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集体修仙,把“高速稳”吹成玄学?别听忽悠,这几台才是保命

讲真,最近的车圈给我一种感觉,就是大伙儿都不想好好造车了,开始集体转行修仙了。

车企集体修仙,把“高速稳”吹成玄学?别听忽悠,这几台才是保命-有驾

前几年还是冰箱彩电大沙发,主打一个把KTV搬进车里。现在画风一转,开始聊一些特别玄学的东西,叫“高速稳不稳”。这玩意儿比智能座舱还虚无缥缈,因为它没法量化,全靠嘴巴输出。什么高强度钢占比,什么麋鹿测试成绩,什么多连杆独立悬架,一套套黑话整出来,听得你一愣一愣的,感觉不开他家的车上高速,就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

这波操作的本质是什么?是车企们不装了,摊牌了。他们发现,在把价格打到地穿心,配置堆到程序员喊救命之后,唯一的差异化,就只剩下这种“感觉”层面的东西了。什么叫感觉?感觉就是玄学。高速稳不稳,就是汽车行业最大的玄学。你感觉飘,他说这是路感清晰;你感觉颠,他说这是底盘扎实。反正最终解释权归他所有。

车企集体修仙,把“高速稳”吹成玄学?别听忽悠,这几台才是保命-有驾

这就像两个道士斗法,一个说我的符能引九天神雷,一个说我的咒能召地狱恶鬼,反正谁也没见过,全靠谁嗓门大,谁的故事讲得更像那么回事儿。

我作为一个常年要拖家带口在高速上狂奔几百公里的中年人,对这种玄学有那么一点自己的理解。所谓的“稳”,翻译成大白话就两点。第一,你的车壳子够不够硬,能不能在最坏的情况下,给你留个全尸,这是物理层面的金钟罩。第二,车子开起来听不听话,高速上遇到一个横风,车身会不会突然给你来个“蛇皮走位”,或者旁边大货车一过,你感觉自己的车像片树叶一样要被吸走,这是精神层面的安全感。

其他的,都是扯淡。尤其是那些吹上天的自动驾驶,现阶段在我看来,就是个高级陪聊。它的关键不在于能识别多少个红绿灯,而在于它能不能预判一个从山东聊城骑着老头乐出来的大爷,会在哪个路口以一个匪夷所思的角度突然左转。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所以你明白了吗?决定自动驾驶上限的,不是特斯拉,是老头乐。

车企集体修仙,把“高速稳”吹成玄学?别听忽悠,这几台才是保命-有驾

好了,不扯淡了,我们来盘一盘,在现在这个车企集体发疯、动不动就掀桌子的时代,不同预算下,哪些车算是把“高速稳”这门玄学给修明白了。

车企集体修仙,把“高速稳”吹成玄学?别听忽悠,这几台才是保命-有驾

10-20万档:丐帮也有降龙十八掌

这个价位,你别指望什么越级体验,能把基础打扎实,就算烧高香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个万年不变的速腾L。讲真,大众这牌子现在虽然被各路新势力按在地上摩擦,但它在A级车这个基本盘上,那个“德味”的下盘功夫还在。车身用料确实舍得,开起来有一种同价位日系车给不了的厚重感,像脚上绑了铅块,稳。它的那个IQ.Pilot,虽然名字起得挺唬人,但高速上跟车确实丝滑,不会一惊一乍,像个驾校刚毕业的愣头青。它不给你任何惊喜,但最大的惊喜就是从不给你惊吓。对于家用来说,这就够了。

然后是马自达3。这车就是个异类,一个偏执狂。当所有人都去卷屏幕、卷沙发的时候,它还在那叨叨什么“人马合一”。你买这车,就等于加入了一个小众的宗教。它的信徒坚信,最好的安全,就是极致的操控,让车成为你身体的延伸。高速上变道,车身的姿态确实干净利落,指哪打哪,没有一丝多余的晃动。这种自信,是那些傻大的SUV给不了的。当然,它的空间和内饰,简直就是三体人看了都想立刻发动二向箔攻击的水平。但没办法,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还有一个叫荣威M7 DMH的。这车属于典型的扮猪吃老虎,名字土,长得也像个压缩毛巾,但它的底盘是真的有点东西。不知道上汽从哪偷学了什么武功秘籍,花15万的钱,给你一种25万级合资MPV的厚重感。高速上跑起来不发飘,尤其坐满人之后,那种稳当的感觉,性价比是真的高。

