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销量骤降85万,老车主换购难题引发担忧

曾经,马路上招摇过市的,泰半是合资品牌的座驾,本田堪称个中翘楚。而今呢?环顾熙熙攘攘的街道,比亚迪攻城略地,再回首本田的销量,断崖式下跌,这反差,委实令人猝不及防。

过往,购置车辆,讲究的是皮实耐用,本田自是首屈一指。雅阁、CR-V,那是金字招牌,掷地有声。现如今的年轻人,购车理念已然迭代。什么巨幅屏幕、自动驾驶,恨不得将起居室整体搬迁至车内。反观本田的内饰?莫说自动驾驶,就连一块堪称体面的屏幕都吝啬至极,如何招徕顾客?

本田销量骤降85万,老车主换购难题引发担忧-有驾

且说我表哥,去年筹备置换座驾,起初也曾考虑本田,毕竟是老字号,品质有口皆碑。孰料,甫一踏入展厅,那陈旧的内饰,直接浇灭了热情。旋即移步比亚迪,巨屏导航,畅听音乐,更能自动泊车,这才是他心仪的座驾。他如是说:“本田那车,倒车影像都蝇头小楷一般,瞧着暮气沉沉。”

切莫以为这只是个案,当下年轻人的消费观已然嬗变,他们追逐的是体验,是科技感。耐用、保值固然紧要,但若连最基本的“颜面”都无法维系,又有谁肯慷慨解囊?

本田销量骤降85万,老车主换购难题引发担忧-有驾

本田自身也洞若观火,新能源转型的口号,早已是老生常谈,但总感觉有些慢条斯理。其背后,或许不仅仅是技术瓶颈,更是利益的羁绊与博弈。

试想,变速箱部门的那些老骥伏枥的员工,穷尽半生钻研发动机,蓦然让他们转战电池电机领域,谁又能心甘情愿?数十载的经验积累,说舍弃便舍弃?这不仅仅是职业生涯的转型,更是对过去几十年价值的否定与颠覆。

本田销量骤降85万,老车主换购难题引发担忧-有驾

再者,日本的供应链体系,也确实有些捉襟见肘。电池仰仗松下,但松下如今也要仰人鼻息,看特斯拉的脸色行事。反观华夏,宁德时代、比亚迪,电池物美价廉,造车速度更是风驰电掣。特斯拉上海工厂,一年之内拔地而起,而日本那些工厂,想要改弦更张,转型生产新能源汽车,恐怕数年光景都不够,成本更是居高不下。

我有一位朋友,驾驶本田已有数年,车子倒也挑不出毛病,只是觉得太过“寡淡”。想换购电动汽车吧,又听闻电动汽车的保值率堪忧,不免踌躇。这也折射出当下众多本田车主的窘境。在二手车市场,本田的保值率确实略胜国产汽车一筹,但这仅仅是对老客户而言。而年轻人,早已对二手车不屑一顾,直接奔向新款车型。

本田销量骤降85万,老车主换购难题引发担忧-有驾

本田眼下的处境,颇有几分当年诺基亚的既视感。彼时的手机霸主,猝然间便销声匿迹。本田现在尚能依靠老用户苦苦支撑,但若新生代对其视而不见,迟早也要重蹈诺基亚的覆辙。他们的新车型,依然沿用老旧的发动机,连混动车型都难以撼动市场,这又如何与比亚迪一较高下?比亚迪月销量高达20万辆,而本田年销量仅为85万辆,这差距,简直是霄壤之别。

流连街头,新悬挂牌照的车辆,泰半是国产新能源汽车,而本田4S店门庭冷落,门可罗雀。销量跌至如斯境地,本田高层定然忧心忡忡,但想要革故鼎新,谈何容易?发动机部门、变速箱部门,成千上万的员工仰赖此营生,岂能说转产便转产?

本田销量骤降85万,老车主换购难题引发担忧-有驾

加之,中国的供应链实力雄厚,电池、芯片、智能系统,应有尽有,且价格优势明显。日本企业想要迎头赶上,几乎要从零开始,时间紧迫,资金匮乏。

本田的车主仍在勉力支撑销量,但新生代早已弃之如敝履。等到这批老用户筹备换车之际,赫然发现国产汽车更为出色,销量只会雪上加霜。由此看来,本田还能苟延残喘几年?或许,就看他们下一代车型能否力挽狂澜了。然而,留给本田的时间,恐怕真的所剩无几了。

区区85万,这个数字,便足以彰显问题的严重性。当我们墨守成规地将原因归结为“国产车强势崛起”时,是否忽略了本田自身在产品迭代速度上的迟缓、对中国市场需求的认知不足,以及企业内部转型所面临的重重阻力?与普遍认知不同,实际情况是,本田的颓势并非一日之寒,而是长期战略失误和市场反应迟钝的集中体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