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车门把手问题多,工信部要为其“定标准”
“看着炫酷,用起来要命!”
这两年路上跑的电动车,十个有八个装着隐藏式车门把手。科技感是有了,可一到关键时刻,这玩意儿真能救命吗?最近工信部一纸征求意见稿,直接把这类设计推上风口浪尖原来这玩意儿藏着这么多安全隐患!
一、颜值与安全的天平歪了
车企吹得天花乱坠的隐藏式门把手,实际使用中早就翻车不断。去年某电动车起火事件中,救援人员愣是花了20分钟才撬开车门,原因就是碰撞导致门把手断电锁死。类似案例一搜一大把:暴雨泡水后电路短路打不开门、老人孩子找不到隐藏按钮、甚至有人被自动弹出的把手夹伤手指……
问题根源就出在“重设计轻安全”。市面上主流隐藏把手分三种:电动弹出式、按压弹出式、纯机械隐藏式。前两种高度依赖电路系统,一旦遭遇碰撞、泡水或高温,立马“躺平罢工”。更离谱的是,某些车型把手位置隐蔽到连老司机都得摸半天,紧急情况下简直要命。
二、新规要动真格了
工信部这次征求意见稿,刀刀见血直指要害。文件里明确要求:“车辆断电后10秒内必须自动解锁”,这条直接把电动把手的“断电死穴”给堵了。另外还有几招狠的:
强制安装机械应急把手:位置必须显眼且符合人体工程学
防夹功能升级:夹到手指得在0.5秒内自动回缩
强度硬指标:把手得扛住1500牛拉力不断裂
最解气的是那条“禁止使用纯触控式内开门装置”。某些车企为了追求极简设计,连车内开门都做成触摸屏操作,真遇上紧急情况,慌起来根本找不到开关在哪儿。
三、车主们的真实心声
网上随便翻翻车主论坛,吐槽能堆成山:“冬天冻住弹不出来”“洗车工每次都要教一遍”“修个把手比换轮胎还贵”。有东北老铁现身说法零下30度把手冻住,最后是拿开水浇开的。更夸张的是某高端车型,换个电动门把手报价8000块,够买辆二手五菱宏光了。
业内人士透露,隐藏把手成本比传统设计高3-5倍,维修率却翻着跟头涨。车企为啥还抢着用?说白了就是“颜值即正义”。调查显示,72%的消费者认为隐藏把手“显档次”,这也逼得车企不得不跟风。
四、安全这道底线不能破
国外早就吃过亏。2019年特斯拉Model S在德国碰撞测试中,就因断电后车门无法开启被扣分。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去年更新测试标准,特意增加断电开门考核项。咱们这次新规算是跟上国际节奏,但要求更细更严。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给车企留了两年缓冲期。某新势力品牌工程师私下吐槽:“现在市面上的隐藏把手,90%达不到新标准。”要满足防夹、抗冲击、快速解锁这些要求,至少得重新开模设计,成本起码涨三成。
五、普通人该注意啥
如果你已经买了带隐藏把手的车,记住这几个保命技巧:
熟记机械开关位置(一般在前排座椅下方或储物格内)
定期检查把手弹出灵敏度
暴雨暴雪天气随身带破窗器
教会上车的老老少少怎么开门
说到底,汽车设计不能光讲“未来感”。那些为博眼球搞的奇葩设计,迟早要在安全面前现原形。工信部这波操作,算是给疯狂堆配置的车企敲了警钟科技可以炫酷,但人命开不得玩笑。
(征求意见截止到2025年6月7日,有建议赶紧发邮件到。你的一个反馈,说不定能救条命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