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弹簧厂到新能源黑马:赛力斯如何撕掉“低端”标签,实现惊天逆袭?

1986年,重庆巴县一家生产电器弹簧的小厂悄然成立,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工厂会在三十多年后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界的一匹黑马。

赛力斯的前身是重庆小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很长一段时间里,“低端”标签与它如影随形。其推出的东风小康微型面包车售价仅在3万元左右,一台利润仅3000元左右,低的甚至只有1000多元。

从弹簧厂到新能源黑马:赛力斯如何撕掉“低端”标签,实现惊天逆袭?-有驾

然而,就是这家以微车起家的企业,如今已成功跻身高端新能源汽车领域。其高端车型AITO问界M9上市仅半年多,累计大定突破10万辆,正式交付7万辆,稳居国内50万元以上豪华车销量冠军,创造了中国市场豪华品牌车型销量新纪录。

01 三次创业,从一根弹簧开始

赛力斯的成长历程堪称一部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教科书。从1986年起家,赛力斯经历了三次创业

第一次创业始于汽车零部件。1986年,张兴海创建了巴县凤凰电器弹簧厂,凭借过硬的质量和低廉的价格,很快占据了国内洗衣机弹簧90%的市场份额。

随后,工厂从造弹簧逐步扩展到汽车减震器等零部件。

从弹簧厂到新能源黑马:赛力斯如何撕掉“低端”标签,实现惊天逆袭?-有驾

第二次创业是进军整车制造。2003年,当中国汽车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时,赛力斯与东风汽车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正式进军整车制造领域。

共同成立了小康股份后,推出了首个自主汽车品牌——微型面包车东风小康。

借助“农村包围城市”的营销路线和实惠的价格,东风小康迅速占领市场,5年时间销量突破50万辆,创造了中国微车行业的一个奇迹,与五菱宏光、长安之星并称“中国微车三巨头”。

02 押注新能源,早期艰难探索

尽管在微车市场取得了成功,但小康股份始终难以摆脱“低端”的标签。2016年,张兴海开始了第三次创业——全面进军新能源领域。

这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决策。当时油车市场欣欣向荣,而新能源汽车领域几乎还是一片空白。且小康股份以做微型面包车起家,利润薄,家底不算“富裕”。

赛力斯在美国硅谷成立了SF MOTORS公司,并聘请特斯拉联合创始人之一的马丁·埃伯哈德担任公司战略顾问,开始累积新能源汽车技术。

与众不同的是,在研究纯电技术的同时,小康股份还同步开始钻研增程技术。

赛力斯研判认为,纯电要依托充电桩,基础设施的铺开需要很长的过程。增程技术可以将油转化为电,就像给汽车加了一个“移动电源”,有效解决续航焦虑的问题。

然而,2019年4月推出的首款新能源汽车赛力斯SF5,市场反响并不好,刚开始两年的销量不超过1000辆,在全国众多新能源汽车品牌中排到一百名开外。赛力斯进入了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

从弹簧厂到新能源黑马:赛力斯如何撕掉“低端”标签,实现惊天逆袭?-有驾

03 华为赋能,迎来转折点

转机出现在2021年。2021年4月,上海车展期间,小康股份和华为宣布:进行深度合作,联手打造新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品牌。

搭载了鸿蒙车机系统的赛力斯SF5华为智选版也在车展上正式亮相。

为什么华为选择与小康股份合作?当时,传统造车大厂有自己的生产、研发、供应逻辑,对华为这样有话语权的企业自然有些“排斥”。张兴海抓住了这一天赐良机。

消息一发布,立刻勾起了大众对新版SF5极大的好奇心。新版SF5开定仅两天,订单超过3000辆;仅一月时间,销量超过1万辆。

从弹簧厂到新能源黑马:赛力斯如何撕掉“低端”标签,实现惊天逆袭?-有驾

2021年底,双方深度合作的品牌AITO问界正式发布,并相继推出了M5、M7两款车型,售价均在20万元以上,均大获成功。其中,M7仅用15个月就下线了第10万辆车,创下了当时最快达到10万辆车的纪录。

04 技术自持,构建核心竞争力

在与华为合作的同时,赛力斯并没有放弃自身技术的研发。早在2016年行业普遍聚焦纯电路线时,赛力斯便以前瞻视野布局增程技术研发,成为该领域开拓者。

赛力斯自主研发的赛力斯魔方技术平台堪称超级智能平台的典范,以“智能安全、多元动力、百变空间、智慧引领”为核心特征,实现了四大突破性创新。

2024年底,赛力斯推出全新一代超级增程系统,基于“赛翼(C2E)增程架构”与“RoboREX智能控制技术”打造,实现静谧无感、高集成、高效率三大行业领先优势。

这套系统的技术指标令人瞩目:综合油耗降低15%,噪音感知频次降低90%,热效率最高达44.8%,实际效率达到3.65kWh/L(即1L油可发电超3.65度),处于量产增程器领先水平。

从弹簧厂到新能源黑马:赛力斯如何撕掉“低端”标签,实现惊天逆袭?-有驾

05 智能制造,打造超级工厂

赛力斯之所以能实现高质量交付,得益于其按照“国际领先标准”建造的超级工厂。在重庆两江新区和沙坪坝区,三座超级工厂构成了赛力斯的核心制造基地。

这些工厂的智能化水平令人叹为观止:5000余台机器人在车间内协同工作,机器人密度位居行业首位;关键工序100%自动化;每台车出厂前需经过400多项功能、4000多条信号交互的自动化测试,100%合格才能出厂。

这种制造精度使赛力斯产品不良率降至传统工厂的1/3,工效提升30%以上。2022年,在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赛力斯汽车获评“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从弹簧厂到新能源黑马:赛力斯如何撕掉“低端”标签,实现惊天逆袭?-有驾

如今,赛力斯超级工厂里,机器人手臂以0.05毫米的精度焊接车身。

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赛力斯速度”:问界M5成为新品牌单车型87天销量破万,创下行业最快纪录。

问界M9上市三个月即登顶50万元以上豪华车销冠,如今已累计交付超22万辆。

从弹簧厂到新能源黑马,赛力斯的逆袭之路印证了其董事长张兴海的话:“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