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国去年刚换了台凯迪拉克CT5,我们小区的微信群里,车友们讨论最多的不是油耗,也不是牌子,而是这车的操控到底咋样。其实关于操控,每个人说法都不一样。我记得上回在小区地下车库,张师傅抱着保温杯,敲着我车窗说:“这车方向盘真灵,你试试,拐急弯,比我那辆老皇冠还跟手。”有的车主喜欢那种“打哪指哪”的精准感,有人用降噪耳机比喻底盘——要软糯包裹的,有人就爱咔咔地路感清晰,还真没统一标准。
有次跟建国一起去外面,过高架拐弯,他特意提醒我盯着仪表,“你看,侧倾不大,像趴在路上一样。”后来洗车路边闲聊,维修店的小王又说CT5底盘比宝马3系要紧致,师傅还补了一句,“减震没老北美车软,过坎不碎,稳得很。”倒是真的,这点在上海这城市高低起伏的路上,尤其明显——碰到减速带,整车还是有点弹跳,但远没有那种晃晃悠悠的廉价感。
CT5的动力,每回提都有人提到文远那台3系,说什么宝马发动机调教平顺,但动力上,凯迪拉克这台2.0T还真不是盖的。搁十挡那变速箱,起步收放自如,郊区红绿灯起跑点油门,基本不会有顿挫,油门下去就窜出去,虽说没有电车那种突兀,但比迈腾、帕萨特这些认认真真的家轿还是爽快不少。我弟弟第一次开,还说油门有点贼。销售当时透着点东北味口音跟我们补充:“电磁悬架加后桥差速锁,你上下班走贴水路,稳得我都想自己搞一台。”
说点冷门的,次顶配那个8气囊其实是厂里调教出来给北美主市场的,这会国内的也有,多了两个侧气囊,对后排乘员算是照顾。群里老李看了一眼就说:“后排那鼓包太高,真坐仨人有点挤。”我身高一米八多,坐后面倒没碰头,但中间那个位置长途就算了。
内饰这块,有时候隔壁楼王太写作业都在车里趴着,因为空调过滤刚好,她说车机响应快,33英寸屏幕略带弧度,看导航手势操作还行,就是有时候系统会自己掉个小提示,不晓得是不是她自己摸乱了。用料上,师傅边喝茶边点评:“美系车子,手能摸着的地方都不太惜本,上下掰掰没异响,细条是亮,座椅绵密,摸着顺溜。”
维修八卦也有。群里有个技师说,CT5动力系统耐用是耐用,就是10AT自动变速箱前两年换油周期比日系紧一点,后期最好别太拖,十万公里左右某些批次的电脑程序还升级过一次,别让小作坊帮你刷不对路的固件。
驾驶辅助配置这茬,次低配就有全速自适应巡航,日常上下班堵车很省劲,L2级辅助用着虽说不能完全撒手,但偶尔提神提醒一下,也能减少事故。我们小区有段时间流传这样一句话:但凡CT5有电动尾门,销量起码翻一倍。确实,美系豪华该标配的才刚堆起来,电动掀背、360全景摄像头只有顶配才有。
关于价钱建国去年提车是22.3万落地,附带两次保养,那会比宝马3系便宜了起码3万,销售掏心脏:“性价比上来讲,同级别没人跟美国佬玩这个配置。”不过缺点也有,二手市场价格就得认命,三年以后残值掉得快,但是如果自家真要开个五六年,也无所谓。
顺便插几句,CT5有个小众选装——主动降噪,声音控也有的人会专门冲着这个去,跑高速关好窗子,虽然不到雷克萨斯那种无声,但介于“听得到世界但不被打扰”之间,群里程哥说晚上送小孩睡觉都随便开两圈。
以前我一直觉得凯迪拉克是土豪金、老美剧那种大沙发脾气,这两年CT5下来,邻居白叔都感慨:“美式肌肉也有绅士范了。”满满盾牌前脸,钻石切线条,有点新潮但不浮夸,尤其夜里开大灯,辨识度杠杠滴。
用车误区当中有一条,说后驱就不适合北方冬天,但群友小杨去年山东冬天照旧开,一辆后驱CT5配米其林雪地胎,BBA啥的都没落下过,停车场倒是差点陷了一回,结果还是老胡的CR-V帮拖了一把。
有些事没啥定论。前几天电梯里遇见建国,我问他后悔吗?他说:“不后悔,至少这几年还不用琢磨电车、芯片啥的,能听点声浪,能开点快。”二手车贩子群里倒还有人找CT5,都是为了那台铁定后驱、十档自动的架子。至于下回能不能捡到加装那个主驾按摩座椅版的,看命了,听维修店王师傅说那玩意儿一年最多能碰见两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