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万订单等半年!小米SU7爆单真相:车主排队到年底?新SUV救场?

小米SU7爆单大起底:40万订单为何堵在工厂门口?

从“热搜”到“等车一年”,雷军的造车狂飙卡在哪儿?

订单堆到2026年,车主自嘲“等车等到下一代”

18万订单等半年!小米SU7爆单真相:车主排队到年底?新SUV救场?-有驾

2025年4月27日,小米SU7车主群里炸出一条消息:“兄弟们,我去年10月订的车,排到明年3月提车了!”这并非段子,而是小米汽车的真实写照。

截至今日,小米SU7累计订单突破43万辆,但北京亦庄工厂月产仅2.2万台,车主普遍要等10个月起步,部分人甚至排到2026年。

43万订单 ÷ 月产2.2万 = 19.5个月才能清空库存,而每天还有2000多新订单涌入。

雷军一边在微博安抚车主“全力扩产”,一边把二期工厂工期提前3个月,但远水解不了近渴。有车主自嘲:“等车一年,小米倒闭了怎么办?”

18万订单等半年!小米SU7爆单真相:车主排队到年底?新SUV救场?-有驾

小米SU7的产能困局,有三个原因:

工厂设计跟不上市场热情。北京亦庄的工厂年产能仅15万辆,但SU7上市9个月就卖出24.8万辆。工厂没办法只能把测试工位改成产线,工人两班倒,每76秒下线一台车,机器24小时不停。即便如此,月产2.2万台的速度,也只能填上订单量的零头。

宁德时代原本承诺的电池供应,被比亚迪用低价截胡部分订单,小米不得不启用二线供应商救急,结果电池一致性不达标,导致部分车型续航缩水。英伟达Thor芯片交付延期,顶配版SU7的智能驾驶功能“难产”,车主提车后也用不上高阶辅助驾驶。

小米自研的泰坦合金用于车身压铸,虽然强度高,但废品率初期高,每120秒才能造出一个合格件。自动化产线的调试更是问题频发,设备故障导致生产线每周停机检修3次,良品率跌,进一步拖慢交付。

小米SU7能卖爆,靠的是三招

一招:标准版定价21.59万,比预售预估的30万直接砍掉三分之一,配上双电机、空气悬挂、激光雷达,把特斯拉Model 3逼得连夜降价。财报显示,小米汽车毛利率低,每卖一台车净亏9000元。换言之,卖得越多,亏得越狠。

二招:车里能遥控6000多种米家设备,中控屏秒变“智能家居遥控器”,露营时甚至能外接电源煮火锅。

三招:雷军从发布会玩梗“对标保时捷”,到凌晨直播试驾,雷军把售车变成科技圈春晚。但过度营销反噬口碑:黄牛把订单炒到加价3万,二手平台有人手握12个订单号倒卖,普通车主怒骂“连车都抢不到”。

流量既带来订单,也放大争议。

三个“行业死结”

一死结:传统车企产能爬坡通常需要3-5年,但小米作为新玩家,用户容忍度低。2024年12月,因软件故障召回3万台车,直接导致当月产能腰斩。不能忽视一点:汽车不是手机,质量问题会直接要人命。

二死结:供应链“看人下菜碟”。宁德时代优先供货特斯拉、比亚迪,小米只能拿到次级配额;芯片受制于英伟达,智驾功能开发处处受限。考虑到供应链的强话语权,新玩家用钱换时间”——小米投资10亿自建电池试验线,但远水难解近渴。

三死结:小米二期工厂6月投产后,年产能将翻倍至30万辆,但规模化生产必然带来品控风险。2024年4月,深圳车主提车时发现未交付车辆已掉漆;5月,70多位车主投诉自动泊车失灵撞墙。相对来看,产能扩张越快,质量黑历史越多。

雷军寄予厚望的小米YU7(中型SUV)计划6月上市,但这剂“解药”可能变“毒药”。

首先,产能分流雪上加霜。北京工厂现有产线已超负荷,YU7上市后将与SU7争夺生产资源。业内人士预测:“SU7等车时间可能从10个月拖到1年半,退单潮一触即发。”

18万订单等半年!小米SU7爆单真相:车主排队到年底?新SUV救场?-有驾

SUV市场已是红海。理想L7、特斯拉Model Y虎视眈眈,小米缺乏品牌溢价,只能继续打车价战。但SU7的亏损前车之鉴摆在眼前,雷军敢在SUV上再亏一次吗?

短期看,小米三管齐下:全力保交付(二期工厂投产)、铁腕打黄牛(封禁违规订单)、危机(安全事故善后)。长期看,只有突破固态电池研发和全栈自研智驾两座技术大山,才能摆脱供应链卡脖子。

说到底,40万订单是面子,质量与交付才是里子。雷军说“汽车是百年工业”,但消费者不会给他一百年时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