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些年,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东风本田CR-V吗?它曾经是无数家庭买车的“第一选择”,加价提车还得排队等上几个月。可如今,东风本田的4S店里,CR-V的展车旁贴着“直降6万”的促销横幅,销售人员追着顾客递名片:“哥,今天订车还能再送五次保养!”曾经需要抢购的思域,现在甚至跌破了9万元大关,比国产车还便宜。这个在中国市场叱咤风云了二十年的汽车品牌,究竟怎么了?
从“加价神车”到“打折甩卖”
时间倒回2018年,东风本田4S店里总是人头攒动。当时想买辆CR-V,不加装两万块的精品装饰根本提不到车。有位山东车主回忆:“我买CR-V时,销售说‘要么加价,要么等半年’,最后咬牙加了1万8才提到车。”那时候的思域更夸张,1.5T车型落地价逼近20万,年轻人宁愿分期也要开上这辆“平民超跑”。靠着CR-V、思域、XR-V三大王牌,东风本田在2020年卖出了85万辆,离“百万俱乐部”只差临门一脚。
一场召回揭开“遮羞布”
转折点出现在2025年3月。东风本田突然宣布召回85万辆汽车,相当于过去三年卖出去的车有四分之一要回厂返修。问题出在转向机上——零件设计缺陷可能导致方向盘突然变重,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失控。这次召回不仅让东风本田损失了十几个亿,更让“本田质量神话”轰然倒塌。有车主在论坛上吐槽:“我的CR-V才开两年,先是机油增多,现在又方向机出问题,这还是我认识的‘开不坏的本田’吗?”
其实危机早有预兆。从2021年开始,本田就因为燃油泵故障、电池起火等问题频繁召回。2024年光在中国就召回了超过百万辆车,平均每个月都有新问题曝光。一位修了十年本田的老师傅说:“以前我们店里主要做保养,现在天天都在拆方向机、换燃油泵。老客户都问我:‘你们这车还能买吗?’”
电动化转型成了“画大饼”
当国产新能源车把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玩得风生水起时,东风本田还在拿“地球梦发动机”当卖点。2023年他们高调宣布:“2027年停售燃油车!”可转头看看现实——主推的纯电车e:NS1,上半年全国才卖了2882辆,平均每天卖不到16台。有媒体去4S店暗访,销售员自己都说:“这电车续航虚标严重,充电还慢,我自己都不推荐买。”
最讽刺的是CR-V插混版。为了跟上新能源潮流,东风本田给这款车定了个26万的起售价,结果三个月只卖出3581辆。最后不得不打六折清仓,价格直接跌破20万。有网友调侃:“本田这是把混动车当奢侈品卖,结果发现大家只认比亚迪。”
昔日对手如今“反杀”
在东风本田最风光的时候,国产车还只能在10万元以下市场抢饭吃。可如今走进任何一家商场,都能看到比亚迪、蔚来的体验店被围得水泄不通。一位90后消费者说得很直白:“现在花15万就能买到带激光雷达的国产新能源,谁还买内饰像出租车、车机卡成PPT的本田?”
就连本田最引以为傲的发动机技术,也在电动时代成了包袱。曾经秒天秒地的思域Type-R,现在被国产电动轿跑轻松碾压。有车评人实测发现,20万的国产电动车零百加速能跑进3秒俱乐部,而本田最新混动车型还要6秒开外。年轻人早就不关心VTEC发动机的“爆TEC”快感,他们更在意中控屏能不能打王者荣耀。
经销商上演“大逃亡”
武汉某东风本田4S店的老板老张,最近正在考虑转行做火锅店。“2019年我们店一个月能卖200台车,现在能卖50台都要烧高香。”他指着停车场里积压的库存车说:“这些CR-V都是去年生产的,厂家还在拼命压货。光利息一天就要亏好几千。”更让他焦虑的是,本田要求经销商花上百万改造新能源展厅,可店里连燃油车都卖不动,哪还有钱升级?
这样的故事不是个例。在汽车论坛上,多地销售爆料:“东本给的任务量根本完不成,完不成就扣返点。现在很多同事都跳槽去卖新能源了。”有行业分析师算过一笔账:东风本田如果要实现2030年卖10款电动车的目标,研发投入至少要300亿,可他们2024年的净利润已经暴跌了七成。
还能等到东山再起吗?
当特斯拉用“软件付费”赚得盆满钵满,当比亚迪把混动车价格打到10万以内,东风本田却还在为是否保留物理按键争论不休。他们不是没有努力过——2023年推出的新款CR-V终于配上了12寸中控屏,可用户上手就发现:导航地图不能实时更新,语音助手听不懂方言,连无线充电板都会把手机烫到死机。
或许正如某位离职工程师所说:“本田把中国当成代工厂太久了,等到想认真做电动车时,才发现电池、芯片、智能系统全都要依赖别人。”如今东风本田的工厂里,生产线有一半时间在停工,曾经需要三班倒的焊装车间,现在工人们坐在流水线旁刷短视频。那个机器轰鸣、加班加点的黄金年代,终究是回不来了。
站在2024年的秋天回望,东风本田的故事像极了一部时代剧——它抓住了中国车市爆发的红利,却错失了转型升级的良机;它曾是无数人心中的“梦想之车”,却在智能电动浪潮中渐渐褪色。当CR-V的尾灯消失在街角,我们不禁要问:下一个二十年,还会有人为“本田信仰”买单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