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每次看到这种把比亚迪掰开揉碎,整成二十一个“多维视角”的PPT式分析,我脑子里就只有一个画面:一群西装革履的专家,围着一个巨大的手术台,台上躺着比亚迪,他们拿着小刀片,小心翼翼地,试图给一个正在狂奔的哥斯拉做活体切片。
就挺荒诞的。
核心问题在哪?你们还在用研究“公司”的逻辑,去分析一个已经快要“成精”的庞然大物。这事儿一开始就错了。
开局先来个暴论:比亚迪现在干的事儿,压根就不是造车,也不是搞技术,它在进行一场大型的社会学实验,实验的名字叫——掀桌子。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比亚迪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人家根本不是来吃饭的,人家是来把整个餐厅爆破的。
你看,它的那些所谓技术壁垒,什么e平台3.0,CTB,刀片电池,听着是不是特别高大上?特别有“护城河”那味儿了?坏了菜了,你又被带沟里去了。这些东西的核心价值只有一个,就是便宜,以及在大规模复制下的绝对便宜。它不是在修一座精致的米其林三星厨房,它是在用工业化的方式,把压缩毛巾的生产线拿来生产满汉全席。刀片电池牛逼在哪?不在能量密度,不在充电速度,在于它用一种近乎耍流氓的方式告诉你:哥们儿的电池,就算扎穿了,也就是给你表演个冒烟,轻易不变烧烤架。我作为一个曾经担心电车自燃的中年人,一听到这个,什么续航,什么智能,都往后稍稍。活着,才是硬道理。这需求,多朴素,多真实。
然后就是产品矩阵,从王朝到海洋,从仰望到方程豹。这是在干嘛?这不是价格带全覆盖,这是在发动一场针对你钱包的“饱和式攻击”。你以为你在选妃,其实你选的都是一个妈生的,就是换了个马甲。比亚迪不装了,摊牌了,它把选择权给你,但把最终解释权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它用十万的秦告诉你电比油低,用二十万的汉告诉你我也有面子,用三十万的唐告诉你我还能拉一家子,最后用一百万的仰望U8告诉你,我甚至能让你在水库里cosplay潜水艇。就问你怕不怕?这个U8才是典中典,它存在的意义,根本不是为了走量,而是为了给那帮天天喊着“比亚迪没技术”、“比亚迪Low”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你看,我能造一百万的车,还能原地掉头,还能当船开,你那三十万的BBA,行吗?不行就闭嘴。这叫“品牌势能”的降维打击。
智能化?天神之眼?DiPilot?别闹了。我这么说吧,中国自动驾驶的终极难题,根本不在于代码和雷达,而在于一个骑着“老头乐”、不打转向灯、随时可能从你左前方45度角鬼探头的大爷。只要这个物种还存在一天,所有L2、L3、L4都是玄学。大爷永远能用最不讲理的走位,教你的AI重新做人。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所以比亚迪在智能化上不冒进,简直就是开了天眼,悟了。它知道,在现阶段,把沙发彩电冰箱拉满,让你在堵车的时候能看个球,比什么“自动驾驶”靠谱一万倍。
我们再聊聊那个最魔幻的“垂直整合”。当所有人都吹新势力是轻资产、互联网模式的时候,比亚迪这个浓眉大眼的,却在干最苦最累的活,自己开矿,自己做电池,自己搞芯片。这在当年,简直是土鳖的代名词。但现在呢?碳酸锂价格一个过山车,新势力们哭爹喊娘排队给宁德时代磕头的时候,比亚迪自己就是“地主家”,心态稳得一比。这哪是造车,这简直是在修仙。别人还在炼气期,靠着外部“丹药”(供应链)吊着一口气,比亚迪已经开始自己种灵田、炼丹炉、甚至连山头的龙脉都挖到自己家了。这种重资产模式,在和平时期看着笨重,一旦进入现在这种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就变成了最坚固的移动堡垒。别人打的是闪电战,比亚迪玩的是“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
写到这里,我感觉这个修仙的比喻有点用力过猛,但讲真,除了修仙,我想不出别的词来形容这种疯狂。从光伏到储能,从乘用车到云巴,这已经不是一个车企了,这是一个披着车企外衣的能源巨兽,一个准备把人类出行和能源消耗打包带走的“三体人”。
当然,你说它没风险,那是假的。最大的风险是什么?不是特斯拉降价,也不是华为问界。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那种感觉,那种“信仰”,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那不是性价比能解释的。华为的风险更大,因为它也在搞生态,也在玩技术降维。但比亚迪最大的风险,其实是它自己。当一个企业庞大到开始玩“生态闭环”的时候,它就必须面对一个终极问题:这么大的摊子,会不会因为某个环节的溃败,而导致整个系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我突然想起前阵子买的一个多功能充电头,能充电脑手机手表,特别牛,结果上周手表充电那个口坏了,搞得我现在出门还得再带一个充电器。这事儿就挺烦的。
所以,你看,把比亚迪拆成21个点去分析,就好像试图用数学公式去解释爱情。你能罗列出一万个优点,但最后打动人心的,可能就是一个瞬间。比亚迪的成功,不是某个点的成功,而是一种气质的成功。一种“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掀桌子气质,一种“管你什么高科技,老子就是要便宜大碗”的民粹气质,一种“你们玩互联网轻资产,我偏要挖矿炼钢”的土鳖气质。
最终的结论是什么?在一个混乱的市场里,最理性的分析往往是最无效的。当所有人都想体面地赚钱时,那个最不体面、最愿意把自己弄得一身泥的家伙,往往能活到最后。所以,别再分析比亚迪的护城河了,它自己就是那条滚滚向前、随时准备淹没一切的泥石流。
这简直不是人干的事儿!
它不是在竞争,它是在重塑这片土地的规则。要么成仙,要么成盒。而比亚迪,看起来已经摸到了成仙的门槛。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