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挡车别挂空挡!D档踩刹车时,变速箱已空转,这两类车最危险

在日常驾驶中,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习惯,却在广大车主之间引发了长达十几年的争论:等红灯时,自动挡汽车的档位究竟应该停留在D档踩着刹车,还是应该切换到N档(空挡)?

长期以来,来自驾校教练、老一辈司机乃至一些汽车修理厂的建议,都倾向于后者。

他们普遍认为,长时间在D档状态下踩刹车,会使得发动机与变速箱持续“较劲”,增加变速箱的负荷,导致油温升高,从而损伤这个精密而昂贵的部件。

自动挡车别挂空挡!D档踩刹车时,变速箱已空转,这两类车最危险-有驾

然而,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一曾经的“金科玉律”在今天许多新款车型上,不仅不再适用,甚至可能是一种“好心办坏事”的过时操作。

要理解这个问题的变化,首先需要明白“D档伤车”理论的来源。

这个说法的确是有其历史依据的,它主要针对的是那些设计较为早期的传统自动变速箱(AT)。

在这些变速箱中,发动机的动力是通过一个名为“液力变矩器”的部件传递给车轮的。

可以将其通俗地理解为两个相对放置的风扇,中间充满了变速箱油。

当发动机运转时,一个风扇(主动轮)高速旋转,搅动油液,带动对面的另一个风扇(从动轮)旋转,从而驱动车辆前进。

当驾驶员在D档踩下刹车时,车轮被强制停止,连接车轮的从动轮也就无法转动。

但此时,连接发动机的主动轮依然在旋转,拼命地搅动油液,试图推动从动轮。

这种状态下,发动机的动力无法有效输出,大部分能量转化为了热能,导致变速箱油的温度迅速升高。

同时,发动机为了克服这种阻力,负荷也会增大,驾驶员能直观地感觉到车身的轻微抖动和发动机转速的略微攀升。

因此,在那个技术背景下,为了让变速箱和发动机得到“喘息”,减少不必要的发热和磨损,切换到N档确实是合乎逻辑的保护性操作。

但是,技术总是在不断进步的。

汽车工程师们早已洞察到这一工作状态的弊端,并研发出了相应的智能解决方案。

如今,市面上相当一部分自动挡新车,特别是近五年内生产的车型,其变速箱早已学会了在D档刹停时进行“自我调节”,实现了事实上的“空挡”状态。

自动挡车别挂空挡!D档踩刹车时,变速箱已空转,这两类车最危险-有驾

其中一类表现得最为直接的,就是双离合变速箱(DCT)。

从结构上讲,双离合变速箱可以看作是两套手动变速箱的集合体,由电脑来控制离合器的分离与结合,实现快速换挡。

它的工作原理决定了其在处理停车状态时的高效性。

当驾驶双离合车型的驾驶员在红灯前深踩刹车,将车辆完全刹停时,车辆的行车电脑会立刻接收到“停车”的明确指令。

此时,控制单元会命令控制离合器的机构,将当前档位的离合器片完全分离开来。

这个“分离”的动作,就意味着发动机的动力传输被彻底切断了。

尽管档位显示依然是D,但从机械结构上来看,发动机在独立运转,变速箱的齿轮组也不再承受来自发动机的扭矩,其状态与挂入N档时几乎没有区别。

许多细心的奥迪、大众等双离合车主会发现,车辆刹停后,发动机转速会稳定在怠速水平,车身平稳无抖动。

而当绿灯亮起,脚一松开刹车,车辆能够做到几乎没有延迟的顺畅起步,这正是因为智能的控制系统在驾驶员踩下刹车的同时,就已经预判了下一步的起步动作,并提前将1档的离合器准备就绪。

这种“假D档,真N档”的智能操作,彻底规避了传统AT变速箱“硬扛”的问题。

另一类则是技术更为“内敛”的,配备了“怠速空挡控制系统”的AT变速箱和CVT无级变速箱。

这类变速箱的外在表现或许不如双离合那般立竿见影,但其内部的“黑科技”同样出色。

工程师们在刹车踏板等位置安装了精密的压力传感器。

当系统检测到驾驶员长时间、大力度地踩下刹车踏板,它便会“读懂”驾驶员的意图是长时间停车,而非短暂减速。

一旦这个条件被触发,变速箱的控制单元(TCU)就会激活“怠速空挡控制”功能。

自动挡车别挂空挡!D档踩刹车时,变速箱已空转,这两类车最危险-有驾

此时,系统会通过精确调控油压,使得液力变矩器内部的锁止离合器或者其他耦合机构进入分离或半分离状态,极大地减少了发动机动力向变速箱的传递,使得前面提到的那种“搅油发热”现象几乎消失。

有专业测试者曾使用诊断设备对一台英菲尼迪QX60(AT变速箱)进行过数据监测,发现在D档深踩刹车静止时,其变速箱输入轴的转速读数直接归零。

输入轴转速为零,这直接证明了发动机的动力并未传递到变速箱内部,这无疑就是一种“软件层面”的空挡。

更有说服力的数据来自对2023款凯美瑞混动车型的实测,结果显示,在D档踩刹车停放一个小时后,其变速箱油温甚至比在N档状态下停放一个小时还要低2摄氏度。

这背后的原因在于,智能控制系统能够以比手动操作更精准的方式,将发动机和变速箱的负荷降至最低,实现了极致的节能和低温运行。

反观那些依然坚持在等红灯时频繁在D档和N档之间切换的驾驶习惯,反而可能在不经意间给车辆带来额外的磨损。

变速箱内部有一个名为“阀体”的核心控制元件,它如同变速箱的“大脑和神经中枢”,内部布满了错综复杂的油道和众多的电磁阀。

每一次从D档到N档,再从N档回到D档的切换,都会驱动阀体内的电磁阀和阀芯进行一次完整的动作循环。

虽然单次操作的磨损微乎其微,但日积月累之下,这种物理磨损是不可逆的。

有来自某日系品牌4S店的内部数据显示,大约每进行100次D/N档切换,阀体内的关键阀芯就会产生约0.03毫米的磨损。

对于城市通勤而言,一天遇到几十个红绿灯是家常便饭,一年下来切换次数相当可观。

这种长期累积的磨损,最终可能导致阀体工作精度下降,引发换挡冲击、顿挫等问题,维修或更换阀体的成本远非当初为了“爱护”变速箱而省下的那一点点理论上的损耗可比。

因此,对于当下的广大车主而言,是时候更新自己的驾驶知识库了。

在面对红绿灯时,与其纠结于是否要挂N档,不如先观察一下自己爱车的反应。

如果你的车在D档刹停后,转速表指针能够迅速回落并稳定在怠速位置,车身也未出现异常抖动,那么大可放心地保持D档踩住刹车。

这说明你的座驾已经足够智能,它内置的“节能躺平”模式比你想象的更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盲目地坚守过时的驾驶习惯,不仅多此一举,反而可能在频繁的换挡操作中,对车辆造成了本可避免的长期损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