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上海站迎来返程高峰,加长高铁如何改变出行体验

10月7日,国庆中秋假期的最后一天,铁路上海站迎来返程最高峰,预计到达旅客高达80.8万人次。上海虹桥站、上海站、上海南站等各大车站人潮涌动,候车大厅彻夜灯火通明。面对如此庞大的客流压力,铁路部门不仅增开66列临客,更悄然启动一项关键技术——324列动车组实施重联运行。这些“加长版”高铁,正成为化解返程洪峰的隐形主力。

铁路上海站迎来返程高峰,加长高铁如何改变出行体验-有驾

所谓“重联运行”,并非简单地把两列高铁挂在一起。它是一套精密的系统工程:两列同型号动车组在站场低速对接,自动车钩完成机械锁闭,气路系统贯通以同步制动压力,电气网络则实现控制指令的实时传输。最终,后车完全听从前车指挥,如同一列16节车厢的长编组列车,协同加速、减速、停靠,全程无需额外司机操作。

铁路上海站迎来返程高峰,加长高铁如何改变出行体验-有驾

为何要在返程高峰启用这项技术?答案在于“潮汐式”客流的极端不均衡。假期尾声,长三角地区集中涌入返乡与返岗人群,单日到达量接近发送量的两倍。仅靠增开列车受限于车底数量与线路容量,而重联则能在不增加发车频次的前提下,直接翻倍单趟运力。一列8节编组的复兴号载客约600至800人,重联后可达1200至1600人,相当于每趟车多运一趟人。

铁路上海站迎来返程高峰,加长高铁如何改变出行体验-有驾

这项技术的实际效能已在多地得到验证。2025年国庆期间,西安铁路局对57列动车实施重联,直接增加运力3.2万个席位;全国范围内,重联运行累计增运超800万人次。在上海局,324列重联动车与399列临客协同发力,使长三角铁路单日发送能力逼近358万人次,较去年同期提升近4万。这种“运力倍增器”已成为应对大客流的标配手段。

铁路上海站迎来返程高峰,加长高铁如何改变出行体验-有驾

对旅客而言,重联带来的影响是双重的。正面看,它极大提升了购票成功率与车厢舒适度,减少了“站票挤满过道”的窘境。但也有不便:重联列车的8号与9号车厢之间无法互通,若误上错车厢,中途无法穿行换乘。因此,站台广播反复提醒乘客核对车厢号,电子屏也用醒目标识区分前后组。铁路部门建议,乘客进站后应提前通过12306或站内导航确认检票口与车厢位置,避免因走错耽误行程。

铁路上海站迎来返程高峰,加长高铁如何改变出行体验-有驾

未来,重联技术或将更智能、更灵活。随着动车组调度系统升级,铁路部门可根据实时售票数据动态调整重联计划,实现“按需加挂”。部分新型智能动车组已支持“虚拟重联”——前后列车保持物理分离,但通过车车通信实现同步操控,进一步提升调度弹性。与此同时,上海等枢纽站正优化站台资源配置,确保16节长编组列车停靠安全,广播与引导系统也持续升级,以降低乘客误乘风险。

铁路上海站迎来返程高峰,加长高铁如何改变出行体验-有驾

这场返程大考,不仅是对铁路系统的压力测试,更是现代交通科技的集中展现。当人们拖着行李走出站厅,或许不会留意刚刚乘坐的列车是“单兵作战”还是“双车合璧”,但正是这些看不见的技术细节,支撑着亿万人的归途。在客流高峰年年刷新的今天,重联已从应急手段走向常态化运力调节机制,成为中国高铁高效、韧性运行的缩影。下一次假期来临前,它仍将默默准备,以“加倍”的运力,迎接“加倍”的期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