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评人测极狐T1续航争议,MG4数据被重点夸,网友质疑双标

昨天刷到了某车评人做的测评,一下就炸开了锅,尤其是对极狐T1和名爵MG4这两部电车的待遇,简直是双标现场,现场不点名,各位心里都清楚。其实我琢磨了一圈,最刺眼的并不是他讲了什么数据,而是做事的逻辑让人觉得有些说不通。

这事怎么展开呢?先是网友提问,问到极狐T1续航实测近乎1:1,居然还出现了反向虚标——好家伙,宣传的数值还不如实际开的,多少有点意外。而某车评人一番操作,马上把锅甩回测试方式上:你们那个民间测测意思看看就得了,注意什么平均速度啦、是不是上下坡啦——重点就是想让大家觉得,这测试条件比较特殊,换别的车也能有类似成绩,事情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神奇。他说这话的时候没问题,观点自由,你想怎么分析都行,无非是提醒大家不要被数据表象迷了眼。

可问题出来了,他近期自己上场测了MG4的续航,不仅上了数据,还极力表现这车的“电耗优秀”。你想啊,他这次口吻一转,说自己平均时速44km/h(其实离极狐T1的41km/h也就相差3个),但在MG4面前可不一样:“比三十几公里的测试好多了!”字里行间的意思就是,我这速度够快了,数据很有说服力;平均电耗9.1kwh/100km就拿出来大书特书,难不成开快了还省电,这不显得车更惊艳?

他还扒拉着电耗各项比例给观众看:驱动系统、电耗占比、空调占比,全都详细讲了,暗示自己开得节俭,只有偶尔开点空调,其他时间都很省。顺带还强调了高速区间:“最高90,最低70。”这些细节就像是在说,我都是按最合理、最实际的方法测的,你们看看,数据漂亮不是没道理。

可是转念一想,有没有一种可能:吐槽别人的测试均速不真实(41km/h),自己的44km/h就突然变得“够格”了?这三公里的差距到底能说明什么?最尴尬的是,极狐T1原本是四人满载,全程开空调,而且路线是往返不是单程;反观他测MG4只有自己一个人,空调还偶尔开,测试时间也短。这样的对比,口头上怎么吹都没用,实际谁更吃亏一目了然吧。

再扒下去更出戏,极狐T1是直播十小时,全程不关电,跑到中间还去吃饭休息,所有环节都给网友看明白了;而他MG4是精剪五小时,实际跑的路程也更短,条件本该更有利。如果你测试的时间、路段都比别人宽松,这数据不是理应更漂亮吗?但最后数据真就能拉开多大差距?其实一对比还是差不多。那到底优秀在哪儿?难道平均时速高那么三公里就能直接升华为“牛车”了?要我说,全程一派吃相难看的双标罢了。这种假洋气是哪个环节学来的?

我实在想不明白这么做的意义在哪里。没有哪辆车是绝对的好或坏,每台车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短板,作为测评人你大可以客观反映、实话实说。可一个人身上跑出来两套标准,这就是典型的带节奏,骗流量。你要真是喜欢MG4,优点咱们都承认,什么三电终身质保不限里程,这种话我也天天在朋友圈看到,性价比的确有,新玩家入局值得考虑;但你有没有必要一边夸MG4,一边不断地踩极狐,甚至暗搓搓摆出“你家那个不行我这个才是真牛”姿态?

我一直关注车圈这事,极狐T1其实就座舱净、空间配置来说也肯定能拉一票忠粉,MG4有大功率、超长质保,也是电车性价比党的新宠。这些优点你表达出来没问题,哪款车刚出来的时候都会有点爆点。但你没必要像有的测评号那样一面倒吹,另一头一面倒贬,这种极其歪曲和不实的言论,就是给网络添堵。很多时候你在交流群沟通都还话说留有余地,真正发视频的时候就是另一副嘴脸,这种人设真就切换得毫不犹豫。

你有专业知识,各种参数你肯定比普通用户懂得多,咱也认,可专业不是用来双标洗地的。你一旦双标了,网友也不傻,直接看得出你到底偏向哪头。你拿MG4的优势讲得天花乱坠,极狐有一点好你就各种找茬,平均速度和用电细节反复琢磨——这就不是实事求是了,而是硬往自己的舒服方向引。

说到底,测评车不是吹牛比赛,本来就是给用户一个参考,不要把自己当成销售商。这种测评如果都靠“平均速度”这种挑三拣四的参数,那今后大家都自己把车托下来去测,不用你带节奏了。对一款车你喜欢就点点,觉得有问题也别藏着掖着,谁还没点主观色彩呢?但起码别双标,别一头踩一头捧,大伙一眼就看穿你的猫腻。

车评人测极狐T1续航争议,MG4数据被重点夸,网友质疑双标-有驾
车评人测极狐T1续航争议,MG4数据被重点夸,网友质疑双标-有驾
车评人测极狐T1续航争议,MG4数据被重点夸,网友质疑双标-有驾
车评人测极狐T1续航争议,MG4数据被重点夸,网友质疑双标-有驾
车评人测极狐T1续航争议,MG4数据被重点夸,网友质疑双标-有驾

最后给这位测评人的做法送上一句网友神补刀——“最近MG4和T1都在热搜,主播蹭流量蹭得熟练得很,别的内容都搁浅了,最新一期蹭蹭蹭地来了。”这说明什么?无非是现在测评圈为了流量鱼龙混杂,谁能抓住热点谁秒变专家,至于专业性、客观性什么的,早都不是首要目标了。

总之,车圈这事还是得靠点良心。在车评人嘴里啥车都能被吹成神车,哪辆都能一夜间被踩成“垃圾”。但无论如何数据不会骗人——既然真有成绩就让成绩说话,别老拿测试条件做挡箭牌,今天抱着这套明天抱着那套,说到底就是不敢承认自己的双标。大家以后多留点心,实测数据自己也能琢磨琢磨,别把车评人的那些声音太当真了。客观一点,自己多试试,实事求是才是正道。至于那些蹭热点的,各自有各自的小算盘,车没那么神也没那么次,别动不动就带节奏,你吃相难看,网友都看得明明白白!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