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高合汽车被法院裁定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时,很多人以为这个曾风光无限的国产豪华电动车品牌要彻底凉了。
谁能想到不到一年时间,2025年5月22日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突然传出消息——注册资本1.43亿美元的"江苏高合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更让人吃惊的是,这家新公司的老板换成了黎巴嫩人Jihad Mohammad,背后站着中东资本EV Electra。这波操作就像电视剧里的神转折,让吃瓜群众直呼"活久见"。
要说这EV Electra也是个狠角色。这家2017年成立的黎巴嫩车企,官网首页赫然摆着高合三款车型,创始人Jihad Mohammad在社交媒体上多次暗示对高合的兴趣。听说他们最近刚和全球投资公司Silver Rock Group签了4.5亿美元的合作协议,转头就把真金白银砸向了高合。不过仔细想想也不奇怪,中东土豪们看中的哪是电动车啊,分明是中国新能源产业链这块大蛋糕。就像当年贾跃亭造车,虽然车没造出来,但FF的估值照样被炒上天。不过这次EV Electra玩得更大,直接掏出10亿美元要控股高合,还承诺未来三年要采购30亿美元的海外订单。这哪是投资啊,分明是要借壳上市。
高合这波复活操作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危机公关。盐城工厂的环保评估都启动了,说是要维持15万辆的年产能。那些被拖欠定金的准车主陆续收到退款,工厂里停摆半年的机器人手臂又要转起来了。最绝的是员工召回政策——没辞职的可以回来上班,只不过工资打八折。听说核心研发团队已经偷偷开工,看来是要憋大招。市场定位更是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从60万-80万的高端市场转向20万-30万的主流区间。这招够狠,直接瞄准小米SU7和极氪001的腹地。不过问题来了,砍掉一半价格,高合还能保持那份让人眼前一亮的科技感吗?
要说高合手里确实还有几张好牌。当年那款展翼门设计可是让保时捷都坐不住,HiPhi Z的机甲风造型在车友圈里至今还有粉丝。更值钱的是他们自研的智能座舱和800V超充平台,这些技术资产要是真能盘活,别说造车了,光卖专利都能赚一笔。不过现实也很骨感,现在公司负债157亿,相当于每卖一辆车要亏30万。那些被套牢的债权人天天堵着门要钱,新来的中东资本到底能不能填上这个窟窿?
中东资本这波操作看似豪气,实则暗藏玄机。EV Electra自己都没量产车交付过,收购高合就像空手套白狼。不过人家算盘打得精——借着高合的资质进中国市场,再把中东的石油土豪们变成客户。听说他们已经在迪拜建了体验店,准备把HiPhi X包装成"沙漠超跑"。不过欧洲消费者可不是吃素的,之前高合在欧洲卖车就因为品牌历史太短吃了瘪。这次换个中东老板就能改变局面?怕是还得看产品硬实力。
盐城工厂的复工倒计时已经启动,工人们都在传新东家要把地坪漆换成土豪金。这玩笑背后藏着个现实:高合留下的生产线确实值钱。800V超充平台、柔性生产线这些装备要是拆了卖零件都能回本。不过最让人期待的是技术降本,听说他们打算用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要是真能把价格压到20万区间,配上那炫酷的展翼门,说不定真能在小米SU7嘴里抢食。
不过风险也不是没有。现在小米SU7首月就卖了7000多辆,极氪001更是月销破万。高合想杀回主流市场,光靠情怀可不够。更麻烦的是债务问题,157亿负债就像定时炸弹,债权人随时可能要求优先清偿。听说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定在7月31日,到时候是债转股还是分期还钱,直接关系到新公司能不能轻装上阵。
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现在分化得厉害,高端市场被蔚来、理想把持,20万区间杀成红海。高合想活下来,得在差异化上做文章。就像当年五菱宏光mini EV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高合要是能把科技美学玩明白,说不定真能开辟新赛道。不过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盐城工厂改造要钱,研发要钱,市场推广更要钱。中东资本那10亿美元看着不少,但烧起来比流水还快。
站在十字路口的高合就像面镜子,照出了中国新能源车行业的众生相。有人靠资本续命,有人凭技术突围,更多人在价格战中苦苦挣扎。这场复活大戏是资本游戏的胜利,还是产业重生的契机?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各位看官,你们觉得高合这次真能涅槃重生,还是沦为资本棋盘上的又一枚弃子?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