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规级芯片争议
最近,关于车规级芯片和消费级芯片的事情在网上吵得挺热闹。
事情的起因是,小米YU7这辆车用的车机芯片不是车规级的,而是用了消费级的高通骁龙8 Gen 3。这款处理器是2023年10月底才发布的,最早用在小米14系列和vivo X100系列手机上。而目前大多数车企在车上用的旗舰芯片,比如高通SA8295P(也就是常说的8295P),那可是标准的车规级芯片。
车规级芯片严苛标准
车规级芯片可不是一般的芯片,它在安全认证、工作温度范围、使用寿命和产品缺陷率这些方面,要求都比消费级芯片严格得多。虽然小米汽车这边强调,他们用的核心板已经通过了AEC-Q104车规级认证,而且测试标准比行业标准还要严苛一倍以上,覆盖了超过17种环境和280个测试场景,但很多人还是忍不住问:“高通8 Gen 3符合车规级标准吗?”“把消费级芯片用在车上,真的够安全吗?”
车规级芯片的重要性
对此,一汽奥迪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李凤刚发了一段视频,表示消费级芯片和车规级芯片差别挺大的。他强调,汽车不是快消品,奥迪绝不会拿用户当试验品,这番话被不少人解读为“暗指”小米汽车。
李凤刚解释说,为什么奥迪不使用车规级的芯片?他提到,车规级芯片是经过了国际标准认证的,比如AEC-Q、ISO 26262、IATF 16949这些,要求非常高。而消费级芯片之所以不适合用在车上,主要是因为它们在稳定性、可靠性、耐久性等方面都达不到汽车的要求。
车规级芯片要求更高
第一个原因呢,是因为汽车所处的环境比一般的电子产品要恶劣得多。比如说,高温、极寒、下雨下雪,还有行驶过程中的震动和颠簸,甚至电磁环境也更复杂。车规级的芯片,工作温度范围要宽得多,得在-40℃到150℃之间都能正常工作,而普通的消费级芯片只要在0℃到70℃之间就行。所以车规级的材料必须选那些耐高温、抗腐蚀、防潮的,而消费级的要求就没那么高。
第二个原因就是安全余量不一样。消费级芯片允许有500个故障品每百万个,也就是每100万个里面可以有500个有问题。但车规级芯片要求就严多了,缺陷率要控制在1PPM以下,也就是一百万里面最多只能有一个有问题。虽然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小,但在车子高速行驶的时候,哪怕真的出一点问题,后果可能就是非常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
芯片寿命与车辆使用矛盾
第三个是使用寿命的问题。消费级的芯片,一般设计寿命也就是三到五年,但一辆车开个十年是很常见的事。现在新能源汽车的车机芯片特别关键,一旦芯片坏了,车子基本上也就没法用了。这点其实有点让人想不通,因为咱们自己装过电脑的都知道,内存、显卡这些配件容易出问题,但CPU这种处理器反而不容易坏。
安全第一,技术谨慎
李凤刚说,在奥迪的造车理念里,汽车不是快消品,他们一直把用户的行车安全放在第一位。在涉及到乘客安全的问题上,他们从来不会随便用那些还没经过充分验证的新技术,更不会拿用户当试验品。
其实早在小米YU7之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早就开始用消费级芯片了。比如比亚迪的不少车型,就用了消费级的芯片。而特斯拉早在2016年推出HW2.0的时候,就已经用了两颗英伟达的手机芯片Tegra 3。
那么这次小米YU7用的是消费级的芯片,到底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咱们还得慢慢看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