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代帝豪底盘调校超越轩逸2.1次弹跳?欧洲团队操刀后,这台7.99万起步的家轿让日系车主坐不住了
减速带那一脚刹车踩下去,车身只弹了1.5次就稳住了。副驾的朋友扭过头:“你这车换避震了?”我摇摇头,方向盘下意识握紧了些——这是台刚提的第五代帝豪,落地九万出头。后视镜里,那台刚过完减速带还在晃悠的轩逸,车牌号我记得清楚,小区邻居老张的车,十三万多买的。
这事儿得从三个月前说起。
当时手里攥着不到十万预算,媳妇的要求很明确:空间要大、油耗要低、开着不能掉价。我跑了一圈4S店,日系德系看下来,不是配置寒酸就是优惠后还超预算。直到在吉利店门口停下,销售递过来的配置单让我多看了两眼——全系六气囊、12.3寸双联屏、5.82L综合油耗,这些配置出现在一台不到八万的车上,多少有点反常识。
试驾那天绕着工业园开了半小时。1.5L发动机配CVT变速箱,动力谈不上暴躁,但胜在够平顺。红绿灯起步的时候,油门响应比想象中线性,没有那种一窜一窜的廉价感。跑到八十码并线超车,车身姿态稳得住,不像某些同价位车型,方向盘转多了就开始发飘。
内饰这块确实下了功夫。门板、中控台摸上去都是软的,缝线走线也算工整。媳妇上车第一句话是:“这内饰看着不像十万以内的车。”我没接话,只是默默打开了后排车门——腿能伸直,头顶还有一拳多空间,这对身高一米七五的人来说,够用了。后备厢开口也够大,周末带娃出门,婴儿车、帐篷、野餐垫塞进去不费劲。
静音做得比预期好。怠速的时候,发动机声音几乎听不见,车内噪音测试显示58分贝多一点。上了高速跑到一百二,风噪开始往上冒,但还在能接受的范围内。销售说这车用了三层隔音玻璃,轮拱和发动机舱也都加了隔音棉,成本确实堆上去了。
配置方面,中控那块12.3寸屏幕反应挺快,语音识别率也不错。我试着用四川话喊了几句,导航、音乐都能准确响应。车机里预装的高德地图、QQ音乐这些,日常够用。唯一觉得多余的是抖音功能,停车状态才能刷,实用性不大。
空间利用率算是个惊喜。车内储物格有二十多个,门板能塞下1.5L的矿泉水瓶,中央扶手箱深度也够,钱包、墨镜、口罩这些杂物都有地方放。后排座椅支持比例放倒,偶尔搬个长条家具也能应付。
油耗表现符合预期。市区拥堵路段开下来,表显6个油左右,高速能降到5.5。按一年跑一万五千公里算,油费大概七千出头,比开SUV省不少。保养周期一万公里一次,小保养不到三百,这对预算不多的家庭来说,是笔能算清楚的账。
当然也有不满意的地方。CVT变速箱虽然平顺,但急加速的时候还是能感觉到那股“橡皮筋”的拖拽感,习惯了涡轮增压的人可能会觉得这车没劲儿。还有车机UI设计有点老气,图标和布局都不够精致,跟新势力那些花里胡哨的界面比起来,少了点科技感。
提车三个月,跑了五千多公里。城里代步、周末郊游、接送孩子上下学,该干的活儿都干了。车没出过什么毛病,小剐小蹭修起来也不心疼。小区停车场里那些动辄十几二十万的合资车,配置表拿出来一对比,突然就不觉得有多香了。
这车适合谁?预算卡得死、对品牌没执念、想要点实在配置的人。它不会让你在朋友面前有多大面子,但也不至于让你在用车过程中处处将就。就像一双合脚的鞋,穿着舒服,走远路不磨脚,这就够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