20-30万档: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这个价位,纯属地狱模式。所有车企都杀红了眼,不仅要稳,还要给你灌一堆“黑科技”。

车企集体修仙,把“高速稳”吹成玄学?别听忽悠,这几台才是保命-有驾

比如领克10 EM-P。我以前一直觉得领克就是个“样子货”,设计得花里胡哨,结果人家麋鹿测试成绩好得一塌糊涂。这玩意儿就像考试,成绩好,说明基本功是真的扎实。CMA Evo平台,多连杆悬架,这些名词你不用懂,你只需要知道,它开起来确实稳得一批。再加上一堆听起来就像要发射火箭的安全辅助功能,跑夜路的时候,它比你还精神。

然后就是真正的掀桌子专业户,比亚迪。秦L这车,简直就是对所有同价位合资车的“降维打击”。它干了一件最不讲武德但极其有效的事:把那个又大又重的电池包,直接铺在车底。这一下,物理定律都站它这边了。重心低得像贴地飞行的蛤蟆,高速过弯的时候,那种吸在地上的感觉,比很多油车还强。你说它内饰廉价,你说它设计抄袭,是是是,你都对,但它就是稳,就是便宜,就问你怕不怕?

至于那个海豹05 DM-i,你可以理解为秦L的“智能精装修版”。底盘逻辑一样,都是靠电池包这个物理外挂来耍流氓,但它的DiPilot 300系统,已经开始有点“老司机”的味道了,市区里也能帮你盯着点路,让你开长途的时候不至于那么紧绷。

30万以上档:欢迎来到信仰充值中心

到了这个价位,谈性价比就有点伤感情了。买的已经不是车了,是一种“我能活下来”的信念感。

沃尔沃XC90,这玩意儿在我眼里就不是一辆车,它是一座移动的诺亚方舟。开起来的感觉就像一辆小坦克,厚重,扎实,甚至有点笨。但它存在的意义,就不是让你去劈弯的。它的意义在于,当意外发生时,它的那些什么翻覆保护系统、三排侧气帘,能给你提供一个“理论上”的生还可能。你买的不是它的驾驶感受,而是它给你画的一张“赎罪券”。讲真,在高速上开三个小时车,脑子里唯一的念头就是下服务区整一碗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加根肠。这时候车稳不稳的,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了。

最后是宝马iX3。很多老Bimmer看不起这台“油改电”,但坏了菜了,它在高速上的表现,真的把德系豪华品牌的底盘功力体现得淋漓尽致。电机专门为高速优化过,动力踩下去没有延迟,又快又稳,变道加速干净利落,像在云层里穿梭。会买这车的人,根本不在乎什么续航、什么智能化,他们在乎的是,这是一台宝马,一台能让他们在高速上继续享受那种“人车合一”错觉的宝马。这是一种信仰,信仰你懂吗?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车企们把这些车吹得天花乱坠,又是闪电战又是金钟罩的,其实都是在给你灌迷魂汤。

别信什么“外观越酷越安全”,那些大尾翼溜背,除了让你在停车场里多找一会儿车位,屁用没有。也别再抱有“新能源车底盘差”的老黄历了,时代变了大人,现在电车把电池当地板,是物理外挂,直接让同行心态爆了。

至于那个“辅助驾驶”,千万别全信。它确实能让你在堵车的时候玩会儿手机,但关键时刻,它绝对比你先懵逼。这笔钱该不该省?我的建议是,你可以有,但你得把它当成一个随时会背叛你的猪队友。

说到底,现在选车,就是在选择一种玄学叙事。有的车给你讲安全的故事,有的车给你讲操控的故事,有的车给你讲智能的故事。但扒掉这些花里胡哨的外壳,能让你在高速上感到踏实的,永远是那几项最基础的东西。

但最强的安全配置是什么?是规则,是所有人都遵守规则。可惜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最强的安全配置,还是你那颗怕死的心。别扯那些没用的,能保命就行!在高速这条黑暗森林里,你唯一的依靠,就是你握着方向盘的手,和旁边大货车司机今天的心情。其他的,都是赠品。

车企集体修仙,把“高速稳”吹成玄学?别听忽悠,这几台才是保命-有驾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