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Visual Capitalist于11月23日发布的报告,预计2022年全球进口总额将攀升至惊人的25.6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几乎与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匹敌。
全球贸易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还通过降低商品成本促进了消费。同时,它也为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投入资源,增强了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以下图表展示了全球最大的进口国和地区,这些数据均来源于世界贸易组织的权威统计。
那么,究竟哪些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商品方面表现最为突出呢?
根据数据,2022年美国进口额预计将达到3.4万亿美元,高居全球进口国榜首。
尽管通胀压力的上升和市场不确定性的增加给经济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但美国的进口额仍保持着每年15%的强劲增长势头。其中,中国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商品进口伙伴。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虽然在2022年的进口额增长有所放缓,但仍达到了2.7万亿美元。
此外,一些欧洲国家也跻身全球十大进口国之列,其中德国和荷兰更是名列前茅。总体来看,欧盟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燃料、矿产品以及汽车产品的进口国。
全球贸易碎片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预测,到2023年,北美、南美、亚洲和欧洲等地区的进口量将可能出现1.2%的下滑。
这一预测部分归因于制造业经济体需求的放缓。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贸易量的下降是否也受到了贸易碎片化趋势的影响。
观察中间产品贸易,如木材和钢材等用于生产最终产品的原材料,可以发现一些端倪。2023年上半年,中间产品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降至48.5%,低于过去三年的平均水平51%。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表明全球供应链正在经历收缩。然而,这一趋势也可能受到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因为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对中间产品成本的影响比对最终产品成本的影响更为显著。
尽管如此,还有其他因素在影响全球贸易流动。这包括各种补贴政策、出口禁令以及立法措施,如美国价值527亿美元的芯片法案,旨在激励本土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后,全球贸易的去全球化趋势是否会进一步加剧,目前仍是一个值得观察的问题。
全部评论 (0)