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手机,一条推送直接蹦出来:上汽奥迪Q5 e-tron入门款19.17万?
我差点以为是哪个钓鱼网站发的假消息。一个挂着四环标的中型纯电SUV,车长近4米9,轴距快3米,标配AR-HUD、DCC自适应悬架、360全景影像……现在价格踩进20万以内?这已经不是“降价”了,说是往地上摔都不为过。
说实话,这车我还真去店里看过一趟。那天下午阳光斜照进展厅,白车身在灯光下泛着冷调金属光,前脸那块封闭式六边形格栅——还是熟悉的奥迪味儿,镀铬边框一圈勾着,自动大灯炯炯有神,像那种常年坐会议室C位的老总,不张扬,但你一眼就知道他有分量。
Q5 e-tron可不是油改电的凑合货。它是奥迪在中国首款基于大众MEB纯电平台打造的SUV,起点就不低。外观上没走激进路线,贯穿式尾灯配双拼色车身,质感拿捏得挺好。不像某些新势力一上来就冲你吼“看我多帅”,它更像那种你多看两眼才会发现“诶,这车有点东西”的类型。
坐进驾驶舱,第一反应是:六座布局真香!第二排两个独立座椅,中间留出通道,第三排进出不费劲——这点对我这种偶尔要带爸妈出门的人来说太关键了。(现在想来……要是第三排再宽点就完美了,可惜现实总是差那么一口气。)
不过你也别指望它变成MPV。车长不到5米,第三排成年人塞进去,短途还能应付,长途嘛……膝盖顶着前座背板,时间一长腿都麻了。我试坐过一次,起身时还听见自己膝盖“咔”了一声,得,这年纪经不起折腾了。
内饰倒是没拉胯。真皮缝线、门板上的绒面材质、中控拉丝面板,摸起来都有种沉甸甸的商务感。棕色款略显老气,像是4S店经理的专属配色;我个人更偏爱黑灰搭配,低调又耐脏——就像我书桌上那杯喝了一半的美式咖啡,冷冽但提神。
配置方面,10.25寸仪表+11.6寸中控屏,支持CarPlay,前后一共6个Type-C口,日常使用基本够用。最让我意外的是,居然还保留了不少实体按键!现在多少电动车恨不得把所有功能塞进大屏里,开车调个空调都要点三层菜单……而它不一样,音量键、空调旋钮都在手边,不用分心找。(这里我起初不太明白:都2024年了,为啥还要留按键?后来才发现,雨天戴着手套也能盲操,这才是真人性化。)
L2+级辅助驾驶、双层夹胶玻璃、空气净化系统都配齐了,但和蔚来ES6、小鹏G9比起来,少了电动腿托和座椅按摩——你说它“抠”吧,倒也不是,只是给人一种“该有的都有,额外的没有”的感觉,像极了单位报销制度:标准内全报,多一分不给。
动力分单双电机。低配204马力,零百9.3秒,城市通勤完全够用;高配quattro四驱306马力,6.7秒破百,踩一脚还真有点推背感,过弯时底盘也挺住,不虚。电池83.4kWh,CLTC标称续航560公里,快充支持,补能压力不大。
底盘结构是前麦弗逊、后多连杆,高配带DCC自适应悬架。开起来还是熟悉的德系风格——稳。高速上120码巡航,方向盘不发飘,风噪也被双层玻璃压得很低,只有胎噪微微传来,像是地毯下藏着一台嗡嗡作响的扫地机器人……听着烦,但不影响大局。
可问题是,卖不动啊。
今年奥迪整体销量一路往下走,公务采购越来越倾向国产车型,高端市场又被BBA老对手和新势力夹击。电动这块尤其惨烈——蔚来ES6、小鹏G9、Model Y哪一个是省油的灯?降价,几乎是唯一能抓住眼球的办法了。
但这一降,品牌光环也跟着松动了。五年前,奥迪A6L还是体制内标配,气场两米八;现在它的电动SUV却在跟国产车拼谁更便宜……你说讽刺不讽刺?
至于这波19.17万的操作,是不是清库存?我觉得八九不离十。否则你能解释为啥官网那个最低配版本,点进去居然还能轻松下单?……(说来也巧,我朋友上周订了一台,销售说“现在订,两周就能提。”这话从奥迪嘴里说出来,总觉得哪儿不对劲。)
回头来看,豪华品牌的“贵”,本质上卖的是身份认同。可当一台奥迪电动车的价格逼近国产Model Y后驱版,甚至干到CR-V、凯美瑞的区间,你还愿意为那个“四个圈”多掏几万吗?
也许有人会觉得值——毕竟平台正统、做工扎实、六座实用。但也一定有人会问:同样的钱,我为什么不买智能化更强、服务更好的新势力?
写到这儿,窗外开始下雨了。雨刮器唰唰划过玻璃,我忽然想起第一次看到Q5 e-tron时的感觉:它像一个穿着西装打领带的老派绅士,站在一群穿潮牌的年轻人中间,举止得体,却略显落寞。
豪车的光环还在,只是……风,已经变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