去的四月,车企成绩单纷至沓来,几家头部电企,祭出了同比攀升的亮眼数据。诚然,同比增长固然可喜,但揆情度理,似乎又有些微龃龉。电车执牛耳者四月售出逾三十七万辆,同比增长近两成,乍看甚是风光,然环比呢?几乎岿然不动!遥想其昔年月销五十万辆的盛景,如今的销量,简直是打了七五折。

再看那些“造车新势力”,领衔者销量同比暴涨,其一增幅达一点七倍,另一则更甚,激增二点七倍!这数据,简直要冲破天际!切莫为这数字所惑,伊等去年基数偏低耳!彼时之“销冠”,月售可逾五万辆,如今位列前茅者,四月销量不过四点一万、三点五万辆,总和尚不及人家去年的零头。至于昔日之“销冠”,今又何在?三点四万辆,较之巅峰时期,更是相去甚远。

新能源车渗透率逾越五成,此事,亦须抽丝剥茧,方得其真。此番功绩,可不全赖那些“纯血”电驱车型。吉利、奇瑞之类老牌车企,新能源车销量亦是节节攀升,前者劲增一点四四倍,后者亦有百分之八十五之涨幅。甚而,丰田这般“舶来品”,电车销量亦是水涨船高。若将这些“油改电”之车型悉数剔除,新能源车之渗透率,恐犹须下探。此与前述诸电企,销量不及往昔巅峰,遥相呼应。

大众、丰田暗中反弹,电车难再巅峰,新势力面临危机!-有驾

恰在电车“高歌猛进”之际,外资车亦渐次回血。一汽大众之大众品牌,同比增长百分之八,一汽丰田更是激增百分之三十二!须知,大众、丰田于国内车市,堪称“鼎足而三”,仅逊于电车“魁首”。伊等销量之回暖,于整体市场之影响,断不可小觑。

尤为值得玩味者,莫过于丰田,此君,经由两三年之蛰伏,似已觅得于华夏新能源市场“破局”之法——电车全面“本土化”。设立中国研发团队,专司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电驱车型,且,所有零部件,皆取自中国供应链。一汽丰田数据显示,电驱化车型于总销量之占比,已逾半壁江山,达百分之五十四。此昭示何谓?昭示丰田确已决意All in电驱,且,其似已拨云见日。四月,其电驱车型销量臻至三点五万辆,较之造车新势力第三名,尚高出些许。

直面燃油车企之强势反扑,彼等电企,压力倍增!电车“老大哥”再度祭出降价大旗,最低价车型,由七万余元直降至五点六八万,与国产燃油车之四点九九万定价,几无轩轾。此又说明何谓?说明其欲以更狠厉之价格战,以保全自身销量。

大众、丰田暗中反弹,电车难再巅峰,新势力面临危机!-有驾

彼等“新势力”亦然,转而将目光投向十万出头之市场。“新势力”之“领头羊”,多年来深耕于此,而“榜眼”亦自去年十月始,推出此价位之车型。凡此种种,皆昭示电车企之生存压力,殊为巨大,仅能仰赖下探中低端市场,以求得一线生机。

电驱车尚有一“卖点”,即为“智能驾驶”。然近来,“智驾”事故频发,遭受应急管理部与工信部之点名。现下,“智驾”技术,务必如实示知消费者,属于L2级别者,即为辅助驾驶,需人为干预,时刻紧握方向盘,不得再行夸大宣传。

诸般因素汇聚,使得电企,难以再企及去年之巅峰。继踵而来,伊等需考量者,非是如何“百尺竿头”,而是在燃油车企之激烈竞逐中,保全自身之“饭碗”。盖因,自去年以来,已有数家“新势力”陷入困顿,生存危机,业已降临。

车市云谲波诡,孰能笑到最后,此刻妄下断言,实为操之过急。然吾坚信,唯有真正将产品打磨至臻,将服务做到极致,方能在激烈的竞逐中,赢得一席之地。莫只盯着眼下之“小目标”, 抬眼望向远方,路,犹甚漫长。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