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莎拉蒂30万甩卖,居然还送3年保养...
对此,网友的嘴,比玛莎发动机还炸:
✓以前是“贵族三叉戟”,现在不如“三叉雅迪”
✓30万的玛莎,修车时才知道什么是百万豪车
✓海王们连夜抛售二手玛莎,怕副驾驶的小姐姐们发现,车价还没她的包贵...
谁能想到,曾比BBA高半头的玛“叉”拉蒂,正经历百年社死!
多位二手车商撕开了“诱因”,让人哭笑不得——
▶️短视频毁了玛莎拉蒂,“开玛莎=海王”的短剧爆屏,“玛莎拉蒂副驾的香水味,每周都不同”,成了玛莎拉蒂最新广告语,玛莎拉蒂的地位标签,也从“意式贵族”沦为“海王座驾”。
【源头-海王短剧疯狂加身】
2020年起,短视频平台快抖小红书等,出现大量“揭秘海王”的短剧,剧情中“开玛莎拉蒂的海王”频繁出现,形成“海王”印象。
经典桥段之一就是:“海王”用玛莎接不同女生,副驾驶每周换人。
女生吐槽:玛莎海王说,这车100万买的,实际上是花800租来的...
网友还二创图梗:如何识别海王?——看他是不是开玛莎!
甚至还有人开培训班,教你如何成为优秀“玛莎海王”!
【形象-三叉戟变海王鱼叉】
倒霉的是,玛莎拉蒂引以为傲的“三叉戟”车标,又刚好跟现实中“海王”捕鱼(人)的人设,完美契合。
而且,玛莎拉蒂一直有“性价比陷阱”之称,二手玛莎拉蒂(2015款Ghibli)仅20万,但“豪华车光环”仍在,所以玛莎成了“海王”低成本伪装富豪“捕鱼”的最佳鱼叉。
再加上口碑争议:故障高、维修贵,被调侃“买得起修不起”,这像极了现实中“假海王,表面光,其实兜里没两钢镚”的真相。
至此,“三叉戟”变“渔叉”
【尴尬-尝试洗白“失败”】
最先嗅到“海王”标签危机的是车主们,尤其是喜欢买玛莎的中小企业家、个体户老板、江浙富二代。他们遇到的第一尴尬就是:开玛莎出门,朋友第一句就问:“今天副驾驶哪个网红?”
大量车主对此感到不满,意识到问题严重的玛莎拉蒂,曾尝试通过贝克汉姆代言“家用车”、电动科技感等,覆盖“海王”标签,但都“洗白”失败。
相信各位,还曾刷到过“外卖员追尾玛莎拉蒂后,拒绝800元私了,4S店定损1.2万需全额赔偿”的新闻——试图通过营造玛莎车主“高贵有爱”的形象,扭转“海王”标签,但也无济于事。
再加上,这4年,短视频平台兴起的微商女大军,“租拍秀”同一款玛莎,却号称是靠自己努力买来的,实际就是为了“骗”其他女性加入,这成了玛莎拉蒂沦为“微商海王”的最后一根稻草。
很多人认为,玛莎拉蒂的落败,并不是因为“海王座驾”标签,主因还是“产品力癌症晚期”、“电动化转型堪比树懒”、“卖不动库存积压严重”——2025年上半年仅售出384辆(预估),远低于2017全年1.44万辆。
但是,放眼全球,你会发现,相当的魔幻割裂,在中国30万甩卖没人要,但在中东,此刻买家还在加价买玛莎拉蒂。
沙特、阿联酋等中东国家,没有折扣,甚至选配要加价。“他们只关心有没有现车和专属配色,从不问优惠。”(迪拜某4S店销售)
可以看出,在中东土豪心中,玛莎拉蒂依然是“诞生于1914年的高调意式贵族血统”,完美契合中东土豪“炫富刚需”,且没有出现诸如中国市场“海王座驾”的负面标签。
这说明,高端奢华品牌,在“社会消费心理学”中的投射标签,至关重要!“海王玛莎”、“微商玛莎”,在10亿中国短视频使用者印象中,已成了玛莎很难撕去的标签。
而今30万甩卖没人要,宁可去买“三叉雅迪”,再次说明——当你的车标成为“海王”段子,就再也回不去神坛了。
【最后一句】毁掉一个高端品牌,最快的方式,就是拍短剧、玩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