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高管放话不惧中国,销量持续下滑,中国品牌欧洲抢市场

奔驰最近有点“又觉得自己行了”的那股自信劲,不瞒大家说,我多少有点看不懂。你说如今全世界的汽车行业,谁竞争最激烈?还不是中国和一大票新势力卷出花来。可偏偏在慕尼黑,奔驰高管直接放话:咱们已经是电动车圈儿的顶流,不怕中国。

这话一说出来,多少有点“真把主场当自留地”了。奔驰这么说,是单纯自信过了头,还是故意喊个口号?咱先不急着下结论,琢磨一下背后的逻辑。

首先,奔驰的牛气冲天,是不是站得住脚?论技术参数,奔驰的新纯电GLC是确实挺能打。800伏高压架构、十分钟充电三百公里、专为中国市场加长轴距、甚至还有集成微软加谷歌双AI,语音系统也给中国用户优化过。看着确实拉风,不少人见了都要竖个大拇指。

奔驰高管放话不惧中国,销量持续下滑,中国品牌欧洲抢市场-有驾

但问题来了,这一大波高科技配置算什么?在今天的中国市场,谁还没点“花活”啊?理想的辅助驾驶、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问界的车机交互,全都玩得比奔驰更熟练更接地气。奔驰在这些领域能不能当“顶流”,真是摆个大大的问号。

最关键的还是销量。你有再多参数、再豪华的展台,如果中国消费者不买账,那就是白搭。现实数据很扎心:今年奔驰上半年中国区销量29.32万辆,同比下滑14%,二季度同比直接暴跌19%。更难看的是七月,销量环比掉了40%多,创历史新低。你说你技术牛,那为啥销量越来越少、经销商都要退网了?

有人说这叫“主场效应”,奔驰在欧洲确实牌面很大。可汽车毕竟是全球化产业,你在自己家门口说话声音大,在别人家就得认现实。奔驰高管们很可能是被自己主场的氛围带偏了,真以为中国品牌还停留在过去那个阶段。

奔驰高管放话不惧中国,销量持续下滑,中国品牌欧洲抢市场-有驾
奔驰高管放话不惧中国,销量持续下滑,中国品牌欧洲抢市场-有驾

问题是,中国造车已经不是十年前那个模样。比亚迪今年1-8月海外卖了63万辆,欧洲市场就7.1万辆,7月新车注册量还超越了特斯拉。蔚来、小鹏也是动作频频,不论技术还是营销手段,拼得飞起。中国人卷自己还不够,现在都卷到欧洲去了。

再看产品创新,比亚迪Seal U针对欧洲山地优化动力系统,百公里油耗只有1.2升,还是智能电四驱。在阿尔卑斯山零下十五度照样跑,这可是奔着欧洲本地人需求去造的。充电网络呢?和欧洲主流运营商数据打通,40万个充电桩全能查能用,这叫“让你用得爽”,不是“让你仰望”。

比亚迪的购车人群35%是工程师、建筑师这种对技术极度敏感的人,他们可不吃单纯的品牌“大饼”。换句话说,中国汽车已经能用实力,在欧洲挑剔的用户里站稳脚跟,奔驰这时候说“不怕中国”,听着就有点不合时宜。

奔驰当然不是傻子,也觉得压力山大,马上开始“寻找方法”降本增效。最新款电GLC用上宁德时代的高能量电池,合作中国团队研发,主打“本土化”。但这个套路并不新鲜,宝马、奥迪全都在和中国科技公司抱团,比如奥迪直接找华为一块干,奔驰有点像“赶鸭子上架”:不跟中国企业合作,根本进不来这个市场。

奔驰高管放话不惧中国,销量持续下滑,中国品牌欧洲抢市场-有驾
奔驰高管放话不惧中国,销量持续下滑,中国品牌欧洲抢市场-有驾

说到市场竞争,今天中国新能源车价格分层已经非常清晰。三十万以下各种品牌抢得头破血流,三十万以上又有理想、问界、特斯拉等高端选手。每个价位段都有成熟用户和品牌,“价格区间+技术体验”这一套打法,奔驰根本不算独门绝技。

更讽刺的是,中国品牌不光在家门口快速学习,还能倒打一耙到欧洲本土来卖“体验”和“技术”。比亚迪年底前要在32个欧洲国家开1000家店,渠道扩张的速度让人怀疑:你德国大街上到底是德国车多,还是中国车多?按这个强度发展下去,奔驰、宝马未来在本地市场都要提心吊胆。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以前大家买奔驰,是冲着“三叉星徽”去的,“有面子、牛气、开出去压场面”。现在好了,越来越多中国人买车,不再看这个符号,而看用着爽不爽、OTA升不升、辅助驾驶到底能不能解放双手、全家出行是不是舒服。品牌光环慢慢褪色,产品体验才是王道。奔驰以前是“神”,神是不能流血的,可现在一旦跌下神坛,那就只能拼实力、拼细节。

奔驰这种“我无所畏惧”的高管发言,是不是有点自嗨?其实本质上,这种底气不是市场给的,而是过去的品牌积淀。但是,过去的辉煌挡不住现在的变化。电动车这条新赛道,全世界的品牌都是“重新起跑”。你什么三厢轿车、长轴距、豪华内饰,这些都不是核心卖点,高科技、成本控制、生态体验、用户口碑、渠道服务能跟上才行。

奔驰能不能逆势翻盘?理论上有机会,但难度巨大。中国的技术迭代速度是德国的好几倍,决策流程也比老欧洲快得多。以前说“德系制作精良”,现在中国车的工程能力、研发节奏、供应链组织力一点不比你差,有的领域还直接反超。

奔驰高管放话不惧中国,销量持续下滑,中国品牌欧洲抢市场-有驾

再退一步想,奔驰其实也明白,现在谁都离不开谁。即便你在欧洲是顶级,到了中国你就得融入本地人的习惯,学会别人的套路。德国制造全面国产化,甚至全球化,早就不是“某国制造独步天下”的年代。

那么,奔驰口里的“不惧中国”,到底是给投资人看的姿态、是主场宣誓、还是自信心的自我暗示?这事儿大家心里有本账。主场光环暂时能撑场,但市场数据才是硬道理。销量持续下滑,还能嘴硬几时?市场里的“神”,不信眼泪,动辄失血见红,没人同情——大家只会问:你技术行不行,便不便宜,敢不敢贴近用户。

奔驰有没有被市场教训是另一码事,反正新的对手已经一浪接一浪。未来几年,中国高端车队伍会越来越庞大,欧洲也要见识一下什么叫“中国速度”。到时候,嘴上“无所畏惧”的奔驰,是不是还这么淡定,大家走着瞧呗。扪心自问,这个世纪要想一直“行”,谁都得正视市场,把姿态放低一点,把事情做扎实一点,要不然等着被教育吧——轮到谁都不例外。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