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抖音视频在车圈引起了轰动。一位博主向小米汽车的小爱同学询问YU9,竟意外获得了关于这款处于路试阶段的增程式SUV的劲爆信息:
YU9是一款处于路试阶段的增程式SUV、可能会配备后轮转向功能、纯电续航里程至少会超过500km、并匹配一个不大于20L的小油箱。
这段“乌龙”视频,让本就备受关注的小米YU9再次成为了热议话题。
网上曝光的伪装谍照显示,YU9采用了方正车身和直立D柱设计,融合了路虎揽胜的硬派风格与蔚来ES8的科技元素,被网友亲切地调侃为“米雷德”。
一位博主更是用AI技术生成了一组“YU9”的假想图,5米多的车长、硬朗的线条、三排座布局,让网友直呼“国产揽胜平替”。随后,网上又曝光了带6/7座布局的谍照,这无疑揭示了YU9直指“家庭刚需”的市场定位。
YU9的每一次曝光都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饥饿营销”,没有官方剧透,却用碎片化信息持续撩拨着市场的神经。然而,随着YU9技术路线的曝光,小米也面临着一场“技术人设”的危机。
小米汽车技术集大成者
“增程式?小米不是一直鼓吹纯电才是未来吗?”这一高赞质疑直击小米的敏感点。
从技术路线来看,YU9选择增程实属无奈。理想L9、问界M9的销量证明,中大型SUV用户对续航焦虑的敏感度远超想象。
小米内部流出的会议纪要也显示,SU7用户调研中,72%的潜在买家会因“长途充电不便”而放弃购买。因此,选择增程可以说是市场倒逼的结果。
然而,技术细节的缺失却让舆论场充满了猜疑。网传YU9将搭载1.5T四缸增程器,纯电续航约200公里(CLTC工况),综合续航破千。
虽然数据看似亮眼,但增程器供应商却成谜。有业内人士猜测,小米可能沿用东风岚图的成熟方案,但这将与其“自研技术大厂”的人设背道而驰。
更微妙的是,华为问界M9已打出“全球热效率最高增程器”的招牌,理想L9的增程NVH(噪声与振动控制)口碑也稳固。那么,作为后来者的小米又该如何破局呢?
雷军的“梭哈式”发言更加剧了悬念。他称YU9是“小米汽车技术集大成者”,将搭载“颠覆性智能座舱”。对此,网友也是毫不客气地发问:“问界有鸿蒙,理想有‘冰箱彩电大沙发’,小米的杀手锏……难道是更便宜?”
YU9真是家庭刚需吗?
运动轿跑专业户突然转型打造大SUV,这感觉就像让博尔特改打篮球一样令人意外。不过,自从谍照曝光以来,小米YU9的设计确实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小米YU9似乎在尝试在家族式设计语言与实用主义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前脸保留了SU7的狭长大灯,但A柱线条却更接近蔚来ES8的流畅感;侧面轮廓则与丰田汉兰达神似,C柱后明显加长的车身暗示着它可能是一款三排座车型。
这种“缝合式创新”的评价两极分化:有人觉得它“霸气与科技感兼具”,也有人吐槽它“像穿西装打领带的健身教练”——看似全能,实则定位有些模糊。
更大的冲突在于空间与性能的博弈。网传YU9车长超5米3,轴距达3米,三排6/7座布局让“葛优瘫”成为可能,放倒第三排后甚至能装下露营装备和宠物笼。此前SU7因后排头部空间局促被诟病,而YU9的谍照显示,其第二排腿部空间比SU7增加了近15厘米。
然而,这背后的代价是车重增加至2.6吨,风阻系数预计从SU7的0.195飙升到0.28以上,这对续航和操控都是一大考验。有网友直言:凯雷德的“雷”字,莫不是给雷军预留的吧?
这场设计博弈,其实反映了小米用户画像的撕裂。那些曾经为SU7颜值买单的年轻极客,是否愿意为这款“带娃神器”YU9再掏40万?而追求实用主义的家庭用户,又能否接受小米的“理工男审美”呢?
YU9还需要等多久呢
对于用户来说,等待也是一个问题。“现在买理想L9,还是等两年后的小米?”这是车友群近期的高频问题。
按计划,YU9将于2026年上市,这给了对手充足的准备时间。理想汽车已经启动L9中期改款,重点升级芯片和导航辅助驾驶;问界M9则可能在2025年底推出五座版,直击YU9的定价空档。
更危险的信号来自用户心理:新能源车的技术迭代周期已经缩短至12-18个月,等待YU9的风险不亚于“2023年买燃油车”。网传的40万起售价,也让小米的应对策略充满了策略性。与问界M9入门版相比,YU9车长多出10公分,续航多200公里,价格却便宜15%;与理想L9相比,YU9用顶配配置对阵竞品中配车型,性价比优势明显。
据内部人士透露,YU9将采用与SU7完全不同的生产标准,比如座椅皮质供应商与奔驰同源,底盘调校由前保时捷工程师主导等。这些信息通过关键意见领袖间歇性释放,小米试图塑造“慢工出细活”的高端形象。
然而,50万级市场中BBA的品牌溢价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小米的智能化生态能否打动中产家庭?答案或许就藏在小米的“生态链魔法”里。想象一下:戴着小米手表靠近车辆自动解锁,小爱同学接管全车语音,车机无缝联动米家智能家居……这种“移动的米家帝国”体验是传统车企难以复制的。
同时,也有批评的声音指出:YU9的设计或许“借鉴”了揽胜/凯雷德,其品牌可靠性仍需时间验证。
小米在重新定义高端
对于小米汽车而言,SU7是关乎生存的关键一战,而YU9则是其真正的成人礼,标志着小米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面成熟。
随着武汉“米岚智造产业园”的曝光,小米的“双城战略”也浮出水面:北京工厂将专注于纯电车型(如YU7)的生产,而武汉工厂则主攻增程车型(如YU9),这一布局复刻了手机界的“高通+联发科”模式,展现了小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多元化战略。
选址武汉,对雷军而言,既是情感的归宿,也是商业的抉择。作为湖北人,他多次向武汉大学捐款,总额超13亿元,并将空调、家电基地落户光谷,体现了对家乡的深厚情感。而更深层次的布局,则是借力东风集团的增程技术。东风马赫系统油电转化率高达3.66kWh/L,或将成为YU9的核心竞争力,为小米汽车在增程车型市场赢得一席之地。
更值得一提的是,小米计划在2026年量产YU9后,将进一步拓展产品线,推出MPV、跨界车型等,全面覆盖30-50万全价位段。这一举措显示了小米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雄心壮志。有分析师预测,小米或将在3年内成为“30万以上SUV市场最大搅局者”,其市场影响力不容小觑。
然而,这场赌局的终极悬念在于:当2026年YU9上市时,市场是否还愿意给小米一次“重新定义高端”的机会。小米汽车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让我们拭目以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