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车出门,感觉比以前更虚了点。每天的车流,好像变得更有序,可我心里暗想,就算这两条路出行少了,绕一绕也不费事。实际情况咋样?我简单瞥了下数据,这次的政策估算,影响面大概涉及几百辆日常货车(样本少,不一定准),但其实对我这种普通司机来说,说白了就是多一层别走错的限制。
昨天早上在公司门口碰到一个货运司机,一脸苦恼:你说,这政策搞得,咱还敢不敢跑城里?我笑着摇摇头,也真不知道,反正心里在算。这个禁行范围挺明确,迎宾大道和颍川大道两条主路都在禁行之列,全天候封禁,估计堵车会比以前更惨。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选这两条路?我猜,也就是这些路交通节点多,车流密,规划上位置重要,但其实我也没细想过这个衡量。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这段先按下不表)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临颍的道路设计挺巧,路宽、交叉口布局都考虑了人流车流平衡。可是现在这个新禁令,硬是把货运都挤到东环、北环、南环去绕,这一绕,估算能比直行多车30%左右(体感/估算)——绕路的公里数增加4-6公里(样本少,实际还得依天气和时间调整)。
我心里琢磨:这样做,对环境好?技术层面,我倒觉得像是一幅拼图,通知里还鼓励新能源车辆上路。新能源货车?好像对了,但钥匙在那些企业手上,他们可能会投入高价升级,但个体司机还真不一定能轻松接受,这点心里不是特别明朗。你觉得,这个措施靠谱吗?(这个问题突然跳出来,我自己都没问过别人的看法)
可是我也在想,政策的一部分意图,或许是逼着大家用新能源,少排点不环保的货车,但这东西还是供需关系的问题。根据我的观察,市面上能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货车,价格大概比中型货车高出15-20%,用个生活比喻,就是换一套全新钢笔,价格直接飙升了十几块。这能节省油耗——粗算一哈,一辆柴油货车百公里油耗在30升左右(估算/体感),现在大概5.3元/升,那油费就算出,单位公里的油耗成本大约0.16元。新能源货车呢?电费按每度0.6元算,续航100公里耗电大约40度,电费24元,直观比油费低不少。
那,谁都知道,新能源车辆涉及充电设施这块难倒不少中小企业或个人司机,要想大规模普及,还得补贴和基础设施配套。而这个禁行通知,限制了大量柴油车,实际上一定程度上,也推着他们向新能源变迁,但这恩惠,真是全民受益的么?我觉得这里面有股逼不得已的味道,谁都不敢保证,未来新能源充电桩布置完完全全满足需求。
问个奇怪的问题:你觉得除了政策外,私底下,货车司机是不是也会拍着车门,偷偷觉得:这个禁令我不开心?啥时候我能开新能源货车上路?可能未必,但我猜,心里一定有点抵触,因为干一行都不容易,一下子就被塞了这么个封路令,心情总难免不好。
说到我竟然在猜:这次禁行是不是会带来一个副作用——路面更干净,空气更好?但现实可能更复杂——有人转行少了货源,有人更迷恋跨省外出偷偷绕行,反而搞得货运不如以前顺畅。那这样一看,政策的效果还能真落实么?硬是要靠这个封路加减法。
临场时,我记得一位修理工说过:平时货车跑的快,修车也快,现在堵成这样,估摸着修理点的生意会多不少。这算不算另一层意味?也就是说,改动一波,产业链都会受反馈。
这让我突然想起一个问题:这轮变革之后,货运行业的刚性需求会不会变大?你有没有觉得,政策就像是在调节一台老四川麻辣锅,添了点辣椒,少了点油,也得看整体锅底能不能适应?而我,最担心的是,这个政策是不是只顾眼前的空气和交通秩序,忽略了后续的燃料转移——就是原料和物流网络的深层次变动。
我也不敢保证——或许,下一步还会出现车子巨多绕路跑的新动作,或者新能源政策变得越来越细腻,伴随着技术成熟,或许未来的货车会变得像电动滑板一样轻便,又或者,像我一样,干脆放弃了货车梦。
偶尔我也会疑惑:这些政策,是真想换个样子让城市更美,还是多点狠手让行业调整?也许都对。还没细想过的,是不是其实这些措施背后,谁最开心?可能是环保局,也可能是环保局的邻居——新能源车制造商。
在这个变化中,最让我牵挂的是那双拖着空箱的货车轮子,早晨的嗡嗡声逐渐变静,只留下一点点油腻的余韵。未来会是什么样子?谁能说得清?也许,下一次在路上,遇到那辆禁行路线外活动的货车,你能认出来它的秘密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