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豪华车赚钱这块,有人脑海中立马会浮现宾利的奢华感或者兰博基尼的张扬个性,但说到真正的盈利冠军,保时捷才算得上厉害,去年靠一个品牌的营业利润竟然冲到了56.37亿欧元。
兰博基尼和宾利合起来的盈利总额还不到保时捷的20%,也就是说,保时捷一家就能和五个豪华品牌的利润相当。不过,就是这么一台豪华车制造的“印钞机”,到了2025年上半年竟然突发“罢工”。
营业利润一下子滑到了7亿欧元,比去年同期少了67.1%,要知道,保时捷也经历过市场波动,可这次的跌幅和速度,明显不是短期调整就能说明的事。
更让人觉得奇怪的是,作为保时捷在全球的关键市场之一的中国,上半年的销量从去年的29600多辆降到21000多辆左右,差不多减少了30%,主要车型也全部出现了下滑。
这连串的矛盾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原因呢?是中国新能源车真的成功突破了豪华车的门槛,还是高净值人群的财富出了点状况?
要搞清楚电动车对保时捷的影响,得先搞明白过去它是靠啥吸引土豪的。许多人觉得保时捷之所以贵,是因为品牌溢价,但事儿其实远没那么单纯。
拿大众途锐、保时捷卡宴和奥迪Q7来说,它们都基于一样的生产平台,配置的发动机布局和车身零件也差不多,甚至都在斯洛伐克那个工厂制造,要是运气好了,还能在同一条生产线上见到它们呢。
虽然这三辆车底子都差不多,比如说平台、引擎布局、车身零件啥的都挺接近,就连都出自斯洛伐克那工厂,偶尔还能在同一条生产线上遇到它们。可偏偏保时捷卡宴的价钱要比另外俩贵个30万到40万,火爆的时候,消费者要是不想加个几万、几十万的配置,甚至不愿出价,直接买现车都排队排了好几个月。
之所以能达到这个效果,关键可不是车标,而是保时捷70多年来在赛道上的积累。即使用的还是同款发动机,保时捷的工程师也能通过细腻的机械调校,使得卡宴的最大马力、峰值扭矩和百公里加速表现都比途锐和Q7更出色。
对动力释放的掌控和变速箱换挡匹配这一块,既不是大众,也不是奥迪短时间里能学会的真本事。这也是保时捷能高价卖出的底气所在,可一到电动车时代,这套硬本事就突然失去了用武之地。
燃油车的根基在于机械结构,主要比拼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变速箱的配合精准度;而电动车的核心则在于软件算法,靠的是电机的控制精度以及电驱系统的协同能力。
打个比方,燃油车要跑得快,就得在那钢铁齿轮上下功夫;而电动车要想占优势,就得在软件代码里钻研。这种技术世代的不同,直接体现在产品的差异上。
不过,对于电动车的冲击,不光是保时捷受到影响,像50万到100万区间的宝马7系、奔驰E级,这段时间销量一直在走低,超过100万的奔驰S级、GLS以及路虎揽胜,也没能保持以前的领先优势。
这就说明,问题不光在保时捷一家的身上,而是整个传统豪华车队伍都在遭遇电动化带来的行业大考。
要是说电动车就是保时捷销量下降的唯一原因,那就说不过去了。因为法拉利的销量也在缩水,作为超豪华品牌的代表,法拉利的主要车型售价基本都在300万到400万元之间,这个价格段,国产新能源车要达到,谈何容易。
就算如此,法拉利去年在中国大陆只卖出了814辆,比2023年减少了33.33%,今年上半年更惨,只售出了356辆,和去年同期比又下降了将近20%。
显然,豪华车市场还有另外一个因素在起作用,那就是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状况。胡润中国刚公布的最新财富报告表明,2024年中国高净值家庭的数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比2023年还少了。
而且,资产越多的家庭,减少的也越明显。这其实挺容易理解:资产基盘越大,市场一波波动过后,财富缩水的程度自然也会更严重。
瑞银的财富报告也验证了这个趋势,报告提到全球四个主要地区和国家的百万美元富翁人数(指资产达到百万美金的人群),中国内地的百万美元富豪数量在2023年出现了下降,到了2024年虽有一点回升,但如果考虑到通胀因素,这些富豪的实际购买力其实是在减弱。
就是说,虽然拥有百万美元资产的富豪人数变多了,但其实他们手里的可支配资金变少了。有些以前是千万富翁的人,资产缩水后可能就只剩百万级别了。在这种情况下,买不买豪车、买多贵的豪车,这些事情就得重新衡量一下啦。
这也说明,不光是传统的奢华车,连新能源的豪车需求都在降低,高净值的人们变得越来越谨慎地消费。提到保时捷的将来,很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它曾经的逆袭历程。
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保时捷差点走到破产边缘,是靠Boxster这款车把它拉了回来。这款车凭借其实惠的价格和酷炫的双座跑车造型,一下子打入市场,不仅帮保时捷扭转了亏损局面,还为以后的发展积累了资金。
在保时捷百年漫长的历程中,几次面对绝境都成功扭转局势,每次都离不开它的核心技术支撑和品牌的坚韧精神,挺过了那些短暂的低谷。
这次的情况可不一样啊,以前保时捷遇到的不过是市场周期的起伏,比如某几年经济不景气,土豪们买豪车的少了,等到经济复苏,新一轮高净值人群活跃起来,销量自然就会涨上去。
现在的情况可不一样了,面对的不是普通的市场波动,而是技术的新时代。就像当年IBM再强大,也挡不住个人电脑的崛起;诺基亚再火,也经不起智能手机的冲击。
这波革新可不是一时的困难,而是整个时代的变革,如果跟不上脚步,再牛的品牌也可能被甩到后头。有些传统的豪华车公司还在嘴硬,打算拖延电动化的步伐,推迟相关目标,甚至还说新技术根本不足为惧。
可市场从不说谎,行动比空口说白话更有说服力。德国新能源车的占比,从去年上半年18%一路涨到今年上半年28%。
奥迪、奔驰、宝马这三家老牌豪华品牌的新能源车销量比例,分别达到了17%、20%和26%。很明显,不管愿意不愿意,电动化的趋势已成必然。
对于保时捷来说,要不要翻盘,关键还不在于能不能等到那些新出现的高净值人群,而是在于能不能在电动车市场里重新打造出那种无法取代的优势。
过去,它靠机械调节树立了燃油豪华车的标杆,未来,却得在软件算法、电机控制、智联网体验这些电动车的关键领域找到突破点。
要是还死抓着燃油车时代的那些老经验,不管品牌多响亮,也可能会被时代的潮流甩到后头。但要是能抓住电动化的这波机会,把过去的赛道经验变成新的技术优势,说不定还能迎来下一轮黄金时期。
毕竟,豪华车市场不光靠品牌响亮,更看谁能引领潮流,定义那个时代。保时捷曾经做到了这一点,未来能不能继续突破,就看它是否愿意放下陈年的优势,迎接新一轮的变革。这不只是保时捷要面对的挑战,也是所有传统豪华品牌都得思量的问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