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尼桑(Nissan的音译),你八成会想到轩逸、天籁、途达这些烂熟于心的名字。但要抛出“Liberta Villa”这四个字儿,保准儿十个里有九个半得抓耳挠腮。可就是这么个闻所未闻的车款,在JDM(Japanese Domestic Market,霓虹国内市场)藏家圈子里,那可是炙手可热的“白月光”。
这事儿就有嚼头了。一边是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买菜车”,一边是凤毛麟角、珍稀到姥姥家的“梦中情车”,同宗同源,反差咋就这么哏儿呢?
Liberta Villa,这名儿听着就透着一股子欧陆风情,实则呢,是土生土长的和风特供。从1982年到1990年,如昙花一现般绽放了八个年头。它的市场定位颇为耐人寻味,卡在Pulsar和Leopard之间,心气儿很高,想在精致豪华这条道儿上蹚出个名堂。初代造型四四方方,像个敦实的盒子,顶配版还铆上了涡轮增压,要知道在八十年代初,这玩意儿可不是啥司空见惯的玩意儿。二代目则更显风骚,三门掀背版横空出世,再配上致敬Skyline的圆形尾灯,瞬间就跟平庸的Pulsar划清了界限。
问题来了,既如此殚精竭虑,为啥最终还是折戟沉沙了呢?
细究起来,Liberta Villa的定位就有些不上不下。论豪华吧,它终究是脱胎于紧凑型车平台,空间捉襟见肘,配置也未臻化境。说它是家用轿车吧,身价铁定比Pulsar高出一截,受众自然也就窄了。这就好比,你想淘摸一辆经济实惠的代步工具,它偏跟你叨咕豪华;你真想体验一把奢华,它又差那么点儿意思。
再者,彼时霓虹的汽车市场竞争已是白热化,各路新车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消费者面临着“幸福的烦恼”。Liberta Villa想靠着“精致豪华”杀出重围,难度系数可想而知。产量本就寥寥无几,也直接导致了它在后市场(二手车市场)上身价倍增,摇身一变成了藏家们趋之若鹜的珍品。
这便引出了另一个诘问:为啥JDM收藏圈对这些“遗珠”如此心驰神往?
一方面,奇货可居。产量越是稀缺,越能撩拨起藏家们的好奇心和寻宝欲。另一方面,这些车往往凝结了某个时代的独特审美和技术执念。Liberta Villa的涡轮增压引擎、Skyline尾灯,无不映射出当年尼桑设计师们对于运动与奢华的独到见解。
但若仅仅将它视作收藏把玩之物,未免有些暴殄天物。Liberta Villa所秉持的“宜家宜商、兼顾经济与性能”的理念,实际上对后来的日系车,乃至全球汽车市场,都颇具启发意义。
遥想如今的雷克萨斯CT,抑或是一些主打运动的紧凑型车,不都在孜孜以求这种微妙的平衡吗?既要满足日常起居的需求,又要提供一定的驾控乐趣和豪华体验。
是以,当我们回眸审视Liberta Villa,映入眼帘的不仅仅是一辆业已停产的老车,更是一种尝试,一种对市场细分的求索,一种对“家用豪华”的独到诠释。它或许未能功成名就,但它留下的思辨,却值得我们细细咀嚼。恰如一杯尘封佳酿,初入口或许觉得味道乖张,但浅酌慢品之下,方能领略到岁月沉淀的醇厚和独具一格的风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