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星舰7纯电下线,外观有新意,续航价格需揭晓

气温刚过午,工厂的灰蓝铁门咔哒一声关上,生产线尽头还残留着焊接的余温。加班的工人们刚擦完手上的油渍,厂区广播就一反常态地提前响起:“吉利星舰7纯电版,正式下线!”不远处,一台灰色新车悄然驶出,贴着新鲜的申报单,像个刚毕业、还没找到人生方向的实习生,怯生生地站在挑剔的大众面前。

要说今年新车的上市速度,真是赶上厂工下班打卡的表率了。热乎的不止是发动机总成,还有背后堆积如山的营销计划。只不过程式化的发布,加上一张模糊的申报图,难免让人浮想联翩:如果我是负责星舰7项目的产品经理,能不能在朋友圈喊出“今年的KPI交给我了”还真不好说。

比起某些让人掏空钱包却又空窗的“黑科技”,星舰7纯电版乍一看其实很收敛。依旧是那套吉利银河家族风格,贯穿灯带、眯眯眼前脸。不爱隐藏门把手的坚持,在电动车标配的潮流之下,也算得上是“理性固执”——毕竟冬天拽门的狼狈,远比所谓的“科技感”来得真实和好笑。

尾部同样是贯穿尾灯,与车头遥相呼应。尺寸方面,4750/1905/1680mm,2755mm轴距,这几组数字凑在一起,可以刷爆竞品PPT,但落到紧凑SUV里,只能算优等生,不是“少年班的天才”,更像高考考了二本线临界分的学生。空间雷打不动符合家用需求,奶茶加冰不离本味儿。

关键点来了。单电机,最大功率160千瓦。给马力党讲这个,准会被吐槽一句:浪得虚名。不浮夸,也不软脚,够日常、够堵车、够偶尔爽一把。问题的矛头却不在这——所有等待的信息,出厂都给你留了悬念:电池容量多少?续航几百里?就像体检报告只写了身高体重,血糖血脂一个字不提。这是怕消费者看了“红字”掉头跑?还是为最终发布吊吊胃口?吉利工程师心里八成有答案,发到市场部嘴里就变成了“敬请期待”。

做产品分析的,有时候得练成“盲人摸象”的本事。吉利银河星舰7的混动版卖得不错,这是“不用加班加点就能交差”的消息:性价比高、空间大、油耗低、内饰有面子,这些标签贴在混动车上,大家都能咽得下。但纯电和混动的逻辑完全不同。这年头买纯电,谁不是打算跟油枪断绝七情六欲的?

假如你要问星舰7纯电版的最大短板?很简单——续航必须500公里打底。不是我吹,400多公里续航的车,放现在这“新能源卷王”市场,就是被直接pass掉的盲盒。头铁如吉利,真要推个460公里,消费者的眼睛都不会为它弯一下。因为比亚迪、长安、哪吒、小鹏什么不都在门口拿着“双500”这么叫卖?这行当,谁都*不缺冲量产品*——但没人会玩轻视用户的“赌盲盒”。

再一个尴尬点,价格。混动顶配13万出头,纯电版不能贵过头。厂家要是琢磨着多赚一万两万,用户立马对比隔壁牌子,大概率一句“再见,永不相见”。这一届消费者能当键盘侠,也能号称半个汽车编辑。甭管你动力电池用的是宁德还是蜂巢,只要续航和价格不对味,二话不说就弹窗走人。

朋友问我怎么看吉利银河这个系列,我一向客观。银河的外观和技术都属于同价位头部梯队——但星舰7纯电版目前透露出来的信息,活像个“值得期待的朋友,但没给具体邀约时间”。说严重点,它不算“划时代作品”,更像一个“任务完成型产品”——市场需要扩充,遗憾不说自带遗憾。

不过也不必妄自菲薄。汽车圈有句话,“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谁的底牌。”万一吉利留了后手,比如续航一下拉到550公里,或者价格一刀砍到11万以内,那估计当天热搜就会多它一个“真香”条目。要是最后发现厂家说的500公里和实际表显能跑的250公里一个量级,那科技圈和车主圈的新段子又会自动上线——“你永远打不过用户测评”。

没办法,做产品如同拆盲盒,拼的是良心,赌的是预期。大环境下,新车密度像下饺子,用户挑花了眼,厂商往外抛筹码。我们这些围观的,只能凭点蛛丝马迹和一腔“行业职业苟且”猜谜底。归根结底,“理性选车,感性买单,最后多少要靠点运气。”这就是新能源赛道的铁律。

等真车上市,数据一摆出来,续航和价格如果不惊不喜,我也只好洗洗睡了。但愿吉利别跟用户玩猜谜游戏。毕竟这届消费者,熟悉套路,学会算账,嘴毒得很。“卷”得过的活下去,“陪跑”的就回锅复习,大家各安天命。

吉利星舰7纯电下线,外观有新意,续航价格需揭晓-有驾
吉利星舰7纯电下线,外观有新意,续航价格需揭晓-有驾
吉利星舰7纯电下线,外观有新意,续航价格需揭晓-有驾
吉利星舰7纯电下线,外观有新意,续航价格需揭晓-有驾
吉利星舰7纯电下线,外观有新意,续航价格需揭晓-有驾
吉利星舰7纯电下线,外观有新意,续航价格需揭晓-有驾

说到这,我也是台老发动机,不想多转速。你觉得,一台160千瓦的纯电SUV,续航没500你会买吗?吉利还有什么奇招能打动你?还是说,这辆车你看都懒得看?留言里聊聊吧,说不定“下班快点”都能成新车发布会的口号。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